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想吧,我都打了半辈子大鼓了,如今还是,一站到鼓前,就立刻精神抖擞、热血沸腾了!” 丰台卢沟桥乡岳各庄村大鼓队队长凌福感慨地对记者说。
之前,凌福在一家农贸市场上班,从小就非常喜欢民间花会。1976年,一次与老人的聊天过程中了解到岳各庄娘娘庙的大鼓会,并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心里一直想着把大鼓会组织起来。从1979年开始,他就在工作之余练习打鼓,频繁参加“民间花会”。
退休后,凌福就开始召集村里对大鼓感兴趣的职工或村民,聘请专业老师教大家打鼓。终于在2011年组建了岳各庄大鼓队,共有二十六七人。如今,他们已经形成了9个套路,队员35人,而凌福几乎每天都会组织大鼓会成员在岳各庄村文化中心排练。这项运动在丰富大家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发扬和传承了村里的民俗文化。
“大鼓会”是民间花会中的守驾会,是一种具有风采的群众表演形式,每个人双手拿锤表演起来精神抖擞、威风凛凛,配上大号“钗”等乐器,给人一种势不可挡的阵势,是协作精神的完美体现,其场面极其热烈欢快。岳各庄大鼓队起源于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率领岳家军出征督战时的《岳家大鼓》,并由此演化而来,历史悠久。
“说到打鼓,这真不是容易的事儿,队员得知道‘拍节’,得有基础的‘乐感’,手和脑得配合好,而且得了解大鼓方面的民俗文化,要背鼓谱,演出时还要讲求一致……这么说吧,你一个人打鼓,想怎么打怎么打,但是十几个人聚在一起打鼓,要是别人打十八下,你打十九下,那就乱套了,所以众人的配合非常重要。这都离不开长久的练习。”凌福对记者说。
凌福和大鼓队的队员们打鼓练习可以说是风雨无阻,“大家聚在一起,一敲上鼓,人也就变得精神振奋了。随着打鼓的节奏,大家的激情也都变得高涨起来,心情也随之欢快起来。打一场鼓下来,什么烦心事儿都没有了,精神头儿特别好,整个人也特别放松!”凌福告诉记者。
多年来,在凌福精心的组织和策划下,岳各庄大鼓队在京城民间花会中的名气越来越大,经常接到演出邀请,每年演出次数达20余场。每年四月初一到金顶妙峰参加朝顶进香活动,展示民族文化;每年四月二十八,到丰台区看丹药王庙连续演出3天,展示他们大鼓会的才艺;每逢春节,参加丰台区文化馆的室内庙会。2014年,凌福还组织大鼓会参加了北京园博园老年科技日的活动以及卢沟桥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日表演等;2015年5月,参加莲花池百姓大舞台演出……每每遇到这样的演出活动,对大鼓队的队员们来说,都是特别兴奋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喊苦喊累的。
“打鼓特别耗费体力,是很好的健身方式,而且让人精神愉悦,像打起开天鼓、战鼓、欢庆大鼓等,那种热烈喜庆的氛围立刻就把我们包围了,说不上来的欢畅。”凌福兴奋地说。
庙会、庆典、开业、婚庆……凌福带领大鼓会参加各种表演,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岳各庄大鼓队,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民间花会”这一民俗文化。多年来,凌福对大鼓会无私奉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把岳各庄大鼓会发扬传承下去。“大鼓我们会一直打下去,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我们从打鼓里得到了很多欢乐,也希望把这种欢乐送给更多人,让我们的民俗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凌福深情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孙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