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定居11年了,想想这些年来到过的京城寺庙也不少了,但是,唯有法源寺却让我魂牵梦绕,来过两次还不尽兴。前不久,我再次来到了这个被称为京城第一古刹的法源寺。
最有故事的寺院 最初对法源寺的了解,还是因为看到了北京的话剧团体改编了作家李敖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据说,这部作品是将生死、鬼神、僧俗、出入、士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因果、经济等等冶于一炉。舞台上透过宫廷、民间、寺庙三重空间窥见这段残酷历史。如此惊心动魄的历史,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可惜,无论是李敖的原著还是这部话剧,我都没有来得及欣赏。
4月的一天,我再度来到了坐落在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周边被民居和街头公园所包围,在喧闹的都市中,静静地卧在一个不起眼的胡同里。从喧闹的大街走进这个寺庙,只见它的外围是一座街心公园。此时,翠绿的林木尽情地展现它的多姿多彩,泥土里都飘散着土地的芳香,那是花蕊和树叶对大地的奉献。
从外表看,这座寺庙似乎不大起眼。在法源寺的门口,坐着十几位在此休息打牌的附近居民,看来这里是他们平时活动的所在。几辆破三轮车也横七竖八地停在寺庙门口。除了法源寺的牌匾,门口的墙上还挂着“中国佛教学院”的小牌子。我环顾四周,可不是,此时,有好几位青衣长衫的20多岁的僧人或者是提着刚买来的物品,或者是在花园里散步。
查看门口的资料得知,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当之无愧的京城第一古刹,被人们称为中国最有故事的寺院。
据称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上,就曾囚居在这里。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遗臣榭枋得抗元失败,遁隐建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唐石山中,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北京),拒不降元,也在此寺绝食身亡。著名变法维新人物谭嗣同,在刑前,也曾到法源寺一游。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到此一游。
因此有人这样认为:一个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历史久远,在这里演绎着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难怪李敖写了小说《北京法源寺》。
幽静尽在法源寺
由于是佛教圣地,来这里的游客和参观者基本都是敛声屏气。我们也是一样,虽然此时是中午时分,但是友人依然不少。在一进门的院子中央,正在做法事。只见身穿黄色长袍的年轻僧人正在敲着锣,嘴里在哼唱,四周依次坐满了近百个信众一起在低头吟唱。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旁边的捐款处,不时有人走过来把100元一张的大钞投向箱子里。每个人都神情凝重,步履缓慢。
这个寺庙是七进六院,布局严正,宽阔庞大,院子里随处都是几百年树龄的古树。特别耀眼的是那夺目的丁香花,白色的花瓣鲜嫩可爱,馥郁的芬芳又让人不忍离开。要仔细地把这些院落的古代建筑物都仔细观看,没有一天的时间是不行的。从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即悯忠阁、悯忠台)、毗卢殿(原名净业堂)、大悲坛、净业堂、藏经楼等建筑,无不透露着历史的沧桑。据介绍,法源寺还留存有许多佛教文物,二十世纪初,寺里收藏有清龙藏经,赵子昂、吴道子所画的菩萨像以及其他许多名人手写金字经,墨宝等。然而因历史上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许多宝物如今已不知所踪,只是留下了大量的法器和佛像,似乎在述说着以往这里的繁盛。
因为没有见到寺院的导游,只是看看这些介绍和实物,就足以引起内心的震撼了。我在想,这么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所在,又是中国佛教学院所在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历史,深入挖掘整理出法源寺各个时期的历史大事,并开辟一间法源寺历史馆也是必须的。尤其是宋钦宗被关押的地方,应当在考证的基础上,还原一个历史场所,从而引起后人的遐思。
法源寺的6个院子,每一处都曾演绎着悲欢离合、惊涛骇浪的历史故事。如今每天这里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不乏外国人。这是一个十分适合怀古凭吊的所在,也是一个人沉淀自我,静心独处的去处。来之前,如果能多看一些相关史书,再结合所看的文物,就会生发不一样的感慨。
法源寺历经唐、五代、辽、金、元、明、清、民国,其间有过无数的天灾和人祸,然而岁月的流逝、朝代的变迁,没有摧毁法源寺,它在京城众多的寺庙中依然傲然挺立并名扬四海,这就足以说明它的巨大的历史魅力。
法源寺是一部大书,总也看不够。有空的话,还去法源寺,哪怕就静静地走一会儿,看一下,也会感慨历史的巨变,人间的起伏。
□赵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