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了让受灾乡亲早日回到家园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9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让受灾乡亲早日回到家园
——中建一局志愿者挺进汶川抗洪救灾记
志愿者花式奋战淤泥
91岁的老奶奶感谢志愿者
志愿者清理水磨镇游客中心的淤泥
 

在汶川8·20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第四天,来自中建一局一公司西南分公司第十八大项目部的50名志愿者,在政府的号召下,携带大量斗车、铁锹、刨锄等工具来到此次受灾严重的水磨镇开展灾后救援工作。

此前,8月20日0时起,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普降暴雨到大暴雨,22个危险区发生山洪预警,8个乡镇发生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以后,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承建成都融创文旅城项目的中建一局一公司西南分公司第十八大项目部(以下简称中建一局项目部),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组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成立防洪救灾志愿队。

危难时刻 志愿者受命出征

23日上午9:00 中建一局项目部接到当地政府通知,距离项目30公里处的汶川县水磨镇因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灾情较重,需要志愿者及大量物资工具前往支援。

23日上午11:00 中建一局项目部召开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会议,谈论救灾方案。并于当天晚上紧急筹备了20台斗车、50把铁锹、20把刨锄及一辆洒水车,并通过志愿报名的形式,集合了50名志愿者。

24日早上7:30 集齐后的物资和志愿者整装出发,全部有序开往灾区。早上9点,两辆载满志愿者的大巴车、一辆装满抢险救援工具的货车、一辆洒水车,整齐到达汶川县水磨镇游客中心。

在当地抢险救灾指挥小组的安排下,中建一局项目部的志愿者兵分两队,一队由项目党支部书记、大项目部经理兰正见和万达茂项目经理闫治礼带队,奋战水磨古镇游客中心;一队由住宅三期项目经理周田亮和酒店群项目经理邵坤带队,到黑土坡村帮扶村民恢复家园。

紧急集结 奋战水磨镇游客中心

原先宽敞明亮的水磨古镇游客中心,经过山洪的浸泡,淤泥已经漫出了大厅。中建一局第一小分队的志愿者们,扛着志愿者的旗帜挺进淤泥地。有困难的地方就有党员,这支由党支部书记带队的志愿者队伍干劲十足。戴上手套,拿上铁锹,推着斗车就开始紧张的工作。大厅由于场地宽敞,淤泥较稀,志愿者们先是用铁锹往推车里装稀泥,随后志愿者们采用一切能用的办法,比如用被洪水冲掉的门、以及指示牌来将周边的稀泥推到一起,再用铁锹、铲子往斗车里装,提高工作效率。

志愿者们经过急性的高强度劳动,不到一会儿手便打了水泡,手掌即便隔着手套也被铁锹磨得通红。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退缩,都是一个劲儿的铲淤泥、推推车。而党支部书记兰正见,在脚受伤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依然坚守现场,依然用尽全部的热情和力量投入到抢险中。受他的鼓舞,一分队的志愿者们从早上9点一直到下午5点,终于将游客中心的大厅、休息厅里面的淤泥全部铲除。

连续作战 帮助村民重建家园

“列成两队,大家排好队,两人一伍走整齐。我们背上四个字是中建一局,我们代表的是中建一局的企业形象。”中建一局第二小分队的带队领导周田亮这样对自己的队伍说道。这支由30名志愿者组成的第二小分队,手拿铁锹、刨锄整齐的向村民家里行进。据了解,黑土坡村位于国道317旁边,紧邻寿溪河,此次受灾12户。

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该小分队又兵分三路去了不同的村民家,帮助村民清理家里因山洪遗留的淤泥。其中一支小分队来到了村民王真家,王真家位于国道317的旁边,紧邻寿溪河。王真告诉志愿者,20日晚上凌晨2点左右,洪水便冲到了他家,仅仅两三分钟,他家一楼几乎全部被洪水淹没。当时只有王真的妻子和已经91岁高龄的母亲在家,王真的妻子第一时间将母亲背到了三楼……

“妻子也在过程中腿部受伤,现在还在医院住院。”王真叹息着对志愿者说道。在挖土机将沉积在王真家院子里高近1米的大量淤泥堆挖掉之后,志愿者们开始行动,配合挖土机终于在12点左右,完成了王真家里淤泥的清理。“灾情发生后,政府立马来关心我们,我们现在吃的、用的都是政府发的,也非常感谢你们这些志愿者能帮助我们。”91岁的老奶奶看着清理完淤泥的家,动情地对志愿者说道。

在一线紧张救援的中建一局志愿者,已经完全忘记了平日里11:30准时开饭的饭点。直到12点半,负责清理游客中心的第一小分队才用泡面匆匆解决了午餐,而村民也热心提供开水、泡面、火腿肠等物资,还热情招呼着“不够还有!”

进入村民家里的第二小分队则比第一小分队“幸福”,村民们用自己的腊肉、蔬菜做了简单的饭菜来向志愿者表达感谢。没有遮阳棚的露天就餐环境,中建一局的志愿者们也整齐落座,顶着中午的烈日享受着来自老乡煮的美味。下午3点半,村民们又自发的蒸了包子给志愿者们送来,吃上久违的“家里”蒸的包子,志愿者们纷纷感叹“好久没有吃到这个味道了,真好吃!”看着志愿者们吃的开心,村民们也喜笑颜开。

“中建一局前身为华东野战军,1953年成立,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第一支建筑国家队’,本身就具有红色基因和军队作风。此次救灾,我们作为央企,就有责任和义务第一时间走进灾区帮助村民共渡难关,发扬中建一局先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央企担当!希望村民们也能重塑信心,祝福灾区能早日重建家园!”水磨镇政府向中建一局志愿者表示感谢时,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兰正见这样回答道。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曾雪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