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缺席”de父爱
■征稿启事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期待您的来稿
小文之“小”耐人寻味
搬家的幸福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9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搬家的幸福

 

骄阳似火的六月,我赤脚走在刚搬进的新楼房光洁的地板上,看着阳光一泻无遗地照在阳台上那些生机盎然的花草上,环视着家里新买的彩电、音响、电脑、跑步机和停放楼下绿树间那辆锃光瓦亮的小轿车,闻着各种家具飘散的木料芳香,享受着空调吹来的阵阵凉风,我不禁想起了六十年来我们几次搬家的往事。

听母亲讲,我家第一次搬家,是1959年8月从风雨掀去顶子的破屋搬进崭新的泥垛墙房子。因为家庭贫困,四间房的地方仅盖了三间,院子也很小,更没有像样的家具,但刚结婚不久的父母亲还是高兴了好几年。

不久后有了大哥和我,十几年后,两个弟弟先后出生,房子就越发显得拥挤了。母亲就常常满脸愁云地念叨:“什么时候能换个房子呀。”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那年秋天梦想成真了——父亲用努力养兔养蚕割草攒下的一点儿积蓄,拆了泥垛房,建起了砖坚脚、嘎拉木、半砖半坯墙的四间新房,并盖了三间南屋。看起来比泥垛房坚固漂亮多了。

父母抑制不住少有的高兴和激动,扔了使用多年的那少得可怜的三件腐朽家具,找来当地比较有名的木匠做了木床、衣柜、桌子、储物柜等新家具,又到街店买了一部收音机,还买回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

时光流转。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村里土地承包到户,父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家致富积极性,跟母亲商量,整功夫大种棉花,工余养殖牛猪羊、加工柳编制品。谁想,只八年时间,就成为了村里“先富起来”的典型。父亲说,这嘎拉木房,听起来新奇妙曼,可也得年年泥水泥墙泥屋顶子,实在是太落伍了。就跟母亲合计着动“大工程”。两个月后,我们家就搬进了石头、砖木、钢筋结构的四合院。新房封顶那天,帮忙的六七十口子街坊看着庄园般的十几间红瓦房都禁不住欢呼雀跃,小弟眼含激动的泪水放了一刻钟的火鞭。

2002年,83岁的父亲撺掇小弟建前出厦大房。弟弟申请了宽大的宅基地,精心组织施工,很快搬进了更宽敞更结实更漂亮的新四合院。墙壁是水磨石,室内还装修了一番,各类时兴新家具、电器一应俱全,那贴着“幸福之家”瓷瓦的门楼更是出奇得高大,拖拉机、三轮车、联合收割机等直接开进了院里花草绿树旁。

去年初,小弟找来建筑队,要建一座二层楼。但刚开工就被村里拦下了,说这里要建工厂。后来,全村各户都搬进了社区楼房。

这就是我家的搬家史,越搬日子越红火,越搬感觉越幸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普通老百姓的住房变化,是伟大祖国70年变迁的真实写照,是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一个幸福的缩影。

□冉庆亮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