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情趣
3上一版
 
追随相声艺术20年 de 年轻设计师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9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柏奇:
追随相声艺术20年 de 年轻设计师

 

26岁的郑柏奇爱相声这门艺术已经快20年了。上小学时,他用录音机听相声,在班会上表演传统相声;上中学时,他利用高考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宝贵时间看表演,自学传统名段,还给自己定做了演出的长袍;上大学时,他是艺术团骨干,自己找了专业的艺术团,跟着人家参加各种正式演出,看到了演员的辛苦和孤独;工作之后,他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艺术团成员,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18岁之前,郑柏奇心里一直有个念想——成年之后说相声打快板,拿这个当吃饭的行当。只是在跟着院团跑演出的生涯中,郑柏奇没有看到光明的前景。“我有时候想,要是真拿这个当饭碗,哪天没演出就没饭吃,于是我就不会再喜欢了。现在挺好,我有稳定的工作,也能享受相声带来的欢乐。”

迷恋传统相声的小学生

郑柏奇上小学时,从一本介绍侯宝林大师的书开始了解相声这门艺术。书上记载着侯大师说过的部分经典相声段子——《卖布头》《歪批三国》《卖包子》……里头的包袱充满智慧。后来,郑柏奇用学英语的录音机听侯先生的相声,还有心地录下来。尤其是《夜行记》《关公战秦琼》,反反复复听了不知多少遍,每到“山西人凭嘛到我们山东来打人?……他是阎锡山的队伍。”小郑都嘿嘿地笑出声。然而,家长对小郑听相声并不支持,只要成绩下降,“少听点相声,多听课”的唠叨话跟着就来了。

2002年,郑柏奇上小学三年级。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鼓励小朋友上台表演节目,郑柏奇首次登台,表演了传统相声《连升三级》——班里的小观众们一下子沸腾了,没想到郑柏奇还有这本事,真酷!

班主任老师支持郑柏奇在课余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打快板是相声的基本功之一,当听说小郑兜里没钱,但是想要一副快板时,老师给他掏了钱。“15块。”已经17年了,郑柏奇对此事记忆犹新。

用高考前集训时间学艺

整个中小学阶段,郑柏奇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一个学校,学钢琴、跳舞蹈的孩子随处可见,然而能有曲艺特长的,小郑是独一份。高二开始,郑柏奇听从家长的安排学习绘画,筹备艺考。但是,他的心还是偏向相声。“其实考不上大学有啥?我还可以说相声、打快板给自己谋个出路。”小郑常常憧憬未来。

高三最紧张的六个月,郑柏奇来到北京上集训班。他从最金贵的备考时间中挤出听相声的时间,从不多的生活费中省出钱,给自己定制了长袍。“封闭集训六个月,相声方面的长进比美术大。”郑柏奇说。

刚进入大学,郑柏奇就因为会说相声进入了学校艺术团。因为他在迎新晚会上和同学搭档说了一段传统相声《八扇屏》。“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宰相。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祭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这些小孩子你比得了哪个?”说完下台,负责艺术团的辅导员拉住了他们俩,“你们俩跟我去艺术团报到。”

参加相声社团登上专业舞台

郑柏奇成为校艺术团台柱子,还在校庆演出中凭借节目《回眸望九》获得“文艺之星”称号,然而他的心不满足于学校的舞台。他自己打听着寻摸专业演出团体。因为听说郑州有一个名为“德乐社”的曲艺社团,于是,郑柏奇从洛阳坐火车三个小时到了郑州,又一路问道找到了德乐社的剧场。“一进门,嘿,真巧,人家正装修。”郑柏奇正感叹“点儿真背”之时,看施工现场的一名演员和郑柏奇聊起了天,“想来说相声?来吧,上台见真功夫。”

在德乐社,郑柏奇碰上了指点他快板艺术和相声艺术的“师傅”,还得到机会参加正式的演出。郑柏奇感觉自己相声及快板的造诣更上一层楼。

同时,郑柏奇也看到了相声演员的处境。“学京剧、舞蹈、音乐都有机会在高校进行学习,有专业道路可走。就是相声,江湖气浓重。我觉得相声演员太孤独了,给别人带来快乐,而自己的快乐呢?”小郑对一直怀揣的“吃相声这碗饭”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和退缩。在郑柏奇大学毕业之前,德乐社倒闭了。郑柏奇艺术系毕业之后,成为一名设计师。

2016年,郑柏奇进入亦庄开发区的华联印刷公司,成为文创设计师,并凭借打快板说相声的特长进入了亦庄艺术团。在工作中,他逐渐进入佳境,作品还获得了红点设计奖。相声呢?郑柏奇没有放弃,他还在听还在演。“我现在站在台上特轻松,不管打快板还是说相声。我就是单纯的爱它,不用靠相声吃饭。

□本报记者 李婧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