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焊枪,一身蓝色的工装,一张憨厚的笑脸,这就是中铁二十二局哈建钢结构分公司生产制造车间主任李春磊。自17年前拿起焊枪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和焊接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工作连接在了一起。一束束飞溅的焊花,打造出他引以为豪的人生轨迹:电焊学徒工、电焊工、高级电焊工、车间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技术尖子、公司劳动模范、局“五大工匠”之一……
让勤奋“焊”动青春
2002年,22岁的李春磊从部队转业,进入哈建钢结构车间当了一名电焊工。尽管他没干过电焊工,但对电焊工的艰苦程度十分了解。因为以前参加过一次部队组织的电焊车间劳动,那里的工人对电焊工作的顺口溜,李春磊至今依然背得滚瓜烂熟——焊工周围一团火,四季炎热没处躲,十个焊工九个黑,浑身上下全是灰,蹲地登高很平常,前心后背都灼伤,尘埃呛眼又呛肺,筛子眼的衣服穿身上。
面对这份工作,李春磊有些惆怅了。然而,工友和师傅火热的工作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感染、引领着他。一次,为了赶一批钢箱梁的焊接任务,大家连续几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高温、烟熏、灼伤“烤”验着每一个人,工友们没有一个偷懒、退缩。车间里50多岁的中铁建劳模任玉增因连续作战体力透支、头晕目眩,尽管大家一劝再劝,甚至从岗位上往下拽,任玉增稍作休息又投入战斗。这件事,让李春磊感触太深了。难道任师傅和工友们不怕苦吗?难道他们就甘心情愿地这么干一辈子吗?
李春磊心中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他向任师傅提出自己的想法。任玉增微微一笑,深情地对李春磊说:“春磊啊,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电焊工苦不苦?苦啊,不是一般的苦。你想想,你不干、我不干,铁路还建不建?桥梁还建不建?大厦还建不建?再苦咱也得干,而且还得干好啊!”
任玉增的一席话像刮起了一场8级大风,荡涤了李春磊心中的一切杂念。他暗暗下定决心:既然干上了这一行,就要像任玉增那样爱这一行,就要把自己和这个岗位焊接在一起,干出个样子来,干出个名堂来。
心灵的窗户打开了,眼前一片光明。但是,电焊是一门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工种。对于李春磊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深知要想把活干好,就得练好一身过硬本领。从那以后,他天天跟在任玉增后面,问这儿,学那儿。李春磊还利用业余时间从零碎小活干起,从一个个细节做起,各种焊接工具诸如手工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亚弧焊样样精通;立焊、仰焊、全位置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工法操作要领精准熟练。后来,单位又把李春磊送到锅炉厂焊接研究所学习深造。期间,老师讲课他认真听,实习师傅操作,他就蹲在旁边认真看,师傅要工具,他就递工具,师傅要喝水,他就给师傅端水杯,有机会就多学一手,空闲时间就多练一会儿。李春磊还自费购买了《电焊工工艺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学》《电焊工工艺手册》等书籍,努力把焊接技术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
2004年,李春磊独立顶岗的哈尔滨市文昌桥鱼腹式箱梁横板的焊接任务各项技术指标评比获综合成绩第一名。李春磊脱颖而出,成为技术尖子、生产骨干。大工程干了十几个,在哪儿工作都能让人竖起大拇指。钢管拱、移动模架、地铁隧道衬砌台车等焊接产品,全部达到特殊结构一级标准。他还多次参加天燃气管道焊接、钢箱梁和大型钢板的制作和安装,均有极佳表现。
在焊花中“熔炼”工匠精神
17年的电焊工职业生涯,带给李春磊的不仅是劳动的快乐,更多的还是奋斗、创新的充实和丰硕。
2012年,哈齐高铁松花特大桥施工进入到架梁阶段,当时项目部用的是一台旧移动模架式架桥机,需要对这台架桥机进行改造。厂家拿来改造图纸,并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当天晚上,李春磊伏案研究图纸,渐渐地眉头紧锁,连连摇头:图纸存在缺憾,如果照图改造,就要在主箱梁合龙打灰的位置加装两个隔板,而这个位置,电焊工是无法施工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架桥机上部开一个大口子。这样,不仅破坏了架桥机的力学结构,而且大大减弱了架桥机的荷载能力。
李春磊是一个淳朴、不善言谈,但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但是一旦遇到对工作不利的事,他会迅如雷、快如风的把肚子里的话全部掏出来。他立即找到厂家技术人员,一起重新研究了改造方案,更改图纸。架桥机改造成功,主箱梁合龙打灰的效率大大提高,李春磊这个“草根专家”被工友们叫得山响。
作为“草根专家”,李春磊从来不说“我干不了”“我不会干”之类的话。只要有活,无论多苦多难,他都把腰板挺直,把活扛起来。
2014年,哈建公司引进了H型钢生产线。当时这条生产线在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钢结构加工行业都是领先的。但由于这种先进的技术装备涉及的现代化理论太多,诸如计算机技术、液压力学技术、脉冲技术,还有钢铁冶金理论,金属压力加工理论等等,使许多人望而却步,甚至抵触。
李春磊冲上去了,他是个见硬必克的主儿。在那些日子里,李春磊和H型钢生产线绑在了一起。他对照理论书籍认真研究,反复推敲,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他重视细节,对每道工序都亲自调试,严格把关。自动焊接时,他寸步不离,手拿操作指南,一边研读一边调试。每5秒调试一次焊接速度;每增加或减少10安,调试一次电流,时时关注着电压的二次输出。连续几天的反复试验和数据分析,李春磊把这个硬骨头拿下来了。H型钢生产技术终于投入生产,生产效率猛地提高了10倍。工期缩短了,质量提高了,工友们对李春磊赞叹、佩服不已。
精益求精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斗志。李春磊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和斗志,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压力容器焊接许可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操作证;也是凭着这种精神和斗志,他炼就了“火眼金睛”,通过焊枪火焰的7种颜色判定火焰温度,以此判断焊接变型,及时校正,消除焊接应力,提高焊接质量;还是凭着这种精神和斗志,他不断创新工艺、创新工法,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安全生产,17年大改小革成果能达五六十项。
作为丈夫、父亲,也作为儿子,李春磊对家人付出的太少了。他整天在厂里,在工地上,天南地北的忙呀忙的。无论是孩子住院,老人生病,他都没能照料半点,是妻子一个人操持这个家,白天要上班,每天要早早起来,做饭、侍候孩子和老人。
李春磊每每想到这些总是感慨万千。他常说:“我这些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应该归功于父母、妻子。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什么事都做不成。他们就像我身后的一座大山。”
是的,那座大山稳稳地屹立在那里,成为李春磊身后最坚实的依靠和最强大的后盾。他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工作中,通过飞溅舞动的焊花,秀出了别样精彩的人生。
□本报记者 石海芹 通讯员 齐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