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仿古瓷的前世今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仿古瓷的前世今生

 

北京仿古瓷有着一整套特殊而繁复的技艺,蕴含了瓷艺术中金、木、水、火、土五行变化的哲学元素,饱含庄重含蓄的东方之美,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耐人品味。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如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婴戏”纹饰,从孩童嬉戏场地的变化,使我们感受着时代的变迁,童真无邪的天使心灵,始终温暖着我们。一件精美的北京仿古瓷制品,可以无声地陶冶人们的心灵。

北京仿古瓷的概念

京彩瓷也称北京仿古瓷,因仿制明清宫廷瓷器精品而得名。所谓“仿古瓷”是后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主要萌芽于两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前期,衰落于清代后期。

广义的界定:北京仿古瓷是指与北京皇家文化相关的瓷器。为仿制明清时期的陶瓷精品。从广义上说,凡流行于清皇城的仿古瓷均可称北京仿古瓷。

狭义的界定:狭义的北京仿古瓷(仿古瓷)指在北京地理范围内制作出的具有皇家特色的仿古瓷。

北京仿古瓷的产生及历史渊源

纵观整个中国陶瓷史,有两个鼎盛时期,一个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官窑瓷境界更是登峰造极。另一个鼎盛时期是清康、雍、乾三代,当时烧制的瓷器质地精良、品种繁多、技艺超群,具有不同凡俗的皇家霸气,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尤其是在瓷器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时期,即康乾盛世时期,也伴随着仿古瓷的繁荣兴盛,当时,景德镇御窑厂特设“仿古作”,遍仿名瓷。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故宫里大举仿制名瓷,瓷器仿古之风空前鼎盛。北京“仿古瓷”在康乾盛世已见雏形。

京彩瓷最早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当时玻璃胎画珐琅由当时法国传教士进贡给康熙皇帝,由于康熙皇帝对珐琅绘画风格的个人喜好,开始尝试于在瓷胎上绘制珐琅,当时从景德镇御窑厂选取最好的白胎运至北京紫禁城内的造办处,由宫廷画师进行设计样稿,皇帝亲自过目定稿后由宫廷画师绘制。

到康熙晚期试制成功,雍正时发展到高峰,乾隆后期随着国力的衰落珐琅彩制作逐渐没落。1900年前后,官窑瓷器逐渐走入市场公开买卖。清廷内务府管理的北城瓷窑厂被琉璃厂的古玩商发现,那里面存放着历朝选剩下的官窑瓷器未上釉彩的胎子。

此前,他们接手的瓷器都是完成的器物,没有改造余地,如果有破碴,最多是粘修一下,或请首饰楼镶个银口,瓷器的画面是无法改变的。发现了这批旧胎后,就可以在官窑瓷器素胎上挂上各种彩色,架上小窑烧出各种仿官窑的精瓷。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西景德镇制瓷高手詹远广来到北京,为古董商制作仿明清官窑瓷器的后挂彩。民国初年(1913年),同样来自景德镇的詹兴祥来到北京,带来烧制仿古瓷的技艺。

这期间,还要提到清末景德镇最后一代督陶官——郭葆昌。1913年郭葆昌在景德镇时,就选用精良瓷土、彩料,仿制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精细艳丽的官窑彩瓷,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郭葆昌回到北京,在白塔寺附近设炉,做仿古瓷生意。郭葆昌聘请了詹远广和他的学生郑乃衡到白塔寺附近的瓷店制作仿古瓷。

由于这一时期烧制出的瓷器其胎质、釉色、画面精细,可与官窑媲美,受到了市场的追捧,由此开创了北京民间仿古瓷的纪元。与此同时,辛亥革命后,随着宫廷、皇族及大批官僚家道败落,清宫和一些皇族、贵戚的精美瓷器流入民间,这些瓷器,包括宫廷仿照前朝的作品,数量虽依然很少,但无论造型、装饰,都为民间少有,并为国内外市场所向往。此后,再加上以前门德泰瓷庄为首的各大瓷器行大量定烧、批发各代仿瓷;北京仿古瓷工艺逐渐丰富,制作群体进一步扩大,认知度也不断提高,从而逐渐形成北京仿古瓷行业。

1931年,詹兴祥收了一个河北徒弟,叫刘永清。他继承发展了师父的技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北京制作仿古瓷。

北京仿古瓷的艺术特色

北京仿古瓷主要艺术特色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继承的是明清皇家御用瓷器的文化与内涵,具有宫廷御用品的霸气和精美的纹饰,是北京皇家文化的象征。二是体现它的工艺特色。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技艺的发展,北京仿古瓷不仅继承了明清宫廷御瓷的制作流程和制作技艺的精髓,而且发展出一套独有的制作工艺。

因此,“北京仿古瓷”是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于一体。是具有京城皇家风范和北方地区特色的纯手工技艺。

北京仿古瓷的当代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以前,仿古瓷制作艺人都是个体手工业者,作品品种、数量都不多。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北京仿古瓷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成立了北京市手工业联社。1954年,成立了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工美集团前身),并成立了制瓷画室,请景德镇著名瓷师吴德祖掌管绘制工作,专门生产仿古瓷。1963年,制瓷画室并入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名“制瓷实验研究车间”。1965年,制瓷实验研究车间调入北京料器制品厂,以生产绘制明清两代瓷器为主。

在吴德祖之后,北京仿古瓷的发展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1962年从景德镇来到北京的,北京仿古瓷第三代传承人余观保,为北京仿古瓷引进现代绘瓷理念,他开创北京仿古瓷艺人个人写生稿设计作品的新局面。是仿古瓷企业走入北京工艺美术大师行列的第一人。

1973年初,在广安门外南滨河路25号原北京二轻金属压延厂的老厂房,筹建以生产仿古瓷为主业的北京市工艺品厂,1975年,以生产仿古瓷为主业的北京市工艺品厂正式投产,从此,北京仿古瓷在原来小规模制作的基础上,成为较大规模生产仿古瓷的专业厂家。此厂隶属于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局。

1975年2月,北京料器制品厂彩绘车间并入北京市工艺品厂。从此,北京仿古瓷在原来小规模制作的基础上,成为较大规模生产仿古瓷的专业厂家。

仿古瓷的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市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王立和白莉,从十几岁就进厂学习仿古瓷技艺。从建厂起,她们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见证了仿古瓷三起三落的发展历程。

2008年,仿古瓷项目面临人流技失的发展窘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企业、工艺大师、专家学者、艺术界知名人士等各方力量共同助力,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在北京市工艺品厂基础上成立了鼎盛陶琦公司,并开始为仿古瓷技艺“申遗”奔走。

在接连荣获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仿古瓷技艺也获得北京市文创中心、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西城区政府及发改委、科委等部门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植。在西城区文委推荐下,仿照传统样式的仿古瓷产品——“粉彩百鸟朝凤大碗”“五彩荷池翠鸟纹盘”,在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时,从数千件参展作品中脱颖分获银奖、铜奖。

仿古瓷产品不但得到了市场认可,还吸引了各个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加盟,其技艺也得到更好地传承。2010年6月,徐立宾等六位科班毕业的青年技师拜在王立、白莉两位大师门下,成为仿古瓷的第五代传承人,为仿古瓷发展与传承再添力量。

主讲人介绍:

徐立宾,山东临沂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京彩珐琅瓷代表性传承人,京彩瓷第五代传承人,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师从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白莉、王立先生。论文及作品发表于《北京工艺美术家》《中国陶瓷画刊》《江苏陶瓷》等杂志。进修于清华大学全国艺术创作高级研修班。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奖,作品多次被选作为国礼随领导出访并赠送国际政要。

主讲人:徐立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