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我国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剂型仅有60多种。我国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90%以上的药品没有“儿童版”。(9月23日《羊城晚报》)
儿童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市场上凡是涉及到儿童需要的商品,几乎都有“儿童装”,从童鞋、童装到各类儿童食品,不一而足。但是另一方面,当父母带着生病的孩子去医院看病或去药房买药的时候却发现,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没有儿童剂型,而只能在成人剂型的基础之上减轻分量服用。于是医生开给儿童患者的处方中经常出现诸如“儿童酌减”“四分之一片”的字样。
而在一些药品的包装说明书上,甚至根本没有儿童剂量的规定,只有“酌情酌量使用”或者是“根据医生指导用药”等模糊的提示。但“酌情酌量使用”,到底依据什么“情”,如何决定“量”?结果家长回家给患儿服药的时候,也只能约摸着来,这就有了儿童用药剂量靠“猜”,用法靠“掰”的说法。而药品不是食品,多了可能带来药物的不良反应,带来健康乃至生命风险,少了又影响疗效,达不到治病的效果。
我们知道,儿童药品市场的完善、儿童用药的安全,既离不开市场的自我调节、利润激励,同时又离不开政府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上的引导、倾斜。这其中牵涉到药企、医院、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等等,所以既需要做好彼此之间利益的平衡,又需要做好各方关系的协调,需要主管部门积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