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镇长辛店,五里长街上的 英雄往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镇长辛店,五里长街上的 英雄往事

陈庄大街的工人浴池
晨雪卢沟
长辛店火车站
 

古镇长辛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西岸,是一条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老街。追溯它成街的历史,恐怕比近在咫尺的卢沟桥建立的时间还要长。明清时期,这里曾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古驿站,也是进出北京西大道的门户,俗称九省御路。那时,街上商贾旅客云集,店铺酒肆林立,无论打店歇脚的商客,还是进京赶考的儒生,或是穷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近代,这里发生过二七大罢工,无数英烈的鲜血曾染红过这条老街,给古老的街道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古镇名称的由来

古时,北京小平原与华北大平原之间水网密布,河泊众多,沼泽散布其间,纵横交错,因而造成人马劳苦,车履难行,交通十分困难,成为南北交通的严重障碍。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到达北京小平原,只有沿太行山东麓山间的台地北上,才能顺利到达。而进入北京小平原之前,必须经过永定河上的渡口(卢沟桥建立之前)这唯一的通路,别无他择。随着南北交流的日益频繁,古老的渡口,也就是后来的卢沟桥,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而渡河的前一站就是长辛店。

晨雪卢沟《宛署杂记》记载:“县之西南,出彰义门……又一里曰卢沟桥,又四里曰新店村,又一里曰赵村……”“新店”为古时称谓,现在偶尔还能从老年人口中听到。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元年(1621年),御史李日宣议:于都门抵良乡界五十里,设长店、大井、柳巷(六里桥)等处。每五里设墩堡,宿兵十人,每有窃发协力救出”。上面所述的“长店”与“新店”就是现在的长辛店。在明代,长店与新店是两个相邻很近的村落,长店在南新店在北。随着南北交流日益扩大,使这两个村和村前街道空前繁荣起来。酒肆店铺摊棚林立,天长日久连成一片。而“长店”与“新店”的村名,被衍化为长辛店的街名保留到今天。

清雍正六年(1728年),修广安门石道。用二丈巨石,从广安门一直铺到长辛店的南关外。长辛店大街原有南、北两个门楼,门楼内称大街,门楼外称关外。也就是说,这条路一直铺到五里古街的最南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和哥哥在伯父与父亲的带领下,走在这条巨石铺就通往卢沟桥的路上,对巨石已被磨砺成坑洼沟坎路面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五里古街的特色

长辛店大街从北到南东西两边的胡同达五十条之多,而在这多达五十条的胡同中,以“口”为名的胡同,占古街上所有胡同近五分之一还多。像“车站口、王家口、米家口、大寺口、曹家口、火神庙口、娘娘宫口、教堂口、王家小口、车店口、留养局口、祠堂口、大院口”等等。

另外的一些胡同,多以曾有过的各种饭馆、杂货铺、货栈、客店而得名。像平心馆、成合里、仁合里、盛德里、花生店、东王店、东太平巷、染房胡同等。还有就是因住过大户人家而命名的胡同,像平安里、育英里、仁寿域、同福里、三多里、谢家大院等。

因此,长辛店大街上的胡同比起北京城里的胡同,它的称谓更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它是北京城以外胡同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地区,它应该是北京城胡同总合的一部分。在呼吁完整保留京城胡同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京城西南隅这片师出同门的兄弟,论年龄,它们可能还是京城胡同的老大哥呢。

进北关不远,古街西侧同称为车站口的两条相通的同名胡同里,北边的胡同窄小曲折,南边的胡同宽大笔直,都通向长辛店火车站,它们更像是一对同胞兄弟,筋骨相连。原来,只有小车站口是通往火车站和铁路天桥到二七机车工厂等地的人行通道。民国时期定名,意为进出火车站的口子。1949年后,因小车站口无法满足客流量日益增大的需求,于1968年在其南侧约一百米处,正对火车站房又开了一个新口,亦称车站口。老百姓称小车站口为小口,新车站口为大口。到此游览的看客,别小看了北边窄小的小车站口胡同,它可是南边大车站口胡同的父辈呢。听说将来这里要建成车站广场。

穿过小车站口跨过京汉铁路上的天桥西行,桥头路北就是松柏长青、绿草茵茵的长辛店公园。在公园内高高的山坡上,长眠着在二七大罢工中牺牲的吴祯、葛树贵两位烈士的忠骨,他们的英雄壮举昭示着后辈,教育着子孙。从长辛店公园南门继续西行,街道渐行渐宽,这就是我要找的陈庄大街。陈庄大街是长辛店大街向西过铁路天桥通往二七厂的唯一通道。早年,工人们从长辛店火车站下车,就是走这条路到二七工厂上班。行走在陈庄大街上,还能看到一些逝去时光的痕迹。

革命遗迹众多

古镇长辛店的五里长街上,现存有很多的古迹遗址。象老爷庙、二七工人俱乐部、清真寺、火神庙、娘娘宫、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等。如今,这些古迹遗址被修葺一新,等候各方游客前来瞻仰参观。

老爷庙:位于长辛店大街偏北路东,坐东朝西,正殿三间,南北配殿各三间,构成完整的三合院。正殿与殿后戏楼相连,戏楼呈方形,占正殿三分之二的宽度。戏楼雕梁画栋,气度不凡。老爷庙建于民国初年,亦叫“山西会馆”,是当地商号集资兴建、铺户集体活动的地方。民国以来至1949年以前,长辛店商会设于此处。如今长辛店社区服务中心在此办公。

清真寺:清真寺位于长辛店大街北端路东,坐东朝西,另有旁门开在北侧的大寺口胡同内。清真寺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现存礼拜堂三间和勾连搭带、重檐攒尖、周有回廊的六角班克亭一座。亭顶的第一层为大式硬山调大脊,黑筒瓦,大吻曲卷;第二层为卷棚顶,箍头脊。亭底部为须弥座,此亭是寺内颇有特色的建筑。南北配殿各三间,后配房三间,小式合瓦顶,前出廊。此寺是长辛店地区回教信徒礼拜活动的场所。目前,该寺已整修一新,重现昔日的风采。

二七工人俱乐部:紧邻清真寺南边的长辛店大街174号,是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原先前院住着一家以打铁为生的刘姓住户,所以人们称其为刘铁铺。这是一所砖木结构的小四合院,布局紧凑,共有房屋14间。1921年10月,工会由祠堂口1号迁到这里,并改名叫长辛店工人俱乐部。1922年4月9日,在这里召开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第一次筹备会。俱乐部组织了工人纠察队、调查团、讲演团等组织,领导和指挥了1922年的“八月罢工”和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现在这里是“二七”革命遗址也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娘娘宫:娘娘宫位于长辛店大街中部路西,坐西朝东。娘娘宫邻街曾有高大的门楼,门额上刻娘娘宫的石匾,里面是宽敞的大院。西面是高大宏伟的正殿,殿前设月台,南北各有配殿三间。早年由道士看管,每年农历四月初九至十一的庙会期间,香火极盛,人们进香求子,捐钱唱戏。1949年后,门楼和正殿因坍塌而拆除,1988年南配殿因损坏严重亦拆除,目前仅有北配殿硕果仅存。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长辛店铁路工人在这里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各界联合会,开展了游行示威,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活动。不久,长辛店铁路工人又在这里办起一所夜班通俗学校,邓中夏带领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也常来这里宣传讲演。1919年12月16日,长辛店各界人士在娘娘宫集会,抗议日本驻福州领事开枪打死国人,大会开的声势浩大。1921年5月1日,长辛店一千多名工人,在这里召开大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在会上宣布成立工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1922年的“八月罢工”和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都是在这里召开的大会。如今,这里是长辛店第一小学,每天琅琅的读书声从校园中涌出,先辈们的英雄业绩永远激励着后代子孙。

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坐落在长辛店大街祠堂口1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三合院。坐南朝北,东面正房三间,南北厢房各两间。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李大钊派邓中夏、张国焘来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来此筹办成立劳动补习学校。1921年1月开学,同年5月1日成立了长辛店铁路工会,会址设在补习学校。由于报名人数增多,同年10月,改工会为俱乐部,并迁到长辛店大街174号刘铁铺开展活动。1979年8月这里作为二七革命遗址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这是一座坐落在长辛店铁路中学内的法式二层红砖小楼。原是火车房总管郭长泰的住宅,1918年建成后,改做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教室。预备班设铸造、机械、钳工三个班,学员有一百多人。毛泽东在1918年冬和1919年3月先后两次来到这里,宣传革命真理,播下了革命火种。后来成为共和国地质部长的何长工等人,都曾在这里学习。学员实行半工半读,重点学习法文。经受劳动锻炼的同时也接受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这批学员1918年暑假入学,1919年冬赴法。1984年此地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北京日报》邱崇禄/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