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廿载深耕文物事 千年古建焕新颜
《出身》
《不能与不会》
《那拉提恋歌》揭幕 2019北京喜剧周
《故宫里的博物学》讲述中国版“神奇动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廿载深耕文物事 千年古建焕新颜

 

在首钢老厂区的西北方,有一座海拔180米的小山,这便是有着“燕都第一仙山”之称的石景山。山上有历尽千年的古建筑群,山崖处苍松翠柏挺拔茂盛,这里曾经是盛唐时期北方最大的石板经制作、存放地。在这座文物古迹遍布,古建筑林立,且成片分布,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名山上,一位女工程师默默坚守二十年,潜心修复以佛道两教共存为特色的古建筑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神奇的地方,走近为修复这些古建筑而默默奉献的北京市政路桥城乡集团中昊古建分公司职工身边。

清理挖掘多座文物建筑遗址

中昊古建分公司项目经理王景梅成长于建筑世家,自幼就对古建文物抱有浓厚的兴趣,练就了一身古建修复的过硬本领,20年前作为开荒者的她来到石景山时,看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由于风雨岁月的侵蚀,山上只有一座屋面长满蒿草,蚊虫乱舞、斑驳狼藉的元君殿、周边破壁残垣,渣土如山。“千年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她誓要让这千年的古建筑群重现人间。这些年来,王景梅和同事们硬是凭着一股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在砖头瓦砾中寻觅,灌木杂草里搜寻,清理挖掘出多座文物建筑遗址。

在文物的保护、修缮过程中,讲究的是“修旧如旧”——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要能体现千百年来我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建筑彩画为例,整套工艺要求极高,任何一点疏忽都将造成严重后果。在药王殿施工时,一位油工工匠在使麻工序中不够严谨,致使麻之间缝隙密度不均匀,王景梅严肃地要求这位工匠补麻,有人却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她认真地告诉大家,使麻不均匀,轻者会造成表面凹凸,观感不佳;严重的就会影响彩画质量,给整个工程留下永久的瑕疵和遗憾,更愧对创造了精湛工艺的古代先人。王景梅认真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工匠们。

残破物件“归安”使用保留历史信息

古建筑上原有的材料、配件都是文物,要尽最大努力给予保护,对拆卸下来的残破物件,要“修旧利旧”,尽最大可能地让它们“归安”使用,最大限度保留其历史信息。

每次清理挖掘,王景梅都会参与,在清理窝风桥基础时,工匠们偶然发现了一块古老的石栏板和一块抱鼓,王景梅如获珍宝一样,立即叮嘱大家小心清理,寻找可能更多的散落配件。果然,又接连发现几块石栏板和抱鼓。王景梅指挥作业人员像考古队员一样,将古老的石配件用扫把、刷子小心清理出土,编号保存。施工时,根据有关资料,将这些配件安装在了合适的位置。如今当人们来到窝风桥下时,便会不约而同地指着桥栏板说:“咦,你看,这是古物”。每每听到这样评价,她都感到十分欣慰。

石景山上的古树既是一大景观,同时,每一棵古柏也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保护古树,就是传承历史。这些苍松翠柏,在崖壁上斜插生长,排列整齐威严,很像古建筑的赳赳卫士。明朝万历皇帝在26岁登临石景山时,看到这些古树,欣然命笔,题写了“灵根古柏”四个大字。“爱护古树、赞美古树,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尚能如此,那我们就应该做得更好。”王景梅如是说。为了保护这些近千年的古树,她决定把古树的“家”整修一下,迅速组织职工运来两汽车石材。可是困难又来了,大块石材都重约七、八百斤,石景山的道路十分陡峭狭窄,转弯距离非常短,在这里,机械设备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来吧,大家加把劲,让山上的各路神仙也看看我们职工的力量。”工匠们硬是人拉肩扛,一块一块地将石材抬到四百米外的山坡现场,为古树砌筑了安全平台,古树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水害无伤内行双挑大姆指

对于建立在山上的古建筑群,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预防水害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内外同类建筑遭受损害的情况屡屡出现。在院墙修缮后,王景梅就开始考虑光靠明渠排水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单独修建一条排水渠。这时候,有同事提出了经费的来源怎么办?由于文物修缮的费用是固定不变的,额外修缮的费用极有可能要由施工单位承担。

“就是降低了利润,也要把排水系统做好,我们不能把钱看成是唯一的。”王景梅坚定地表达了决心。为了勘测地势高程,职工们头顶烈日取得数据,为了观察雨水的自然流向,技术人员多次冒雨勘查现场,宽一米、长十米的排水渠就这样修建而成。2016年7月的连续大雨过后,相关部门、建设单位领导均赶到现场察看,当他们看到古建筑群毫发无损时,都高兴得双挑大姆指。

天主宫、昊天门、西天门、南天门、吕祖庙、老君庙、药王庙、到僧舍洞、窝风桥、祭天台、药园、大戏楼、唐代金阁寺,二十载寒来暑往,石景山古建筑群无处不留下王景梅和同事们勤勉的足迹。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古老的石景山如今方能重新焕发风采,如今,这片古建筑群已初具规模,这片修缮一新的古建所折射出来的多元文化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本报记者 边磊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