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奋斗不倦的人生最有味道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硬核劳模张印洪:
奋斗不倦的人生最有味道

上世纪70年代,张印洪参军入伍,在探照灯岗位上执勤。
上世纪80年代,张印洪在轧钢车间的工作照。
上世纪80年代,张印洪(中)和工段的工友们合影。
张印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70岁的张印洪展示当年获得的劳模证书。
 

他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他曾在部队服役6年多,年年获评“五好战士”;

他复员后到首钢带钢厂工作,在最苦最累的轧钢一线,他总是把最重最难的活留给自己;

他获评北京市劳模后,觉得工作压力更大了,他常说,“不抢着干重活就对不起劳模的荣誉”;

他退休后在社区接着当职工志愿者,街坊的大事小事他继续抢着干;

他的70年人生既平凡又硬核,风雨兼程中总是伴随着乐观与坚强;

他就是北京市劳模、原首钢带钢厂工人张印洪——

在部队脏活累活抢着干

和张印洪约好采访的时间,他在地铁站接的记者,与想象中沧桑衰老的形象不同,张印洪衣着干净,看起来十分健硕,很有精神,两只眼睛闪着炯炯有神的光芒。

“你想象不到吧,我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那天出生的,虽然我父母没有给我起名‘国庆’之类的,但是我心里对国家有一种深深的爱,这种爱一直延续到了我多年的生活与工作中。”张印洪笑着对记者说,他声音洪亮,脾气十分随和。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张印洪的话匣子彻底被打开了……

张印洪出生于东城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小时候的他精力旺盛,十分喜欢拆拆补补搞维修,家里的音响、矿石收音机,他都拆了重新组装一遍,木匠活儿、电器活儿,各类维修活儿,他都喜欢干,心灵手巧的他还自己做简易沙发,在周围人眼里,他算是个“小能人”。

1969年,20岁的张印洪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初入军营,他对一切充满新鲜感,好胜心强,不怕吃苦,事事他都走在前面。

“那会儿经常进行野营拉练,动辄就是70公里,我们背着40多斤的背包徒步训练,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7点多,等到训练的后半段,很多战友就走不动了,每到这时候,我就协助战友拿物品,并鼓励大家坚持下去。”为此张印洪曾获得野营拉练三次嘉奖。

事事积极做好,1971年,张印洪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此时的他也当上了班长,凡事带头做好,积极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探照灯兵,张印洪所在的沈阳军区有一段时间需要协助烧战备砖,用做砌防空洞。张印洪所在的排负责“脱坯”。

3月份的沈阳依然寒气逼人,把裤腿捋到大腿根,光着腿踩进制作战备砖的泥里,不用几分钟,就能感到寒风拍到腿上,冷得刺骨,张印洪和战友们拎起两公分粗、两米长的铁棍,一下下打进泥里,每打一段时间,用花叉翻一下,然后继续打,不用多久,光着的腿上粘着泥巴,裂开了口子,有的地方还会渗出血丝,疼得像无数只小虫子在啃噬,手上也会有血泡。当时张印洪顾不得这些,把打好的泥放到制砖的模具里,再将20多斤的放在模具里的砖坯小跑10余米托过去晾晒,就这样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累了一天的战士们几乎要散了架。

“辛苦肯定是辛苦啊,但是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国防,非常有意义,我觉得累点没啥,时间长了有些战友情绪有些低沉,我就会积极安慰、鼓励他们:‘咱们还年轻,这点苦这点累算什么,年轻人就要积极有为,报效国家呀’……每次干活我都第一个上,脏活累活抢着干,慢慢的,战友们就都被调动起来了,我所在的排多次被评为‘四好排’。”回忆到这段,张印洪掩饰不住的自豪。

部队的这一段时光,对张印洪来说,十分难忘,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张印洪锻造了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而且这种品质用在团队里,团队协作能力也会变得很强。

1975年,张印洪复员后,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北京市第三轧钢厂(后改为首钢带钢厂),在这里,他作为一名钢铁工人的生涯正式开启。

“最脏的活儿我来干”

最开始到首钢带钢厂时,张印洪干的是自己最喜欢的维修工种,维修工种包含的门类很广,凡是工厂的机器、设备出了问题,张印洪都得去修,在5年的时间内,他仔细钻研,把电焊、气焊、车工、刨工等活儿都学会了,哪里出了问题,张印洪都第一时间冲上去,爱岗敬业的他,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升为段长助理,而凭着出色的工作表现,他更是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

“车间里的活儿挺辛苦的,又脏又累,夏天厂房温度飙到40多度,冬天温度到了零下,脏就别提了,工装每天都黑亮黑亮的,但是能够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转,挺有成就感的。”张印洪笑着对记者说。

每半年或一年,轧钢机要换润滑油,对张印洪来说,都是“重大工程”,地下油箱只能容纳一两个人,张印洪就带头跳下去,夏天外面温度40多度,油箱里能达到50度,穿着大裤衩踩在油里,一动不动都浑身冒汗,这时候,张印洪和工友要先将油箱底的油泥清理了,20斤的小桶,常常能清理50到60桶,一桶桶倒到制定的容器内,然后用棉丝把油箱清理干净,每每这个时候,张印洪身上常常汗如雨下。

“我们一天之内必须清理干净,不能耽误了轧钢机的正常工作。等用棉丝清理完,换上润滑油,出来的我们,基本就是又黑又脏的‘油人’了。”张印洪略带幽默地回忆着。

干了5年维修后,恰逢轧钢工段缺人,张印洪就被调到轧钢工段当段长,而轧钢工段,基本可以说是钢铁厂最脏最累的工段了,作为段长的张印洪,则又冲在了轧钢的一线。

带头坚守在轧钢最苦最累的一线

众所周知,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不敢想象,我们的生活,离开了钢铁,会是怎样的,尤其张印洪所处的上世纪70、 80年代,北京市正在日新月异发展着,对钢材的需求和消耗都是巨大的,正是有张印洪和工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努力,城市的建设才能不断地蒸蒸日上。而对于这一点,张印洪是有着清醒认知的,所以,即使是如此月复一月默默耕耘在又黑又脏又累的钢铁车间,张印洪也是没有怨言的,从他70岁的脸上依然闪着乐观祥和的光芒,就可窥见他年轻时积极向上的工作劲头。

张印洪所在的轧钢工段共有3个工序,第一个是酸洗工序,第二个是轧钢工序,第三个是剪切工序。酸洗工序是将3吨的钢材泡到盐酸里进行清洗,等清洗干净后要运到轧钢工序,而在轧钢工序则需要将3厘米厚的钢材通过轧钢工序轧到1厘米厚,最后用拖拉机拉到剪切车间,用吊车将钢材叼到开卷箱,把钢带剪切成客户需要的宽度,再把成品料送到破条机,破成不同的条数。

在讲述车间那些繁重艰苦工作时张印洪一直面带着微笑,好像说的都是非常轻松愉悦的事情,记者一边记录,一边搜寻脑海中自己的生活经验,试图去更恰当更合理还原张印洪当时的工作场景,记者在生活中接触盐酸,也只有很少的几次,马桶堵塞时曾用过,但那种刺鼻的气味还是非常难忘,所以如果每天需要跟盐酸打交道,即使做好防护措施,想来也是一件艰难辛苦的事。

张印洪所在的轧钢工段有40余名工友,张印洪则跟着大伙儿三班倒,脏活累活他都第一个把自个儿排上。

“钢铁放在盐酸里清洗,一定要掌握时间,此外,有损坏的地方还得及时维修,平时盐酸就比较呛人,如果到阴雨天,新换的盐酸一揭盖,简直呛得人受不了,虽然我们做足了防护措施,但是头晕、恶心也是常有的事。”张印洪跟记者分享。

如果说酸洗过程“最呛人”,那么轧钢工序则是“最苦最累”,轧钢工序分开坯、中轧、精轧,在夏天,车间里能高达50多度,即使带着双副手套,钢材依然烫人,轧钢过程中不时会有润滑油溅出来,工装前面是油,工装的背后则是汗,一会儿出汗,一会儿汗被烘干,一天下来,工装的后面都能形成一层厚厚的白色“汗碱”,那种滋味可想而知。

而剪切工序,则是三道工序里最“危险”的,“在高温状态下,钢带本身带着弹性,在破条的过程中,钢带有可能断裂,一旦断裂,伤到胳膊、伤到眼睛、剪了手指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1980年,他在轧钢车间时,那时候的订单量很大,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是常态。看工友们干劲儿不高的时候,张印洪都会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段长凡事冲在一线,工友们的工作积极性就空前高涨,他所带领的团队,几乎月月超额完成任务,这让张印洪在繁忙的工作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我每天也没心思想太多别的事,就是把车间的工作安排好,每个工序安排好人员,然后难活儿、脏活儿、累活儿自己带头干,这样大家伙也就都有了积极性。严格嘱咐大家做好安全防护,带领大伙儿想方设法把订单任务完成了。”张印洪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凭借硬核表现获评北京市劳模

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很突出,1981年,张印洪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在采访的中间,张印洪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小本本,看得出来是被“小心珍藏”的,翻开后,白色的底子上写着:授予张印洪同志一九八一年度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说到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时隔多年,张印洪依然觉得很自豪,1981年,他是公司里唯一一个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的,但同时他也有着一种平淡的心情:“当时我们都在车间忙生产,根本没顾上这些,应该是公司替我申请的,后来告诉我获评了劳模,我当时很激动,觉得以后在工作中,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能辜负了沉甸甸的荣誉。”

1982年张印洪参加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那种激动的心情张印洪至今记忆犹新。

获评劳动模范,对张印洪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随后,他由于工作需要,又调回维修工段,每到年底,都会获得公司授予的各类荣誉。

在采访的间歇,张印洪的爱人拿来了一摞证书,翻开后,有一张证书上写着:张印洪同志,您在1989年两个文明建设中成绩显著,特授予首钢公司双文明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以资鼓励。另一张证书上写着:张印洪同志,1996年度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深化企业改革,加大学邯钢力度,加强企业管理,深入开展“质量效益杯”劳动竞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授予带钢厂先进职工称号,颁发此状,以资鼓励。还有一张证书上写着:张印洪同志,在1998年度党内“争优创先”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这样的证书一直颁发到张印洪退休的2004年。这一张张红色的荣誉证书里,凝结着张印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勤勉和满腔心血的付出。

“能发挥劳模的余热挺好的”

张印洪退休后,一家五口住在60平方米的小两居里,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其乐融融,孙女13岁,上初中了,早上,张印洪的儿子送孩子到学校,傍晚张印洪去接,其他时间,他和老伴一起成为社区的志愿者,用张印洪的话说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做点事”。

张印洪所在的小区楼道西门门禁处有一个铁门槛,大约5公分高,人来人往,将铁门槛磨得比老太太手上的银手镯还亮,小区65岁的郭女士过铁门槛时,一个不小心,滑倒了,骨裂,休息了三个月,到现在走路还一瘸一瘸的;马大爷73岁,穿单衣的时节在铁门槛处绊倒了,膝盖弄出一个锯齿形的伤口来,流了不少血,疼得老人不行,到医院缝了20多针,躺了几个月,张印洪想着这样可不行,就找来社区几个老工友,几个人一起拿切割机锯掉了铁门槛,并用角磨机给打磨平了,看似这么小小的一件事,却受到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大家见了张印洪就说:“你们这些志愿者真是给我们办了大好事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铁门槛绊倒了。”张印洪乐呵呵地说:“这都是小事,我们应该做的。”

张印洪所在的小区属于老旧小区,老人们没有休息的地方,社区有意给老人装三个长椅,这事张印洪知道了,就和其他社区志愿者一起包揽了安装长椅的活儿,抽出一个半天的时间,大家用膨胀螺丝将椅子稳稳固定住了,每到下午3点后,三个长椅上就坐满了老人,大家晒晒太阳,聊聊家长里短,每到这时候,就有人说——“社区志愿者们真是给大伙做了好事了”。

小区楼道里的声控照明灯坏了,张印洪看到后,就自己拿了灯泡去修好,小区里谁家的照明灯坏了,跟张印洪说一声,他就免费上门给安灯泡。

小区里有一个84岁的张大爷,老伴早就去世了,儿子工作又忙,张印洪知道后,就自学了理发,每过一段时间就在院子里给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

“过一段时间不去,张大爷就会念叨我,每次看到我去,可高兴了,我给老人理理发,刮刮脸,再跟老人聊聊天,老人开心得很,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张印洪笑着对记者说。

小区每个月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打扫卫生,张印洪一有时间就报名参加,院子前后,十几层的楼道里,都要打扫,张印洪说这是打扫生活的家园,他应该带头参加。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劳模,我被给予了太多的荣誉,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做志愿者,发挥自己所长,为社会贡献余热,也是挺好的。”张印洪乐呵呵地说。

整个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张印洪充满激情,但他只用平铺直叙的语言说自己干了什么,很少在言语间有自我夸耀的成分,对于获得的荣誉,他说得也不多,退休后当社区志愿者做的一系列好事,还是张印洪的爱人率先告诉记者,有一些细节记者求证时张印洪才具体介绍。采访结束后,张印洪送记者出了小区,初冬的空气,即使在暖阳照耀下,依然带着几分寒冷,张印洪朝记者挥了挥手,那朴实的笑容再一次深深打动记者:我们的国家,正因为有太多张印洪这样率先垂范的老党员、老劳模,他们在工作中勤勤恳恳,鞠躬尽瘁,在生活里也是尽力去关怀身边人,他们很少夸夸其谈,也不愿为自己表功,但是他们踏实勤勉的身体力行,引领了周围人,于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张印洪们,正是他们,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宜居!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