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棵杨树
“京味”生活的浓郁画卷
■征稿启事
穿衣“变奏曲”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味”生活的浓郁画卷
——读刘一达《人五人六》
 

被称为“京味文学”第四代传承者的刘一达,在其新作《人五人六》里,以其浓浓的京腔京韵,在有情有趣中,充分展现出北京人的做派和德行。34篇散文,娓娓说道着胡同里的凡俗小事,悉心勾勒着市井细民的生活原貌,在追溯历史缅怀风物中,幽幽散发出馥郁芬芳的京味儿。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刘一达对京城始终深怀着浓烈的感情。老北京的故事和语言,时时都在浸润着他的心,让他魂牵梦萦难以释怀。本书中,刘一达聚焦京城平民生活,用京味儿十足的语言,说道着草野民间的人生百态、生活岁月的琐细庸常。于是,在他灵动的笔下,社会各阶层人物纷纷从幕后走向前台,以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人生走向、命运沉浮,丰富着我们的视野。打拳的金二爷、酒虫儿老胡、胡同里扫街的老人、蹬三轮车的板儿爷、面临退休的老主任……这些形形色色的子民,人生追求不同,理想信念各异,他们当中有拾金不昧的、有地道仗义的、有江湖侠义的;也有失了初心的、虚荣逞能的。

刘一达通过对静寂岁月的细心描摹,高度还原了皇城根下,老北京人丰富多彩的京式生活,朴实生动的叙描里,真挚热切的铺陈中,尽展时代的风云与变迁。

刘一达善于从一墙一垛、一草一木里汲取人文素材,然后展开他轻车熟路的京式言说。他把笔触深入到北京的胡同,在这人文荟萃的地方,每一垛基石,每一处小巷,都深蕴着历史的久远,展现着风物的璀璨。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平凡的歌者,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传承着京味文化,书写了隽永的诗章。

透过他们情趣盎然的小资生活,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京城人的品格、气质和精神。忘不了性格豪爽的福大爷,一生无忧无虑,整日笑笑呵呵。然而,却在胡同改造拆迁时,为了一棵六十多年树龄的槐树而抱树痛哭,护树爱树的背后,是对人间草木的深沉挚爱,更是对胡同文化的执著坚守。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靳爷,这位老实厚道、乐于助人的北京爷们,以做人“地道”为荣。帮了左邻右舍后,只要有人说句“靳爷真地道”,他便“比喝了二锅头还痛快”。后来,“地道”的大爷因为做好事突发疾病猝然长逝,但却以灼热的济世情怀,把“地道”的形象长留在大家的心里,也让那份温暖珍存于世间,散发出夺目的光采。那些树、胡同、人,也曾在无数次的相依相伴中,共同绘就出京城生活的浓郁画卷。而作品中所洋溢出的独特生活趣味、文化性格、处世哲学,则力透纸背地镌刻出几代北京人的精神图谱。

“人五人六”本是个贬义词,多指人装模作样假正经,用北京话来说,就是“装大个的”。但用在这本书上却恰到好处,将老北京的市井模样巧妙地概括了出来。追随着历史大漠里的吉光片羽,让心沉绽在波澜不惊的岁月深处,捡拾起那些朴实而真切的文字,从刘一达原生态的叙写中,去感受到他在时代变迁下的感悟与反思。在深沉的感怀中,《人五人六》无疑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可贵的历史存照。

□刘昌宇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