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窗
3上一版
 
高同雨:让科研成果惠及乡亲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同雨:让科研成果惠及乡亲

高同雨到田头教授护工如何施肥浇水。
进入7月果树开始结果,高同雨观察杨梅果树长势。
高同雨在田间大棚指导护工如何为农作物避光。
高同雨到田间查看电子驱鸟器的状态。
▲高同雨在研究室化验。
▲高同雨到护工家中了解养护花木中遇到的问题。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研成果惠及门头沟的乡亲。”秉承这一准则,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同雨用19年时间专注做好一件事:种花、种草、种果树。

2000年,大学攻读果树学专业的高同雨一毕业就来到了门头沟,如今已经是第19个年头。19年间,他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走田头,传农技,手把手教山区农民种下了一棵棵“摇钱树”。

在门头沟王平镇,坐落着一处被当地人称为“聚宝盆”的试验基地。基地内培育着杨梅、油蟠桃等作物。“别小看这些果树,待试验成功加以推广,一定会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在基地大棚房,由高同雨引种的“摇钱树”——杨梅已经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每天不管多忙,高同雨几乎都要来这里看看。“不过来不放心,这些农林作物就像是自己的孩子。”高同雨坦言,虽然自己是科班出身,但杨梅果树这样的南方植物在北方进行培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没有经验,高同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头一批杨梅果树苗下去,果树不仅没有开花,树叶反而开始凋落。马上,他联系专家,查资料、做实验,终于发现了一个个症结—土壤、根系、湿度。紧接着,他又购买了第二批树苗。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批树苗先为苗木根系喷施生根粉,再安装冷雾系统进行喷雾加湿,这一批杨梅果树苗顺利存活。如今,满大棚的杨梅果树茁壮成长,让村民实现真正的小康,让村里的贫困户也能富起来,让农业也能成为赚钱的产业,高同雨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实现。

高同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门头沟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负责人。“别人来灵山盯着景儿,我是盯着地,这地方的草可金贵了。”高同雨向记者介绍,灵山土壤层薄,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亚高山草甸植被退化严重,地表裸露,沟壑纵横。2014年起,高同雨带着基地的博士后,在两万平方米的示范区内试验亚高山草甸生态修复技术。

现在,无论是门头沟王平镇的杨梅树,还是妙峰山镇的玫瑰花,或是灵山“身上”披上的绿外衣……高同雨的心血浇灌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本报记者 闫长禄/文 陈艺/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