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问题链”教学法“邀请”学生共研思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问题链”教学法“邀请”学生共研思政
——记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
 

讲课时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吸引学生不断思考,并用真情讲述去打动听众。上过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的思政课,学生们纷纷用“有情怀”“震撼”来形容。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二百零一周年纪念日。5月8日13时10分,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教授在沙河校区开讲“信仰是怎样炼成的——马克思成为马克思的成长启示”,这个主题隶属于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在当天课堂上,她从马克思诞辰这个时间点切入,娓娓描述了马克思的成长历程。她点出马克思上大学时酗过酒、和别人决过斗,后来转变为一代伟人。说到这里,她抛出一个问题“马克思为什么能成为马克思?”在三个学生各自表达完看法后,她才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随后,她又提出第二个问题“马克思的成长有何启示?”结合如何确立信仰、走出有意义的人生路引申开去,学生上完课都感到意犹未尽。

这样的课堂设计,正是冯秀军讲课的一大特色——“问题链”教学法,即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起点,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让教学沿着答疑解惑的认知路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她认为,“问题链”教学法是对学生发出的诚挚邀请,是师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让思政课真正思考起来。能否回答学生的思想困惑,能否触动学生的心灵,是思政课是否具有含金量,是否有用、有效、有魅力的“试金石”。

作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冯秀军曾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冯秀军教思政课26年来,每周多的时候要上六七节,按说已经对内容信手拈来,但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往往上课前15分钟还在调整教学PPT。她说思政课需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改进教学,教这么多年,依然处于备课状态。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江雨凝一进校就听学长说起冯秀军的课“难选”,因为太受欢迎了,一学期学下来,她迷上了冯秀军的课。“高中政治课讲的是应试理论,听了冯老师的课,发现其实思政离我们很近。她是真懂、真信,才会在讲课时打动我们。”

在职读博的杨同学自己是教政治的,她说教师上课时如果没有问题,难以取得学生的共鸣。但能够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关注,把知识与情感融为一体而不是分离开,是冯秀军的教学秘诀。

“讲课动情,是因为这些历史人物有感动到我的地方。思政课教学首先自己要被打动,教师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不是煽情,要被整个理论和案例所感染,有感而发。”冯秀军说,“教思政、讲理想信仰不是贴标签,而应是营造过程,通过追问让学生参与进去,成为他们真正认同的理念。”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