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白皮书》提到,今年将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逐步形成符合本市特点、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遏制炒房保护刚需
《白皮书》提出,2018年,本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深入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要求,遏制炒房、保护刚需。大力增加住房供应,满足普通居民家庭购房需求。
2018年,全市住宅施工、新开工、竣工面积全面增长,施工面积587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新开工面积123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6%,竣工面积73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1%。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上市984.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加87.9%。全市商品住房成交19.8万套,同比增加11.9%。其中,新建商品住房签约4.6万套,同比增加7.0%;二手住房网签15.2万套,同比增加13.4%。二手住房与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套数之比由2017年的3.1:1提高至2018年的3.3:1。
购房审核缩短至1个工作日
《白皮书》提到,2018年,本市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流程更加优化,审批环节更加精简,审批时限有效压缩。发挥属地管理优势,施工许可审批业务90%下放至区级办理。推出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建设工程企业电子资质证书,实现外省市企业进京备案全程电子化办理。
全面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全年直接为投标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约6.9亿元。对非必须招标的社会投资项目直接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推行社会投资建设项目联合验收。优化资质许可流程,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简化房屋交易流程,缩短购房资格审核时限至1个工作日,取消房源核验和强制存量房资金监管,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今年,本市聚焦施工许可、联合验收、招标投标、安全质量监督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等领域,再推出一批短小精悍、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落实全市“放管服”改革要求,着力“减事项”“减证明”“减环节”“减材料”。推行信息共享、资料复用、告知承诺制等,在材料已经减少40%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到60%以上。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品质,推行“一门”“一窗”“一网”,推动“网上办”向“掌上办、自助办、智能办”延伸。进一步方便外省市来京企业备案,优化备案流程,压缩办事环节,减少信息填报,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起草《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
2018年,本市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全年开展1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加装电梯开工990部,完工投入使用378部,初步形成以精治共治法治为引领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新模式。
加强直管公房规范管理。提升物业管理行业服务水平,推进《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加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提高行业诚信经营意识。下大力气拆除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城市整体发展的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开墙打洞、群租、乱用地下空间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
《白皮书》提到,2019年,本市将开展普通地下室综合整治,实时保持散租住人动态清零,研究清空后普通地下室再利用的政策和办法,完善普通地下室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做好群租房和出租大院综合治理。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善整治资金模式,出台资金补助政策,推动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物业管理法制建设,起草《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推动物业管理立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预防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
去年,本市加强建筑市场规范引导,完善造价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加强评标专家和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全面实行以银行保函方式建立工资保证金,进一步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不断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建筑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京津冀建筑市场一体化,在建筑市场监管、计价体系、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政策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绿色农宅、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等加快发展,全领域全过程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
《白皮书》提到,今年,本市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管理, 印发实施《北京市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信用评价,发挥行业自律。修改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等文件,实行合同信息报送制,利用住建部“四库一平台”业绩信息与资质审批的关联作用,采取自愿原则,鼓励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通过网络报送施工合同信息,解决废除施工合同备案后建筑市场监管缺乏基础数据和重要依据的问题。
强化过程监管,针对取消建设资金到位证明以及放开社会投资项目招投标的新形势,充分运用信用信息公示、失信惩戒等手段,规范工程款支付行为。研究分类监管,重点加强对社会投资项目的监管,防范和化解劳务费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风险。
将竣工各类政策性住房7万套
2018年,全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含共有产权住房)完成投资1227.2亿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完成59.5亿元,定向安置房完成611.1亿元,共有产权住房完成464亿元。保障房全年新开工5.45万套,完成5万套目标任务的110%,其中公租房1.1万套、安置房4.35万套;竣工5.4万套。棚户区全年改造3.43万户,完成2.36万户任务的146%,其中远郊区改造完成1.06万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28%。2017年确定的39个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已开工12个项目,可提供房源约1.2万套。
去年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申请4.8万户,通过审核备案3.69万户,同比分别减少27%、19%;其中公租房实物申请3.68万户、通过审核备案3.85万户,同比分别减少27%、15%。全年公租房分配3.23万套(户),其中实物房源2.66万套,新增发放市场租房补贴0.57万户,完成分配1.5万套(户)重要民生实事任务的215%。年内,公租房补贴发放2.3万户、2.95亿元,累计发放2.8万户、8.38亿元;市场租房补贴发放1.91万户、2.14亿元,累计发放5.53万户、16.65亿元。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共53个、房源约5.3万套;其中启动网申项目共31个、可提供房源3.3万套;年内共有26个项目启动网申,可提供房源2.9万套。
《白皮书》提到,2019年,本市将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性住房供应力度,多渠道建设筹集租赁住房5万套(间)、政策性产权住房6万套、竣工各类政策性住房7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15万户;优化审核分配机制,提升监管服务水平,规范管理棚户区改造,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推进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恢复性修建。
调整市场租房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通过市场解决租房问题。完善市场租房补贴机制,加强补贴申请、审核及发放管理,逐步纳入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租赁登记备案管理。健全共有产权住房相关配套政策,科学制定价格评估、代持机构管理等规定,各区应完善项目申购、摇号、签约细则。落实人才住房支持政策,各区要加快制定本区人才住房实施细则。以配租公共租赁住房为主,配售共有产权住房、发放人才租房补贴为辅,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住房支持。
推动《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立法
《白皮书》提到,今年,本市将健全住房租赁体制机制,发展规范房屋租赁管理机构,完善房屋租赁政策法规,发布住房租赁合同等系列示范文本,研究制定进一步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措施,继续推动《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立法工作。
多渠道增加租赁房源供应,鼓励住房租赁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促进长期租赁市场稳健成长,加快推进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和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改建。完善住房租赁监管和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住房租赁登记备案率。加大对房地产中介机构、住房租赁企业和信息发布平台等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规范租赁服务行为,完善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建立住房租赁公益律师队伍,完善多渠道租赁纠纷调处机制。
□本报记者 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