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心相许”数控车床26年
北京榜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心相许”数控车床26年
——记“首钢工匠”秦涛
 

1993年,在家乡做了3年教师的秦涛,仍然对自己所学的内燃机械专业怀有无限憧憬。于是,他毅然放弃教师岗位,来到首钢矿山机械厂当了一名车工学徒。从老师变成学徒,秦涛只做了一个决定,让自己由学徒成长为技惊四座的“首钢工匠”,但一决定却让秦涛用了26年来实现。

为学技术“偷师学艺”

入厂不久,秦涛便走上独立操作的车工岗位。他研制新工具解决日常难题,尝试新方法增加加工精度,思考好点子提高工作效率,又凭着“不解决问题不下班,不把问题留给换班同事”的钻劲儿,逐渐成为一名善于思考、技术熟练的好车工。

2001年,机械厂金工车间引进了两台数控车床。秦涛早就听说数控车床自动加工又快又好,心里直痒痒。为了能向安装调试厂家技术人员“偷师学艺”,秦涛和工友商量调换了班次,赶上夜班,他白天就盯在现场看厂家技术人员调试安装。“开始人家以为我是车间派来打下手的,后来才知道我是主动跟着学数控的。”在最快的时间内,秦涛掌握了立式数控车床和卧式数控车床的操作。

学会数控车床的操作的秦涛并不满足于现状,力求在日常生产中为单位创造实际价值。他发现镗床上加工中心油孔的轴类零件费时费力,有时甚至出现钻头折断现象,取不出折断的钻头工件就会报废,如果改成用数控车床加工,既省时省力又不会造成钻头折断。于是,秦涛创新性的将一项数控车床指令进行更改,成功编制出了数控车床钻孔的程序。首钢股份公司的一种重要备件,价值高,加工过程中不能对工件本体造成伤害,一旦失误将会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秦涛组织技术、装配、质检等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讨修复组装方案,并在修复加工过程中片刻不离。最终,以往必须返回日本三菱公司修复的工件,让秦涛留了下来,并将问题妥善解决,减少修复周期75天,节省费用近200万元。从此以后,一系列高精度、高难度的项目,一旦关联到数控车床,大家都会想到这名技术能手。

身为冠军“吹毛求疵”

秦涛坦言:“比赛得了第一,不代表你自己工作不存在问题。”2007年,首钢工会推荐秦涛参加北京市第二届数控大赛,他不负重望,获得了第一名,但自己却心存遗憾,原因在于比赛时的一个加工部位,非圆曲线形状没有做出来。这件事让他十分懊恼,也增强了他深入学习宏程序的劲头。

当年8月,秦涛又参加了在北京工业技术学院举行的北京市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这是一场高手的对决,同时也是代表北京市数控车床操作顶级水平的比赛,所要加工的部件多是外形奇特、几何要素复杂、材质刚性程度不一、加工难度超乎寻常。经过六七个小时的紧张角逐,秦涛获得了冠军。

比赛结束后,秦涛住在招待所,一夜没睡安稳。“在兴奋的同时,我还是有点遗憾,因为有一道题做错了。”第二天一早,秦涛就出发赶往前一天的比赛地点。工业技师学院领导非常敬佩秦涛的好学精神,专门派了一个学生陪着秦涛到前一天用的那台车床前,打开设备查找错误原因。最终,秦涛确定了问题:编程中的两个符号写错了。他修改完程序,装上工件又把流程走了一遍。“这次对了。”秦涛舒了一口气,这才拿着第一名的荣誉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培养新人“矢志不渝”

2016年,首钢矿业公司实施转型提效,机械厂机加工分厂面临着结构性减员,青工群体成了生产主力。但青工们工作经验少、技术水平低,如何缩小新老人员间的“技术代差”,一时间成为分厂亟待解决的难题。此时,已是分厂职能组技术人员的秦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动请缨选择转岗,从职能组到生产一线亲自指导青工们学技术。从机床操作面板使用,到刀叉开关,再到机床部位检查,秦涛对转岗青工一一耐心讲解。他表示,只有把好经验、好做法教给更多的人,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三年来,秦涛先后组织培训80多场次,参与人员达到300人次。他的工作室的成员们无不力争着影响一批青工,带动一批青工,产生合力,形成氛围,有四十余名青工在这股浪潮下先后成长为技术骨干,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2018年,秦涛负责的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技术难题的攻关站,他作为站长时刻冲在第一线;作为人才培养的练兵场,他不断挥舞着创业创优的旗帜;作为创新成果的孵化器,他为年轻后辈提供了无数帮助与支持。然而,这名“国家级技能大师”的办公室里,却只有书柜和电脑,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在这里,大家总能看到他研究“通用程序”的身影。“通用程序就是把类似工件统一编程,保证主要数据统一,遇到不同的工件、不同的图纸,只需要更改其中的可变量,从而避免每张图纸编一个程序,不仅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更重要是促进编程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操作者学会使用数控机床……”秦涛在生活中不善言谈,谈起工作却总能滔滔不绝。

总结最佳操作法80余项,改进工艺200多项次,发表论文20余篇,发明的工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机床打了26年交道,已经是“首钢工匠”的秦涛深情地说:“首钢是水,我是鱼,首钢是沃土,我是秧苗。”他表示:“26年了,我还是对数控机床情有独钟,‘首钢工匠’不是终点,是个起点,我想把我的技术和思想全部传授下去,让更多青工成为未来顶起首钢脊梁的工匠。”

【个人档案】

秦涛,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数控车工高级技师,现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山机械制造厂车工。曾获得全国钢铁行业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2018年,秦涛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秦涛获评“首钢工匠”。

□本报记者 赵思远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