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同一蓝天下 关爱伴左右
丰台将打造首都西南部发展新地标
警企实战演练 共筑平安地铁
住总党务工作者踏上红色之旅
农业废弃物“变身”有机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一蓝天下 关爱伴左右
——花南社区关爱外来务工居民纪实
 

“赵阿姨,我已经顺利回到河南老家了,请放心!有点想您,想花南的家。”8月底的一天,朝阳区花家地南里社区居委会社工赵国伟接到这样一条短信。看罢,她鼻子一酸,眼眶湿润了。给赵国伟发短信的人是“小候鸟”张谭淼。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花南社区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让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外来务工居民子女把居委会当“家”

赵国伟告诉记者,张谭淼的父亲是环卫工人,母亲在附近做小时工,一家三口在花南社区内租了一间简易的房屋安身,小学6年,张谭淼都在北京借读,今年,他就要上初一了,不得不回河南老家,他也正式加入了“小候鸟”,即留守儿童的行列。

张谭淼在京上小学这六年中,放学后他首先回的地方不是家,而是社区居委会,“他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帮他辅导作业,我和居委会的社工便轮流帮他辅导,一帮就是六年。可以说,我们是看着张谭淼长大的,大家都拿他当家人一般看待。”赵国伟说道。

社工们的付出,张谭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年暑假,是花南社区连续第六年开展社区儿童“文化交融”活动,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他们共举办了制作纽扣花、创意绘画、软笔书法等五次主题活动。每次活动,张谭淼都会比其他小朋友来得早一些,主动帮社工摆放桌椅、准备素材。他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但是社区里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从来没有因此将他差别对待,因此,他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通过参加社区暑期活动,他还结识了许多北京的朋友,大家互相帮助,彼此分享,更让他感到快乐和温暖。

“小候鸟”在社区活动中获得自信

张谭淼坐火车回老家的那天,花家地南里社区党委书记吴长清也流下了眼泪。自2000年到花南社区工作,20年来吴长清在社区待的时间比在家还长,可以说,对社区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她都倾注了很深的感情。

吴长清说,花南社区是一座老旧小区,近年来,住户中外来务工人员的比例不断升高,在寒暑假期间,还有不少留守儿童会过来和父母团聚。如何让这些“小候鸟”在北京过个快乐假期?她为此没少动脑筋。

“六七年前,我们便尝试在寒暑假期间开展文化活动了,特别是近两年,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逐步搭建起了社区儿童‘文化交融’平台,活动不断专业化、精细化,同时实现了常态化。”吴长清介绍道。

“有时候是绘画,有时候是手工,通过活动,本地孩子和‘小候鸟’们很快打成一片,在这里,孩子们没有本地和外地之分,也没有学习成绩好坏之分,就是尽情享受创作的乐趣,整堂课都在欢声笑语中进行。”吴长清告诉记者,初来参加活动时,很多“小候鸟”还是怯生生的,而一个夏天过去后,他们的脸上明显多了分自信和快乐。

帮外来务工居民融入花南大家庭

“身为花南人真的好幸福啊!”在花南社区微信群里,常有居民如此感慨。吴长清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社区文化活动不断精细化,他们为各类人群量身定制了丰富的文化活动,不论老人或孩童,本地居民或外来务工居民,都能感受到社区的关爱。

“我们不仅要服务好本地居民,还要考虑到扎根北京的外来务工居民,我们连续多年举办了包括小年夜包饺子活动在内的一系列关爱活动,帮助外来务工居民真正融入了花南这个大家庭中。”吴长清说道。

“外来务工居民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希望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吴长清由衷地说道,社区居委会就是要在党建的领导下,不断拓宽社区关爱的包容度,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携手居民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 张晶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