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敢挑重担,实现“冰丝带”索网国产化
精研植物,为中国园林添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7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研植物,为中国园林添彩

李丽芳
北京城建集团天卉源绿色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经理
 

“我参加工作15年了,真是赶上了发展的好时代。这15年中,我见证了一个个科研成果转化到了实际应用中,也见证了中国园林事业的迅猛发展。”李丽芳笑着对记者说。

李丽芳是北京城建园林集团花木公司天卉源绿色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书记、副经理,15年也是她不断成长奋斗的15年。

2004年,李丽芳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进入花木公司,一直从事研发工作,先后为组培技术员、研发工程师、研发主管、项目负责人,参与和主持了近百个课题,如2013年北京市科委《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及种苗产业化开发》课题,后来的《抗寒宿根花卉的引种》,到《园林废弃物作为栽培基质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国外新优花卉品种的引进、评估及繁殖技术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她还完成了蒙特利尔国际立体花坛大赛、APEC雁栖湖景观环境布置工程等项目。此外,她还参与了世园会工程的建设。

2013年,李丽芳带领的团队代表北京参加了蒙特利尔植物园举办的第五届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其作品《植桐引凤》一举获得了最高大奖。“当我们完成参赛作品之后,他们看了都觉得很惊艳。”李丽芳说。虽然时隔多年,但是当年参赛的场景李丽芳却记忆犹新。由于比赛地点是在加拿大,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对来说就更多了。设计方案,他们进行一次次的优化;立体花坛的结构,他们精心海运过去。然而最重要的植物却成了最大问题。“当时我们选用的一些带有颜色的绿植,在加拿大本地根本没有这样的经验。”为了更好的呈现展示效果,展示北京特色,他们联系安排好关键的植物种子,交给当地园林工人培育。“就这样,当地没有这样的植物,我们就教他们如何种植,后期我们再通过培育技术让这花卉该开花的开花,该定型的定型,从而满足我们的需求……”

这次大赛共有21个国家的作品参赛,蒙特利尔植物园内花坛作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而他们的作品《植桐引凤》在所有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最终取得桂冠。

与植物打交道,对李丽芳来说是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植物不会说话,所以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读懂它们的语言。”因此,在培育植物的过程中,李丽芳总是格外的细心。

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怀柔顺利召开,而APEC雁栖湖景观环境布置工程就是李丽芳和同事们一起完成的。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1月,温度比较低,而怀柔山区的温度又比城区要低,如何让景观更好看,同时又不能让植物冻伤,成了李丽芳团队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在选材上侧重一些耐冻的品种。但这些植物品种毕竟有所限制,为了让环境更美观,我们还专门对一些植物进行技术培育,一方面让花卉定期开花,另一方面还要让花卉耐得住低温天气。”

好几年过去了,如今的雁栖湖已经成了人们旅游的景点之一,优美的环境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眼中的美好。在李丽芳眼里,植物生长得好,同时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中国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花卉资源十分丰富,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而这正是一个宝贵的财富。“为了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科委便组织相关单位开始针对奥运进行花卉研发,包括新品种的引种、生产等工作,花卉的品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012年确定北京将在2019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后,行业内各单位为世园会开展了各种层面的准备,北京市科委、北京世园局也组织了北京市的科研单位开展新品种方面的工作,到现在,在新品种层面已经和国外基本同步,另外,应用方面也开始注重节水、应用方式也更丰富了。”李丽芳说。

虽然我国的园林事业有很大发展,但其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为人们创造宜居环境的道路上,李丽芳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我们将不断研发更多花卉品种,为大家的安居梦增添一抹绿色。”

□本报记者 杨琳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