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秋节:不一样的团圆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9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秋节:不一样的团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总有些人,他们在中秋节期间仍然无法与家人团聚。在中秋节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里,让我们走近这群无怨无悔坚守在岗位上可敬可爱的工作者,感受他们默默奉献的辛苦与执着,听听他们不一样的中秋故事。

青龙桥车站值班员胡东生:

“关沟儿”里过中秋

“关沟儿”,就是从南口至八达岭的山沟儿,当地人俗称为“关沟儿”。今年中秋节,不改样儿,站长杨存信、助理值班员李俊忠、值班员胡东生,还是他们老哥仨一起,在山沟儿里的青龙桥老车站值班“赏月”。

胡东生是青龙桥车站的值班员,今年的排班再一次赶上中秋节。他退休在家的老伴儿身体不好,女儿也不在身边。真让老伴儿独自在家过节,老胡心里不舒坦。一是感觉不厚道,二是也容易让自己在工作中分心、不踏实。于是,老胡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把老伴儿送到了女儿家,而且还给她们娘俩备齐了月饼、熟食、水果。

中秋节早上8:30,胡东生按点到站接了班。他这个班要从9月13日早晨8:30,一直到9月14日上午9点才能下班。

他的职责是行车指挥调度、行车组织,确保S2线市郊列车安全、正点。在这个24个小时的工作岗位上,他要接发列车18趟,重复性地进行:接收上站预告、准备进路、开放进站信号、同意邻站预告、准备接车。邻站开车后向前方站发出预告,列车到站后,开放出站信号,指示助理值班员发车,列车发出后,向前方站报点。这一连串的工作程序,听着就繁琐和枯燥。

55岁的胡东生,耐得住寂寞。他16岁就在铁路上干临时工,当初他第一个工作是车站守车装备员,18岁被招工,成为了正式的铁路工人。从车站行车运转连接员干起,在西拨子站当过助理值班员,而后又调到居庸关站,最后调到青龙桥站当车站值班员至今。一路走来,38年的工龄,就没离开过京张铁路线。

胡东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原由也很特别。他太爷在民国时期就是开蒸汽机火车的、爷爷和父亲也都是蒸汽机火车司机,他如今已经是铁路工人的第四代。他很珍惜自己的工作,38年来,在岗位上没出过一次行车事故。

“百善孝为先”。有担当的人,一定会先孝敬父母。没有孝心,在工作中也不会敬业。

他的同事李俊忠介绍说:“老胡在家里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父亲在世的时候,他经常要带父亲看病,陪父亲遛弯儿。弟弟、妹妹家里有个啥事儿,他也是跑前跑后。在单位里,为人很低调,与同事相处很友善。逢年过节,有的同事家里有事,需要跟他换班,他绝不会拒绝。问他工作以来在家过过几次中秋节,他说没超过三次。”杨存信说:“他也工作了38年,当了28年的站长,没在家过过一次春节和中秋节。工作性质决定,铁路人不能陪亲人过节的人很多。与同事一起在岗位上过节,是常态。”

今年的中秋节,老哥仨都有准备。杨站长负责炒菜、蒸米饭,老胡买了扒鸡,老李也买了啤酒鸭。哥仨打算在接车时间间隔长的时段,一起吃饭,过中秋。

双秀湖拓邦营地总经理王朋:

中秋节再次开“空头支票”

中秋节一大早,在燕羽山脚下的拓邦营地里,一位脸庞黝黑的年轻小伙子,像巡逻兵一样,走进房车露营的绿地里,扶起被游人碰倒的灭火器,检查电器开关,拾捡小孩子丢弃在草坪里的食品包装盒。安全巡视后,心里踏实了,他又走进营地里的足球场,给玩耍的小朋友们当守门员,哄得小家伙们可开心了。

王朋是双秀湖拓邦营地总经理。中秋节这一天,他摇身一变,变成了“全能运动员”、传菜工、客房服务员、晚会调音师、场地安全员,这个节过得太充实了。

自从王朋进京“闯荡江湖”,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打电话时,妈妈一句“注意身体,安心工作”包含了万语千言和些许无奈。尤其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王朋的家人给予了他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去年春节,王朋在家就呆了三天,陪父母、慰问岳父岳母、和同学小聚。这三天就像是在执行“任务”。愧疚的王朋,跟媳妇和父母道别时说:“中秋节我一定回来跟你们团圆过节。”真快到中秋节了,打算回家过节的同事挺多的,有说要回家结婚的、有说要带父母去看病。工作岗位减员了,王朋就打消了回家过中秋的念头。想到这些,他脑海里闪现一个念头,给坚守岗位的每一个员工家里快递一盒月饼。员工中秋聚餐,要吃出豪情。

中秋节前一天晚上,在基地忙了一天的王朋终于可以回到宿舍了,他拿出手机跟妈妈视频,“老妈,今年又吃不到您亲手包的月饼了,您替我多吃几个,就别让爸爸吃了,他血糖高。我在北京一切都好,您不要太挂念,等忙完这段我接你们过来,好好陪陪您二老。”等过一段时间,“好好陪陪你们”这句话,王朋说了很多次,但却总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在父母那里成了“空头支票”。

去年基地正式落户大庄科乡铁炉村,从那时起,他就长期驻村,为营地大大小小的事情忙活着。

在同事眼里,王朋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今年,一场规模浩大的户外音乐节在双秀湖营地举行,在搭建舞台的当晚,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王朋见同事们被淋得湿透了,二话没说,身着西装皮鞋冲进雨里,与大家一起做防雨工程,抢修设备。

在客人眼里,王朋是一个敬业的人。7月份,一位客人不小心把手机掉进了蓄水池里,正值盛夏,水池内刺鼻的气味让人难以靠近。客人在水池边试了半天,也没能把手机捞上来。王朋得知消息后,在没有防水裤的情况下下到水池中摸索了10余分钟帮助客人找到手机。

营地远离热闹的城区,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工作环境似乎有些枯燥,但王朋却说:“能在绿水青山中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工作‘福利’啊。”在他脸上洋溢着奋斗者的幸福。

大兴机场线草桥站站长王平:

把思念洒在站区

“大兴机场线完成测试,我们心里高兴啊!”9月13日,大兴机场线草桥站站长王平快乐地走在站厅层,兴奋地指着大兴机场线E1进出站口自豪地说。

9月13日是中秋节,王平和平时一样,5:20就起床了。吃完早饭,王平来到站台,准备着即将开始的模拟运营。

“我带的刀具,飞机都能托运,为什么就不能进地铁了?”“我从草桥上车,想到大兴新城站下车,请问我买多少钱的票?”“我孩子找不到了,帮我找找吧!”……上午9点,模拟运营演练一开始,王平扮成普通乘客,给所有点位服务的人员,设置了很多“考题”。“这些情况,是我们在运营时候,会常碰到的。”王平说,“这就要求我们的服务人员必须做到业务知识烂熟于心,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草桥站,95名服务人员中,有七成都是新人。所以,需要尽快掌握站务工作流程。刚到站里的时候,王平加班加点赶制规章制度,最忙时,三四天没合过眼,一天6包咖啡驱散着困意。最终,34个专项预案、20个作业指导书、1个草桥共管换乘协议、1个协同处置原则,共计56个文本“出炉”了。

虽说这些文本的制定都有模板可参照,但是大兴机场线草桥站不同于以往的既有站,可提供的值机服务、车型的不同、票种的多样等特殊性,决定了作业流程指导文本的不同。比如:为满足不同人员的出行需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轨道交通机场专线将采取计程票制,共制定4种票价。最受关注的是普通单程票,20公里(含)以内10元,20公里到30公里(含)25元,30公里以后35元。照此计算,乘客从丽泽商务区站、草桥站出发,到大兴新城站、大兴机场站的票价分别为10元、35元。

“基于此,我们在培训员工的时候,就要列出细分情况,并给予解决办法。”王平解释,这就是他在模拟运营时候,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难题”来刁难票务人员了。

除了这些培训员工外,在接管站区之前,王平和“先遣部队”每天都要在站区施工现场进行巡查,提出与图纸不同与不合理的地方。有一次,王平在巡查的时候,发现闸机和墙面之间安装的是栅栏。“考虑到旅客中带孩子出游的情况不少,所以,我们就建议把栅栏改成隔离玻璃,以防孩子因为好奇,把头卡住。”他说。另外,站厅墙壁上的电源也加装了带锁的外壳。

因为是中秋节,晚上他给家里打了个视频电话。这对忙碌的他来说,也是难得的,奢侈的。“爸爸,你有时间要回来看我呀,我学了好多儿歌要唱给你听。”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电话这头的王平哽咽了。今年31岁的王平,自7月8日以来,调到大兴机场线草桥站任站长一职,只回过两次家。3岁的女儿,9月上幼儿园,从未接送过。“对不起,缺席了送女儿上幼儿园。谢谢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这是他最想跟家人说的话。

隆福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

这里有看不见的温暖

中秋,阖家团圆的日子,在隆福医院重症监护室(ICU) ,医护人员和很多患者却不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但这里,却有看不见的温暖,“王爷爷再吃一口”“张奶奶,今天气色好多啦”……作为无陪护病房,在这里除了患者的日常治疗外,医护人员还要担负起病人的所有生活护理:洗脸、洗脚、梳头、喂饭、大小便的处理、翻身、叩背、肢体按摩等等。很多人都会觉得ICU里应该是冰冷苍白没有暖意的,因为这里见多了生死,习惯了离别。

84岁的崔爷爷因胸闷喘憋住进ICU,病情变化突发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医护人员立即给予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鼻饲营养支持等一系列治疗,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用心呵护下,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俞春霞主任考虑到患者预后及回归家庭的自理问题,在患者病情好转的情况下决定让患者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及胃管,但脱机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与精心护理。中秋节当天,余春霞主任来查房,叮嘱护士们每日为崔爷爷翻身拍背,鼓励他咳嗽排痰;面对老人拔除胃管后的吞咽障碍,责任护士耐心地喂水喂饭,并教会老人怎样吞咽防止呛咳;在老人情绪低落时,我们的白衣天使们有着读心术般的观察力,为老人进行心理护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崔爷爷终于平稳过渡到无管路脱机,转入普通病房并顺利出院。

80岁的刘奶奶在给ICU的医护人员们手写的表扬信中提到,“这里的医护人员眼睛里总是流露出一种温情,特别友善、温和、团结互助,主任护士长以及科室的全体人员对我都非常照顾,她们总是用热情的双手为大家奉献”。别看老奶奶年纪大了,可她说清楚记得在隆福医院看病的每一个感动瞬间,她记得门诊看病时俞春霞主任在询问病情时温柔的语气、热情的笑容,同时分析病情时语言简练、通俗易懂,直击要处。她记得住进ICU后,余春霞主任对她每一次的查房和问候,耐心地听她叙述病情、讲解存在的问题和治疗方案。她记得护士们对她胜似亲人,无微不至地照顾。曾经在病房走廊听到一位家属说过:“这些护士大夫们看起来岁数不大,个子不高,心却如此的博大,救死扶伤,真是佩服。”

ICU是抢救生命的地方,同时也是渗透着关怀与温情的地方,这里的医护人员一直在各病床间忙碌着,脚步虽快,语速却很平缓。“爷爷,我扶您起来喝口水。”“奶奶,来把胳膊动一下。”“爷爷,今天感觉好点了吗?”“奶奶,您今天下午就能转到普通病房啦。”

子夜,窗外,万家灯火已一一熄灭,然而ICU病房内还是灯火通明,医护人员还依然忙碌着,重症监护仪的警报声,病人的鼾睡声,此起彼伏,然而丝毫没有影响她们对工作的仔细与认真。

京东快递员杨兰阔:

依然奔波在路上

杨兰阔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中秋节到了,他却不打算回山东聊城老家。“今年中秋货尤其多,增加的四成货量都是礼品。”他说,“要是回去的话,我们这儿就要瘫痪了!”身为北京亦庄的一名京东快递员,他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力图让客户们在节假日也能按时收到亲人们寄来的礼物。

“中秋当然寄月饼的最多!还有生鲜水果,大闸蟹我们也经常送。”杨兰阔说。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每天经手了多少份月饼,只记得有一些月饼特别重。

越靠近中秋,货量越多,别人放假,他们越忙。“大家都赶在中秋节前的那两三天。”杨兰阔和同事们经常会忙到晚上12点才下班。他在京东亦庄智配中心营业部工作整整5年,见证着他所在的点部的发展和亦庄开发区的发展。

2014年,杨兰阔就在亦庄送货,每天都要骑着配送车在他负责的区域至少跑两趟,碰上6·18、双十一等大促,晚上还要送第三趟。“亦庄这几年发展很快,特别是高科技的公司越来越多,前几年还迁走了一批污染重的企业。小区也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多,购买力也很强。”现在的杨兰阔能做到,哪个区域的人喜欢网购什么类别的东西,基本上他都比较了解,碰到大促的时候,有的一栋楼一天要送几十单用保温箱装的生鲜。

“我们这个亦庄智配中心营业部,是京东物流在北京最大的配送中心,也是国内先进的智配中心。通过自动化设备把货物自动分拣到配送员的路区,而不是由快递员手动挑选,大大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也提升效率,京东物流这个智配中心相当于5个传统配送站的运营能力之和,这些建设也跟亦庄发展快、人们购买力增长有关。”杨兰阔说。

这个中秋节前,杨兰阔和同事们也收到了公司发的中秋大礼包。“公司年年都会发礼包给快递员,有月饼,还有一些京东的小玩偶,今年礼包里有个音乐盒,一按开关会有音乐,上面的小玩偶会旋转,很好看。等啥时候回家,给孩子们带回去,他们应该会喜欢。”杨兰阔有一对龙凤胎,10岁了,上小学4年级。

每年放暑假,孩子们都会来玩,“这回他们在北京玩了一个月,刚走一个多礼拜。我休了几天假,陪他们去了海底世界、游乐园、还有北京八大处”。杨兰阔告诉记者,平时,几乎天天给家里打电话、视频,一般都是晚上下班,没事的时候到家就打开视频,在那放着,小孩写作业,他该干啥干啥。但是他下班晚的时候就不行了,小孩一般9点睡觉,有时候作业多要写到10点多。

节假日不回家,其实是大部分快递员的生活常态。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或许有些辛苦,杨兰阔却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只是每天在外面跑得多,比较自由,而且公司福利也好。”

奥源和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朱丽君:

来京第一年工会送祝福

中秋节是一家团聚的日子,可有很多职工因各种原因要留守工作岗位或者因路远不能在假期与家人见面。在北京奥源和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的朱丽君就是其中一个。因为节日值班,小朱不能与家人坐在一桌共享团圆饭,可她借助公司和工会服务站的各项活动,也让自己的这个中秋节过得格外有节日气氛,而且通过远程视频,小朱也和爸爸、妈妈、弟弟“见了一面”。“虽然团聚的方式不同,可是我好像也过了一个蛮不错的节日。”小朱说。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2万多家企业,聚合了数十万职工。各级工会很早就为不能回家的职工如何过这个中秋节做好了准备。9月初,亦庄开发区工会服务站组织辖区职工做月饼的通知就发到了各个企业工会。为了能让大家亲手做出的月饼像模像样,还能用上大烤箱烤制成成品,服务站工作人员联系了生物医药园的食堂厨房,让大师傅亲自帮忙调制面皮和馅料。大师傅说:“月饼皮是用面粉、鸡蛋、油、糖等和的。馅料有枣泥和莲蓉。”

9月10日中午,来自各个企业的职工都来到了参与烤制月饼。“你那个露馅啦,不能放那么多馅料。”“咦,这个模子怎么按下去?这属于高科技,不适合我。我还是喜欢木头模子。”“这个把手一按就出来,这个模子省劲儿。”……

看着职工们干得热火朝天,工作人员芦凡忙得可有劲儿了。等大家把做好的月饼放满托盘,她赶紧帮着大师傅送进有大型烤箱的厨房。为了让每个人都拿到自己的作品,她详细地记录了每盘月饼的特征。“辖区里有不少企业需要节日值加班,比如有生物制剂的药企、热力公司等等。这次来参加活动的有很多都是中秋值班的。”芦凡说。

下午1点半之后,芦凡和工作人员将月饼逐一从烤箱中拿出来,晾凉,装进食品袋。下班之后,职工们就能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带走。

亦庄工会系统不仅安排了职工做月饼的活动,还组织了趣味运动会和猜谜活动,让今年的中秋节充满乐趣。

朱丽君说,她的家远在甘肃,这是她来京工作的第一年。“我知道今年中秋肯定回不了家。而且单位正好在改建,需要有人值班。不过今年中秋我过得挺好。”在中秋前,朱丽君就参加了几项工会和单位组织的中秋活动,猜谜活动让她印象深刻,不过最有趣的是单位的游戏活动。同事还给她带来了参加工会活动时制作的月饼。

“我弟弟在外地上大学也没有回去,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了节日晚餐,我们虽然分隔三地,也‘见了面’。因为有视频啊!”朱丽君说,当她看到爸妈在家蒸了大闸蟹,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自己安排的节日大餐是自制火锅。虽然不能回家,但是我这个中秋节还是过得很像样。”

中建市政工程衢化一期项目工作人员:

职工家属反向探亲团圆

黑龙江齐齐哈尔,一群丹顶鹤在滩边觅食。它们4月回到这里,现在正储备能量,为月底再一次往江浙地区迁徙做准备。赵丽娜望着丹顶鹤们出神,手里紧紧攥着一张高铁票,她的儿子已经快两年没回家了。

中秋节前,拿着免费的车票,赵丽娜踏上了辗转北京南下浙江衢州的高铁。“很想儿子,不知道他瘦没瘦,是不是晒黑了?”赵丽娜心中有一丝紧张。

和赵丽娜一同从天南地北前往衢州的还有其他6个家庭的11名家属。临近中秋,为感谢家属对员工的支持与奉献,让家属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2019“幸福零距离”系列探亲活动走进衢化一期项目,为7名员工的家属购买了往返车票,让员工与家属在节日里“花好月圆”。

铁道这头,赵丽娜的儿子罗欣,在出站口来回踱步。“去年就没有回家,真的很想她,但是工作真的很忙走不……妈!”妈妈刚一露头,一个冲刺,一个拥抱,还有两行热泪。

项目安排家属们参观了项目部。宽敞明亮的职工之家,干净整洁的标准化工地,安全有序的施工作业,一行人既惊讶,又惊喜,不住连连赞叹。

“他本来就是管安全的,做事很有责任心。但是我特别担心他的安全,怕他一心扑向工作,马虎了自己。实地看了一下,原来自己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工地很整洁,机械很有序,宿舍也很好。”安全部经理的妻子薛翠琴笑得很开心。“他安全帽也戴得很好!”

项目员工自编自导了一场文艺演出。小品《安全第一》,展现一线施工的安全意识;小品《工地情歌》,述说建设者追求幸福的不易与爱情的珍贵;歌曲《父亲》,唱出工程人对父母家人的思念;独舞《火舞》更是引爆现场,将气氛推向高潮。

项目经理曾有胜表示:“我们的员工都来自天南海北,远离家乡,我们项目就是一个大家。今天我们以家人的热情欢迎各位家属的到来,‘花好月圆人团圆’!”

中秋节前,7个家庭一同出游。孔庙,水门亭,药王山,家属们幸福的身影深深镌刻进这湖光山色之中。“一直以来只有说走就走的搬砖,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头一次。”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画上句点。

近年来,中建市政始终致力于拓展员工的幸福空间。“幸福零距离”系列活动已经成功在江西新余、江苏徐州和湖南衡阳等地举办,让近百名员工感受到了“企业与员工零距离,员工与亲属零距离”,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本次系“幸福零距离”系列探亲活动第四站,今后还将在北京、云南等地陆续举办。

公安交通勤务辅警郭拥旭:

中秋节执勤守护市民安全

“整个中秋节我们都坚守在岗位上,虽然有些想家,但是能够守护首都核心区这样重要地方的安全,我们觉得很有价值!”戎威远安全科技服务集团公安交通勤务辅警郭拥旭感慨地对记者说。

从2016年起,今年27岁的郭拥旭已经连续三年的中秋节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9月13日中秋节,他是上午7点到下午1点执勤,而9月14日,碰上国庆车队和群众演练,郭拥旭则从晚上5点上岗,一直到9月15日早上7点才下班,记者采访时,刚从岗位上下来的郭拥旭一脸的疲惫。

作为辅警人员,郭拥旭和其他辅警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守护从复兴门到建国门等地的安全,然后管制车辆、疏导人员。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路上需要疏导的人员不算多,可是9月14日,国庆车队和群众要演练,于是设定了一些管制区域,这些区域禁止人员和车辆通行,对于过来的人员或车辆,我们都会认真解释,希望对方理解并配合,然后绕道行走或行驶,对于大部分人员来说,还是能够理解并配合,个别不配合的,我们就得多次劝说,这时候,要特别有耐心。”郭拥旭笑着对记者说。

郭拥旭老家在河北邯郸,妻子和妹妹在四川,母亲在北京当月嫂,父亲在山西的建筑工地上干活,一家人四处分散,而今年4月份,郭拥旭的儿子刚出生。

“说实话,中秋节还是会想家,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团聚,但我们也有我们‘团聚’的法子。”郭拥旭对记者说。

郭拥旭说的“团圆”的法子,是通过视频和家人“见面”、聊天,“我中秋节下午1点下岗后,就和妻子通了视频,看看牙牙学语的儿子,觉得亲得不得了,然后给爸妈打电话、视频聊天,也度过了一个不错的中秋节。”郭拥旭告诉记者。

从事辅警工作的这些年,每到节假日,当别人休息和团圆的时候,都是郭拥旭和其他辅警人员最忙碌的时候,从复兴门到建国门等地,他们都有辅警执勤,少的时候一天有70多人,多的时候,比如9月14日,就有90多人同时上岗。

“9月14日从傍晚5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我们坚守在岗位上,让过往的行人绕道而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这14个小时坚持下来,真的是非常疲惫。”郭拥旭感慨地说。

作为一名辅警人员,在执勤中,遭遇不理解、甚至谩骂也是常有的事,对于这些,郭拥旭说:“委屈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自己要学会调适,再者说,守护首都安全,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也很有成就感,所以那些委屈也变得微不足道了吧。”郭拥旭笑了笑说。

□本报记者 陈艺 白莹 余翠平 马超 李婧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