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杨文剑:老变电人的“工匠”情结
心中装着百姓的80后小伙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文剑:老变电人的“工匠”情结

杨文剑(前)和同事一起检查电力设备
 

“最近持续高温,大家要加强各站巡视测温工作,高温天气负荷增长较快容易导致设备发热故障。”他一边吩咐队员,一边打开监控电脑查看,计划着要赶赴现场查看情况。7月,北京骄阳似火,正是北京用电高峰,电力人坚守岗位不敢有一丝懈怠。

他叫杨文剑,国网北京顺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队队长,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同事的眼里,杨文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电力工匠”。作为一名在变电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守二十余载的老变电人,在日常工作中,他践行、传承优良作风。在政治任务面前,他勇于担当,急难险重冲在前。在面对家人时,他悄然独白,未曾报得三春晖。自杨文剑工作以来,他与同事创造了八千多个日夜电力安全运转的记录。

坚信操作就是生命

杨文剑,1975年出生,顺义人。1994年,杨文剑进入国网北京顺义供电公司工作。1997年,顺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队正式成立,刚刚毕业不久的杨文剑就被分配至当时拥有全国最先进的110KV天竺变电站值班。

天竺站在顺义区乃至北京市均被列为标杆变电站,从那个时候起,“习惯优秀”的理念就被深深烙在杨文剑的脑海中。站内的每一个角落,电缆沟的每一道沟壑,他都尽力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次操作,规程中的每一条注意事项,他都用心做到一丝不苟。杨文剑一直坚信,“操作就是生命,规程就是底线,如果你不用心对待他,他也不会用心对待你。”

一晃20多年过去了,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早已两鬓添白,但在杨文剑的心中,纵有千变万化,“习惯优秀”的理念不会变,变电人严谨的作风更不会变。每年新入企学生进入变电运维队实习期间,一进门杨文剑就会送上两份礼物——“安规”及“变电规程”,并要求队员“理解并背诵全书”。

“我很多东西都不太懂,很幸运能跟着师傅杨文剑队长学习。跟师傅学习了3年,从变电站日常运维到新站发电,师傅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变电人!如今我不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现已成为运检部变电专业主任,但依旧离不开师傅的指导和支持。师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手把儿千斤重,安全记心中’,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时刻谨记。”张磊是2009年8月大学毕业被分到北京顺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队工作的,如今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

每当有新发站或者老旧变电站改造,杨文剑都会到达现场对每一项操作逐一把关。从开始试验到验收结束,平均每一站要操作200斤重的开关上百次。一名新员工因此瘦掉了10斤,这被杨文剑当做一个典型来给大家讲述奉献精神。

正是在这一条条看似苛刻的要求中,电力人严谨的作风得以传承,正是在这一代代传承中,电力人“习惯优秀”的理念为电网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引领职工急难险重冲在前

2011年9月,杨文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自那时起,他就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成每时每刻的行为规范。现在担任变电运维队队长的他,带领40名员工,承担着顺义区30座110千伏变电站、9座35千伏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和倒闸操作任务。

长期以来,面对枯燥又艰巨的运行任务,他以一名党员的责任感,团结和带领班组全体成员,在确保顺义供电公司主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规范化管理。过去的20多年间,变电运维队从未出现过人身伤亡事故和任何责任事故,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阅兵、十九大保电等重大政治保电任务,为公司实现8000余天的安全长周期作出了突出贡献。

杨文剑曾经面对11月供暖季工作量浩大的“煤改电”工程,正常情况下一座变电站需要40多个工作日长达两个月的变电站验收工作,他硬是率领变电运维队在一个月内成功完成了两座新发变电站验收、发电任务及一座老旧变电站改造任务。

2017年,在一次特级政治保电任务中,已经身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杨文剑,除去在保电任务中所要求的每两小时站内巡视一次并通过APP上传,每天进行高频率带电设备监测等日常任务外,充分利用每一刻碎片化时间将党建与专业知识结合,开展了“十九大微课堂”党支部活动,普及站内设备、安全保障突发事件上报流程,并要求值班人员提前一小时到站,与上一值班人员交流站内设备情况。在保电关键时刻,他以身作则带领队员加班加点坚守在第一线,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党旗,矗立在天竺站的保电阵地上。

“这些年,让我最难忘的是2018年6月26日。”杨文剑说。原来,那天顺义下起了暴雨,导致一座变电站附近的电力塔倒塌。“当时,我在变电站看见监控电脑一片保护动作信号,不敢相信,但事实发生了。我担心的是,线路断了,变电站没电了,我们不能给用户供电了,将影响变电站附近5000户居民用电。”

随后,杨文剑作为抢险突击队队长,组织带领全班人员迅速、准确、安全完成了“6·26”施工抢修工作。当时,还是夏天,杨文剑还要保障度夏大负荷期间的保障工作。

奋战月余未和父母见面

对于杨文剑来说,深夜的电话铃声就像冲锋的号角,经常顾不得几点披上衣服便赶往现场。家人劝他:“你以为你还是二十五六的小伙子吗?”杨文剑坚定地回答:“虽然我的身体不是二十五六的小伙子,但我的精神一直都是。”

曾经在最忙碌的日子里,杨文剑的父亲在住院三个月后回家休养,杨文剑不放心父亲的身体,特别把父母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可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杨文剑每天早上5点出门时父母还没有起床,晚上10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年迈的父母早已休息。近一个月时间,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父母都不曾和杨文剑见过一面。

直到一天早上5点,天还未亮,杨文剑像往常一样轻手轻脚准备出门,却发现老父亲笔直坐沙发上,未等他开口,老父亲咳嗽了一声,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说:“啊,就是我来了没有看到过你,不放心哪,今天起得早,想等等你。”

一句平淡的话语却让杨文剑感动了:“寸草微心,何曾报得三春晖,唯有百倍努力,以报父母恩情。”

□本报记者 马超/文 彭程/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