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心血管疾病一般高发于冬季,但其实在夏天,尤其是气温连续超过30℃的高温天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可不比冬天低!夏天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再加上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7-8月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高峰期
发表在2009年12期《环境与健康》期刊中,一份关于《日最高气温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的结果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而且,受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温心烦等影响,夏季心脑血管病一旦发作,就多是心梗、脑卒中等急症,更需警惕。
4个原因造成心血管病高发
新陈代谢加快 加重心脏的负担
随着气温的升高,新陈代谢加快,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
高温出汗多 易形成血栓
高温天气,汗腺开张散热,人体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小板被激活,导致血栓的形成,诱发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特别是有心脏疾病者,更危险。
空气潮湿 容易导致人体缺氧
燥热空气中湿度增高,气压低,含氧量降低。心脏为了保证正常工作需要充足的氧气、葡萄糖等能量物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致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流减少,容易导致人体缺氧。
情绪烦闷激动 易出现心绞痛
天热使人易情绪“中暑”,引发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小动脉异常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再加上昼长夜短,睡眠质量“打折”等因素,患者易出现心绞痛、心率失常、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甚至发生猝死。
夏季护好心血管这么做
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小时,避免熬夜工作,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心态的平和。
规律运动,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最好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至五次,这样会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
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适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血液粘度增加及血栓形成。
戒烟限酒。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大量饮酒则可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定期到医院体检,做到防患于未然。一般来说,30岁以上市民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若检查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则可以进行及早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出了问题如何自救?
如果心肌梗死突发时能够及时拨打120的话,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含一片不管用,过5分钟再含一片。此举能让你的症状尽量缓解,为你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另外也可使用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10至15粒,随后安静等待救援。
如果身上没有急救药品,可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此时用力咳嗽可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是有效的自救方法。(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