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上海青浦有个古镇,因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的人文风貌,又以其“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古雅淳朴,得到了世人的青睐,连看惯了人间胜景的影视片导演都纷纷到此拍摄,故朱家角一时又被誉为“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百闻不如一见,如此迷人的江南古镇,岂能错过?
沿漕港河缓缓而行
踏进朱家角,走在泠泠有韵的青石板老街上,再用目光在那些柔河清波以及两岸飘逸着岁月风味的水阁之上逡巡,用不了多久,我这个游惯了江南的人也就知道,朱家角与众多的江南古镇相比,除了粉墙黛瓦、曲港河埠、驳岸石桥、乌篷老巷的惯有格局之外,更有特色的却是其大气与灵动。
后来读资料才明白,哪怕在颇负盛名的周庄面前,朱家角也毫不露怯的,它可是江南少有的大镇,镇区面积与居民人口分别约是周庄的六倍,首先就占了上风,在年龄上,1700岁的朱家角又比周庄年迈800岁,更让周庄矮了一大截。可别小看这800岁,古与旧才是这些古镇存在的最大价值啊。要不连周庄人也说呢,“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角一个角”,是自谦,却也是实话。
乘一叶乌篷船,在桨声波光里,沿漕港河缓缓而行,看看两岸高挑的酒旗店招,古朴老街,还有沿街的老作坊老铺面老字号老手艺,以及那些坐在门前卖特产的老人,真的有回到明清时候的感觉。而我就这么闲散地坐在乌篷船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听船娘说上几句再唱上几句,由一座又一座花岗石玄武石白矾石的虹桥、拱桥、平桥下进去又出来,在那桥头游客的眼里,难道不也是一景?就如诗中写的,你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放生桥、北大街与课植园
朱家角最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数起来一长溜,每一景点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一桥”放生桥当推沪上第一石拱古桥;“一街”北大街乃是沪上第一明清古街;“一寺”报国寺藏有缅甸玉雕大佛、白玉观音像、千年古银杏“三宝”;“一庙”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一厅”席氏厅堂的墙门砖雕堪称一绝;“一馆”王昶纪念馆有近百件实物展品;“二园”课植园和珠溪园,一古一今相映成趣;“三湾”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尽在路头,直角拐弯,别有洞天;“二十六弄”则为朱家角富有特色的26条弄堂,实际上古镇每街每路都有弄,何止26条?这些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而名闻遐迩,引人探幽访胜。尤其是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们,更是叹为观止,以为这才是最具特色的东方风情。
在朱家角,只要你留心,处处皆是好风景,即便那沿河而伸的九条长街,依水而立的千栋明清建筑,哪一条哪一座,任意选一角度,拍出来的都是绝好的风景啊。这就是朱家角的大气,如此众多的古迹,你就尽情地观赏游玩吧。
让我颇感兴趣的还有课植园,“课植”是读书之余不忘耕种之意,这也符合了古人的耕读思想,想想读书累了,种点瓜,种点菜,种点豆麦,也是一种怡情养性的休闲。这是清末上海道台马文卿的宅院,分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部分,幽静而别致。院中植有多本芭蕉,听雨正好。园林区也叫稻香村,遍植桃李梅杏及古松桧柏香橼紫薇,常年绿树成荫,实为读书佳所。还有一唱戏楼,应是主人听戏的场所了。厅堂前有一碑廊,刻有“明末江南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的书法,四位大家四种风格,俱是不凡。
大清邮局寄走祝福
走在幽深的沿河小巷里,隐约听到有几句苏州评弹伴着叮咚的琵琶声从半掩的门扉后面传来,我却不敢冒失地推开,只能揣度那是位迟暮的美人,正在午后的寂寞时光里,整一整云鬓,唱一段: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花谢春归郎不回,奴是梦绕长安千百遍……而我又何尝不是一个离家太久的游子,这样想着,一股浓烈的乡愁顿时自胸中弥散开来,只能踏着我的影子匆匆走开。
偏巧前面就是大清邮局,踅进去,黑色盘龙的硕大铁壳邮筒,大清邮局的历代邮戳,邮驿速递图,各种书信,无不展示了100多年的中国邮驿文化。室内光线有些暗,邮局仍在营业,怕是迄今最古老的邮局了。兴致勃勃地买了信封信纸邮票,随手写下的竟全是思念和祝福,扔进那古老的邮筒,好像将一颗心也扔了进去,奔向远方的家乡。
放生桥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五孔大石桥,气势恢宏,走上桥头,全镇风貌尽收眼底。桥头俱是卖小鱼小虾的,供人放生,价格贵得离谱。
离开放生桥,便走出了朱家角,斯时已是华灯初上,暮色之中,脚底一绊一绊的尽是乡情,心中亦已聚满离愁,一半为远方的家乡,一半为眼前的古镇。
□朱秀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