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成立20周年。成立于1999年的法律服务中心是全国工会系统首家法律服务机构,当时也是全国工会系统唯一一家承担职工法律援助的机构。20年来,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为职工服务初心不变,栉风沐雨,不仅逐步通过12351职工服务热线、“北京工会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还承担着大量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为职工解决困扰,维护权益,解答疑惑。
劳动争议调解:
六方多家联动
源头化解劳动争议
2009年针对本市劳动争议数量上升、部分职工的维权道路艰难的状况,北京市总工会牵头,与市人保局、市司法局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三方联动机制,形成了“政府指导、工会牵头、各方联动、重在调解、促进和谐”的工作格局。2010年至2014年,市信访办、市高院、市企联、首都综治办、市公安局内保局和市工商联相继加入联动机制,形成了劳动争议调解六方多家联动机制。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总权益工作部,法律服务中心配合权益工作部推动联动机制的建设。
六方联动机制在市、区职工服务中心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街道(乡镇)工会服务站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室,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19家律师事务所,形成一支由工会干部、公职律师、兼职仲裁员和社会律师组成的优势互补的调解员队伍。
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市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已经成为市总维护职工权益的品牌项目。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全市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共受理劳动争议25.7万件,调解成功14.5万件,涉及金额17亿元,在构建首都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咨询:
打造职工身边的私人律师
法律服务中心自成立就承担起为全市职工和基层工会提供法律咨询的工作职责。据介绍,中心成立之初,职工通过前台接待窗口,咨询量每年1000余件。2009年,12351职工服务热线设立后,咨询量增至每年6000余件。 2014年7月,中心设立了“北京工会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随后成立由22名律师组成的微信解答客服团队,同时可提供 线上、线下的法律咨询,咨询量增至每年1万余件。
2017年起,中心探索在“北京工会12351”APP法律服务板块升级咨询服务,力图实现APP客服一对一咨询。据了解,目前微信、APP等网上咨询量占中心咨询量的70%。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心已累计为职工和基层工会提供各项咨询14.6万人次。
法律援助:
免费代理1.4万案件
工会法律援助是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提供劳动争议方面的法律援助代书和代理服务。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工会法律援助对象包括农民工、经济困难职工、残疾职工、持有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的职工及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人员。
“中心最初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全部是中心内部工作人员,每年的法律援助案件仅有百余件。为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09年以来整合聘用的律所律师库,组成由市总公职律师和专业律师在内的工会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团队,一起为职工提供工会法律援助服务,每年法律援助案件达到上千件。”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以来,法律服务中心逐步通过优化办事环节、精简申请材料,不断为职工申请法援提供便捷服务。“在精简申请材料方面,我们想尽了办法,比如农民工身份证的户籍信息显示到村的,不再提供户口簿证明。经济困难职工因同一案件在不同法律阶段申请法律援助,只须首次申请时提供经济困难证明。申请程序在一审、二审阶段的,之前法律阶段的裁判文书不作为申请法援的必备材料。”工作人员还表示,在适当降低工会法律援助条件,积极做到“应援尽援”方面,法律服务中心也是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和工作,努力使更多的职工享受到工会法律援助服务。
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中心已累计代书0.2万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万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7.36亿元。
普法宣传:
让职工“点菜下单”
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起该中心开始逐步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普法讲师团,推出精品课程。通过基层工会和职工“点菜下单”,法律服务中心以“送法到基层”的方式,为职工和基层工会提供了包括工会法、劳动法、婚姻家庭等法律培训。同时中心每年与全总、市总相关部门举办“12·4”法治宣传活动,在三月开展女职工维权活动,2017年起按照全总要求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有针对性地为重点人群进行普法服务。
此外,中心还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编写为法律宣传读本,陆续发布了《工会教你怎样劳动维权》系列丛书、《劳动法律维权微手册》《首都女职工维权指南》《女职工权益维护温暖手册》等普法图书。2014年起,中心每年与《劳动午报》联合评选“北京工会劳动维权十大案例”,2019年开始与《劳动午报》联合评选“北京工会维护女职工权益十大案例”,并在媒体上刊载维权典型案例信息,组成答疑团队为职工答疑,拍摄维权视频,多种形式引导公众依法维权。
助力市总:
主动融入工会法治化建设
按照市总法治化建设方案,中心在原有为职工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基础上主动融入市总大维权机制建设,为市总提供各项法律服务支撑,为市级行业工会集体协商等工作提供法律服务。
据统计,从2017年起,中心协助市总工会权益工作部为15家市级行业工会联合会的集体协商提供顾问服务,制定了行业集体协商合同参考文本,修改相关合同,参与具体协商。
另外,法律服务中心还为市总提供文件合法性审查服务,为相关部门的工作及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工会法人资格登记:
积极探索高效服务方式
工会法人资格登记,是指基层工会向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机关提出法人资格登记申请,经审核,符合工会法人资格条件的,工会法人资格审查登记机关向该工会组织发放《工会法人资格证书》,并对证书进行变更、审查、注销等工作。
据介绍,十多年来,法律服务中心在全国总工会、北京市总工会的领导下,以《工会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指导,在完善工会法人资格登记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登记软硬件体系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积极主动地为基层工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工会法人资格登记服务。从2009年开始进行法人资格登记工作以来,全市办理工会法人资格登记8.01万件,涉及3.2万余家基层工会。2016年国家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以来,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办理实现了二证合一,2017年纳入本市公共服务事项。
自成立以来,法律服务中心共收到职工赠送的锦旗64面,表扬信15封,并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北京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法律援助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情系职工,促进和谐”“职工的主心骨,正义的守护神”等一面面锦旗表达了职工、社会对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的肯定与认可。
□本报记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