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逝去的童年,永远的端午
“六一”抒怀
红袄漫话
顾人念己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6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逝去的童年,永远的端午

 

红砖墙、木格窗、青瓦房,屋顶上长满狗尾草和黄蒿,看上去像一个小小的草原。麻雀或斑鸠在草丛间自在地散步,随意地歌唱……

房前栀子撑着小花伞,屋后柳树张罗大阴凉。艾草飘香的时节,小家碧玉的荷叶走出了水帘宫,鼓眼睛的青蛙也敞开了亮嗓门。平平仄仄的菜园里,白胖胖的黄瓜、红嘟嘟的番茄、绿油油的辣椒憋足劲儿赛着长,一天一个样儿。

站在门前的台坡上放眼望去,麦穗垂头,道路通天。戴草帽的父亲,牵着一头大水牛,走在崎岖不平的阡陌上。调皮的风摘下他的草帽,让他看到比平原更广阔的蓝色天幕。着篾篓的母亲紧随其后,不时弯腰拾起几段饱满的麦穗。

粽叶的清香顺着烟囱袅袅而出,家家的屋檐下都多了几束菖蒲。泥土和蒿草的气息盘旋而上,棉梗燃出的火焰噼噼啪啪,黑黢黢的锅盖下冒出的水泡咕隆咕隆。守着一碟白糖的孩子们眨巴着眼睛,按捺住扑哧扑哧的心跳。只等母亲一声令下,雪白如玉的四角粽就会蘸着白糖和红枣的甜香,热乎乎地溜进那一副副辘辘的饥肠里。

若是听到门外有人喊:“亲家母在家么?”我们就知道是堂姐的准婆婆来了,便会一哄地跑出去。果然见到一个穿着对襟褂子的婶娘挑着箩筐来送节礼了。婶娘心细,不仅备足了几家的大肉、粽子、咸鸭蛋和鹅毛扇,还送给我们小孩每人一对百索子。百索子,又名长命缕,由五色丝线做成。五月五以五色丝线系臂,可以辟邪,是流行的节俗。

端午节早上,我们吃了粽子,喝了米酒,每个手腕上拴一根百索子,揣着两个咸鸭蛋来到小学校。一边唱着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一边跟同学们玩起“斗蛋”。课桌上、地板上到处都是蛋壳子,满教室都是浓郁的咸蛋香味。

那时的儿童节总是躲在端午节前后,但忙于割麦插秧的父母是无暇给我们过儿童节的。于是,端午节的快乐就成了儿童节的快乐。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端午节的味道越来越淡,父母也相继离开了我们。但童年的这些记忆依然鲜活如昨。住在城市的灯火和霓虹深处,我依然执着地擎着从乡下带来的萤火虫的灯盏,时常趁着艾草清香和荷塘月色返乡。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对于像我一样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从来觉得城市是别人的城市,乡村才是自己的乡村。纵然属于乡村的童年已一去不返,但端午年年归来,满满仍是童年的味道。

□熊荟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