第16版:情趣
3上一版
 
用我们的声音展示民族韵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民族合唱团
用我们的声音展示民族韵律

 

在北京有个以业余音乐爱好者为主要成员的“北京民族合唱团”,在成立了十余年间,这支合唱队伍逐渐壮大,如今已经有百余人参与,还多次举办音乐会。在业余音乐团体中,这个年龄在60岁左右的老年合唱团算是声名鹊起了。在采访中,团员们都纷纷表示,“这与团长杨森的贡献分不开。”

杨森干了半辈子工会工作,曾经在生产建设兵团度过了一段青葱年代。因为对音乐的爱好,杨森在临近退休的年纪和有同好的战友一起研究民族音乐,组建合唱团。2005年,北京民族合唱团成立,最开始是十几个成员,2009年发展为70多个成员,到2018年,合唱团已经超过百人。合唱团每周组织一次全天的活动,杨森给大家讲课、带着大家练习合唱。

近日,当记者走进北京民族合唱团的活动地点时,一屋子的合唱团成员已经落座,正在唱《老师,我想你》。这首歌的曲子是杨森改编过的。杨森站在台上,进行指挥。团员们全神贯注地唱着,屋子里传出悠扬的和声,不仔细辨认很少有人听出这是大家在清唱,没有伴奏。杨森在关键处指导大家如何用嗓、用气。

团员岳丽娟说,她从小爱唱歌,但是从来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因为独生子在北京工作,岳丽娟从新疆来到北京和孩子一起生活。“我在另一个合唱培训活动中认识了杨老师。杨老师当时是来讲课的,让我们几个学员每个人唱两句。我一唱,杨老师就说我嗓子好,很难得。主动推荐我来合唱团参加活动。”岳丽娟说,杨森多次给她免费讲课,合唱团还有专场演出,让她从合唱团的各项活动中受益匪浅,感觉生活都充实了。

合唱团的另一位团长尹丽萍介绍,新团员入团要进行筛选,“从声音、形象上,我们要面试一下。虽然我们不是专业团队,但是我们希望这支合唱团能体现出专业的水平。”副团长赵增利介绍,合唱团目前发展稳定,在新团员年龄上也有所限制。“第一声音、形象要好。第二年龄上,原则上不超过60岁。如果个人条件特别优秀的,年龄可以放宽到65岁。”

合唱团唱得最多的是杨森自己创作的歌曲。杨森从组建合唱团以来,创作、改编了30、40首歌曲。其中,在创作歌曲《山之颂》时,他用了国画的三原法——高远、平远、深远,用多个声部呈现“远近高低”不同的景象。杨森说:“最终我们上台的是16个声部,唱出重重叠叠和一层比一层高的陡峭的感觉。”杨森与张枚同合作创作《女兵和将军》这首歌时,为了体现歌词中女兵牺牲后被恋人葬于太行山上的孤独绞尽了脑汁,最后想起用民谣《慢赶牛》的曲调来作为歌曲的引入,以体现背景的空灵和亲人的哀痛、亡者的孤独。杨森创作的很多歌曲,都成为北京民族合唱团的演出主打歌曲。杨森说,他组建这支合唱团,主要是想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所以他创作的歌曲,也带着强烈的民族特色。

从2009年开始,北京民族合唱团进行了多场大型演出。2009年,北京民族合唱团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八一歌会”;2017年,合唱团举办了“母亲”专场音乐会,以“母爱”为主题,专门演唱了一场与母亲有关的歌曲;2018年,合唱团进行了“内蒙古音乐专场”;2019年9月9日,“云中——天空之城”张枚同、杨森合唱作品音乐会在山西大同举行。演唱会所唱的16首歌曲全是由杨森作曲、张枚同作词。张枚同是脍炙人口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词作者。

杨森说,他下一步的规划是,每年进行一次合唱团的演出专场,“既然是弘扬民族文化,就要让合唱团不断登上大舞台,进行感染他人的表演,用我们的声音展示中国韵律。”

□本报记者 李婧/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