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浓墨重彩 赞美劳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浓墨重彩 赞美劳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美术作品中的劳动者形象述评
田野 《中国红》
赵健 《故乡》
王文彬 《夯歌》
王海滨、王瑛合作《桑椹》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满怀豪情建设自己的祖国,大量以劳动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被题材化、典型化,老一辈画家曾创作出大量描绘劳动形象的作品。王文彬的油画作品《夯歌》生动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画家以仰视的角度描绘了近景中五名正在打夯的姑娘,构图给观者一种崇高向上的视觉感受,简洁有力的笔触进一步烘托了热烈欢快的劳动气氛,画面核心人物被赋予明亮的朱红色,在深蓝色远山的衬托下尤为夺目,是对劳动者的至诚赞歌。在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中,画家以饱满的构图和厚重的颜料塑造了一位淳朴的农民形象,画面以赭黑、白色、黄色为基本色调,在极简练的色彩语言中深刻体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打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广廷渤的油画作品《钢水·汗水》以正面视角直接表现了一位端坐在炼钢炉前的工人形象,后以三名正在小憩的工人为背景,浸透的背心和手臂上流淌的汗水在亮红色炉光的照耀下强化了工人坚毅的性格和雄健的体魄,体现出劳动者苍劲厚重的美感。再如周思聪的《矿工图》、卢沉的《机车大夫》、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等,这些经典美术作品以精湛的技艺描绘了劳动场面,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劳动者的殊勋茂绩,以严谨细腻的创作态度和过硬的造型语言塑造了众多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观赏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以劳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通过具体的人物及典型场景,由点及面地表现了劳动群众的奋斗精神与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新时代劳动者群像喷涌而出

如今,新时代美术创作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大好春天。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点燃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奋发向前的激情。美术工作者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作品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劳动题材绘画作品。青年画家田野创作的工笔重彩《中国红》,表现了工人悬挂在高空中进行粉刷作业的场景,挥舞的刷子左右摇摆,游刃有余,显示出劳动者娴熟的技术。主体人物浓重的黑色配合背景的矿物朱砂色,强烈的黑白红对比关系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田野说,当时他看到粉刷建筑外墙的工人,身上的衣服被飞溅的油漆染成画面般的效果,工人们认真的劳动精神打动了他,勾起了其强烈的创作激情,他通过速写、草图、图片等综合方式收集了大量素材,最终创作出了这样一幅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彩作品,体现了新时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热情。王海滨、王瑛合作绘制的工笔画《桑葚》,表现的是维吾尔族妇女的劳动场面。画家将主要人物安排在黄金分割线附近,与底部的木桌呈现出三角形态势,偏仰视的角度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崇高。为了突出画面光感,画家主动将人物处理成厚重、深沉的逆光效果,背景运用了浓重的蛤粉,将人物以及道具的外部轮廓完整地衬托出来。由于逆光具有平面性特点,这进一步提供了造型语言与中国画平面性审美特征的视觉因素,强烈的明暗对比既体现了新疆地区的光照特征,同时又象征了劳动人民光明美好的内心世界。赵健创作的油画作品《故乡》则使用了“纪念碑式”经典构图,画面主体是一对劳动中的渔民,夫妻相背而立,犹如“英雄”一般伫立在渔船上,画家通过艺术加工赋予了作品含蓄的诗性。

此外,孙震生的《纳木错的清晨》、陈鸿荣的《阳春三月》、刘艺婷的《织梦》等作品,以中国岩彩的特殊表现技法烘托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劳动场面,赞美了劳动者的美好心灵;黄高键的《春风》、臧跃进的《煤海汉子》则以写意的笔墨渲染了工人群体的劳动状态,笔触简练,造型准确,墨色浑厚,赞誉了劳动者不畏艰难的奉献精神;还有一部分画家将目光对准了勤劳致富的个体劳动者,董学深的《磨砺人生》、黄兴丽的《母亲的缝纫店》等作品大胆探索了中国画的新技法,准确捕捉了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场景情态,以小见大地歌颂了普通百姓的劳动生活。丁明哲的《海归》、王世伟的《都市一族》、闫森森的《工匠精神》、陆庆龙的《渔歌》、张文平的《八月》、钟长清的《初夏》和刘九鸣的《渔猎部落》等作品,以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多样的表现手段刻画了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所特有的形象和共有的精神。除此以外,以劳动工具为象征的静物画也时有出现,较有代表性的如白艺博的《父亲的电镐》、徐超的《时代足迹——丰碑》等,作品将个性化的创作理念注入日常的劳动工具中,间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开拓精神。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如今,劳动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知识型、创新型劳动人才成为当代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这使得近些年的美术作品中出现了不少以新型劳动者为题材的内容。魏占峰的油画作品《航天人》描绘的是我国航天飞行力学专家余梦伦的故事。余梦伦曾承担国内多种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和发射工作,系统提出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理论和方法。画家以科学家忘我的工作状态为切入点,利用奔放的笔触表现了航天人的坚毅性格,构图上刻意将主体人物与背景火箭升腾的烟云虚化融合,既表明了人物的专业身份,同时又体现出航天人执着探索的创新精神。焦洋绘制的中国画《钢的城》则以浪漫主义视角解读了新劳动场景。作品以夸张的造型方式刻画了现代炼钢厂的样貌,将车间以剖面形式逐一展开,线条多垂直或平行并置于画面中,复杂的钢管结构与炙热的烟雾交相辉映,提供给观者更丰富的可读内容。作者主观地把人物缩小,并通过补色加以强调,使得每个人好似画面的零件,隐喻了技术人员集体创造价值的核心观念,同时增添了画面的形式感、趣味性,赞誉了劳动者的团队精神。栗东旭的淡彩工笔画《二七传人》,描绘了耀眼的机车上站立的青春身影,垂下的线缆犹如乐谱一般展现了劳动乐章。据栗东旭回忆,他曾到二七机车厂采风调研,记录了技术人员在机车前专注工作的瞬间。在那里,他被劳动者的豪情深深打动。此外,吕梁绘制的中国画《全国劳模》中,刻画了专利过百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的劳动模范王军,为表现创新型劳动人才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讴歌劳动大有可为

新时代的艺术家们用一幅幅生动鲜活的作品记录着中国人民在创造历史的进程中留下的美好印记,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更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实现中国梦所进行的奋斗。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客观地说,艺术生产也是劳动的一部分,恩格斯曾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同时还是劳动的产物,而艺术作品的产生是以手工由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艺术家应当始终保有一份执着的“工匠精神”,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创作更多讴歌劳动人民和劳动精神的精品力作,以出色的创作实践提升文艺的高度。新中国70年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难以详尽,这些历史启示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代文艺工作者要从新中国70年历史进程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主讲人介绍:

任艺,1987年出生,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李可染青年画会研究员,第九届北京文代会代表。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中国画大展,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国家级展览并被收藏。理论文章数次被刊登在权威核心期刊。

□主讲人:任艺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