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北京的雨水似乎特别多。晚上11点,刚结束加班的小楠走出崇文门地铁站,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他想起,附近的花市书店已经是24小时营业了,于是决定先不回家,到那里避避雨,看看书。今年,北京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的通知,通过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开发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等13条措施,打造北京“夜经济”。
【探访】
深夜食堂温暖不打烊
深夜10点的北京五棵松商圈,热闹非凡。记者刚一出地铁站,就看到五彩斑斓的灯光走廊里,熙熙攘攘的游客们拿着手机,一步一停地拍照。不远处, 歌声与嘈杂声不时传来,那是供食客们果腹的深夜食堂。
7月9日,北京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的通知,为北京绘制了一张清晰的“夜经济”发展蓝图。《通知》提出,计划 到2021年底,将打造首批4个“夜京城”地标,五棵松便是其中之一。
夜经济带来的一个典型变化,就是“深夜食堂”的兴起。究其原因,与人们作息整体推后不无关系。有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996”型员工来说,“夜生活”是刚需!而对大多数年轻人“熬夜党”来说,下班之后他们真正的生活也才刚刚开始,这意味着餐饮、休闲、娱乐都要推迟,催生更多“夜猫子”, 也推动了城市消费格局的变迁。尤其是当80后、90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 他们对夜市、夜场电影等有着更强烈需求。
“过去,我们同寝室南方的同学跑到北方来上大学,都感到有‘时差’。 ”初入职场的王帅在中关村一家网络公司工作,说起南北方城市的差别,感觉最大的就是宿舍的南方同学都是“夜猫子”。
的确,晚上9点以后的北方就逐渐进入了睡眠状态,商场早早关门,公交也早早进入末班,而已经习惯在凌晨3点排队吃火锅的南方同学却早已进入了夜间 经济2.0。
随着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正式出台, 海淀区进一步优化了区域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 增长。其中,“深夜食堂”是夜间经济点亮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海淀区现有餐饮企业8000余家,其中有近900家餐饮企业营业到深夜0点之后,深夜食堂繁荣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高校、传统商圈、交通枢纽、美食街区等附近。从经营品类来看,餐饮企业夜间经营以烧烤类、快餐简餐类、火锅类品类最多,其次是 西餐、日韩料理、咖啡厅等,反映出“深夜食堂”的主项还是传统的烧烤、撸串、啤酒消夏和加班族、学生族解决夜宵的快餐简餐类为主,符合海淀区白领加班 人群较多的特点。年轻消费群体是夜间经济的绝对主力,从侧面反映年轻群体喜欢夜生活但消费能力有限的现状。
与相继繁荣的夜间经济比较,夜间公共交通服务还有待优化。“夜猫子”李红晓坦言,在夜间,会经常遇到地铁、公交收班后,打车难、等车时间长的问题。夜经济的打造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涵盖商业,还要与地铁、公交等交通设施及其他众多领域进行配合。
文化消费向深夜延伸
说起北京的“夜文化”,不少人都会嘿嘿一乐,那不就是撸串、喝酒、K歌么,事实上,除了这些传统的夜间消费,在年轻人中,一种“非典型”的夜生活正在悄然兴起,特别是正在向深夜延伸的文化消费,颇受“夜猫子”一族推崇。
“我可是《博物馆奇妙夜》系列电影的忠实粉丝,不知看过多少遍了,没想到,有生之年我也能实地体验一把‘博物馆奇妙夜’。”得知国家博物馆开放夜场的消息后,职工小夏格外兴奋,她通过网站第一时间预订了门票,“国家博物馆太大了,想一次全部看完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每次去都会有新收获,看着那些在历史课本上的插图真实地摆在眼前,那感觉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采访中,小夏还提到,国家博物馆延长开馆时间至晚9点,让她和身边很多博物馆迷都兴奋不已,但目前仅仅是周日有延时,她说:“真心希望再有1到2个工作日也能延长开馆时间,比如周三、周五,那就更棒啦!”
记者了解到,这个夏天,北京有多家博物馆都推出了夜场活动。北京自然博物馆于8月11日至15日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博物馆之夜”,推出了以“绿地球之夜”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国园林博物馆于7月31日至8月4日举办了“仲夏夜之梦——夜宿最美博物馆”活动。北京郭守敬纪念馆7月至8月推出了多场“暑期消夏”系列活动,包括“电影之夜”“相声之夜”“夏夜跳蚤市场”等。
5年前,美术馆东街的三联韬奋书店开启了北京24小时书店的序幕,如今,在北京有了越来越多的24小时书店,新华书店花市书店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这家成立于1972年的书店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启动了24小时营业模式。花市书店经理李莉表示,24小时书店不仅是营业时间上的延长,更是实体书店经营理念的进一步探索,通过细节的改变,他们希望能让书店更加生活化,让逛书店成为人们全新的生活方式。
24小时提供咖啡茶饮、每晚播放主旋律电影、免费提供舒适的阅读区域……在实地探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了花市书店“接地气”的夜文化。一位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如今,她和很多老街坊都成了这里的常客,吃过晚饭带着小孙儿来这里边纳凉边看书、看电影,成了他们新的生活习惯。
记者了解到,今年7至9月,北京举办了第七届惠民文化消费季,而本届消费季的重点便是挖掘文化活动夜间消费市场潜力,鼓励有条件的商场、剧场、影院、园区等场所,延长营业时间,发展夜间经济。在消费季期间,有超过60项主题活动提供夜间消费服务。
【建议】
北京市政协委员宋慰祖:
发展“夜经济”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要跟进
北京市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通知,得到了北京市政协委员们的认可,同时委员们也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发展“夜经济”,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要跟进。
北京市政协委员宋慰祖认为,“夜经济”将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品的创新升级,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产供销多个产业群的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可以说,“夜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次融合发展的跨越式改革。
宋慰祖提出,如果把“夜经济”视为一次改革,那么首先城市的管理者要搞懂什么是“夜经济”?“夜经济”的产业是什么?不是传统的吃喝,不是居民的购物,不是曾经的娱乐。 发展“夜经济”,必须研究“夜经济”的消费对象是谁,消费需求是什么,“夜经济”是需要走出“斗室”的产业业态,“‘光着膀子喝啤酒,卡拉OK吼一宿’的消费时代早就过去了。”
宋慰祖表示,简单的开夜市,加强治安管理和放活经营形式已然过时,改革开放之初的夜市经济,与今天的“夜经济”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应对今天的“夜经济”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法规和制度,对城市管理者是一次产业转型的挑战。同时,“夜经济”带来的社会治理的矛盾,如:带来的公职人员工作时间拉长,夜间治安问题,环境卫生强度增加,交通管理问题等等不能忽视。
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与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处理,政府如何处理好从主导向服务的转型,也是一场挑战。党委政府把关掌舵,但又不违反市场规律,干涉经营,打造宽松、清新的营商环境和政商关系十分重要。
宋慰祖还从旅游消费的角度提出建议,“夜经济”是旅游产业的配套产业,要以文化产业消费为引领,培育驻唱演出、艺术展览为主的夜间文化娱乐活动;要发展以特色餐饮、老字号、创意食品为主导的饮食业;发展以轻奢品为主导的消费品设计制造业和旅游购物商业模式。
还有委员提出,发展“夜经济”仅在“吃”上下功夫是不行的,不能只顾发展经济、忽视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解决夜经济首先是一个全盘考虑的问题,不仅要鼓励商家夜间延长营业时间,还要考虑晚交通的配合,要调动各方资源、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提速完善,才能让夜经济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晶 白莹 孙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