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仅要脱贫更要致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工大“第一书记”走进张泉村
不仅要脱贫更要致富

扎根张泉村的季景书
季景书与老乡们在一起
北工大密云校友会交流会(右一为沈自友)
季景书(右一)关心老乡们的生活
 

4月底,密云北部山区的春色正浓,季节的更替让“张泉”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再次换了新颜,而同样带着惜别与传承更新意味的,还有这里的“第一书记”。4月28日这天,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柳贡慧到张泉村接“第一书记”季景书回校。与此同时,同样是来自北工大的新任第一书记沈自友也在此上任了,继续扎根张泉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我们的故事,就从这两位高校来的“第一书记”说起……

“教授书记”驻村解民忧 特色党建引领为百姓上起思政课

距离北京城区147公里的密云区张泉村,曾经全村196口人中超过六成都是低收入户。唯一一条能进村的大张路,全长不到10公里,却是“山路十八弯”,自大城子镇一直蜿蜒向上,直到海拔600米的张泉村村口。

2016年11月,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季景书响应北京市委组织部的号召,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看着进村那条破破烂烂的路和老百姓脸上没有笑容的表情,我下决心在这里大展身手,起码让老百姓笑起来。”季景书告诉记者,从高校到乡村,身份的转化让他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他选择住在村里,每天深入百姓家中或田间地头,与老乡们拉近距离,成为真正的“张泉人”;更主动作为,为村里修路、找产业、创品牌……

在不断适应农村生活的过程中,季景书逐渐了解了百姓们的想法与需求,甚至着手参与邻里纠纷的调解和出席老乡家的红白喜事,与绝大多数村民打成一片。“老百姓的信任度,就是在彼此的沟通中建立起来的。”季景书办事公正,又体恤百姓苦恼,解决问题有办法,处理关系有方式,张泉村的老百姓几乎都对这个“第一书记”心服口服,也形成了“有事就找党支部”的良好风气。

季景书说:“这就是高校教师扶贫与企业扶贫的区别所在。”他把对老百姓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中来,潜移默化地引领广大村民听党话,跟党走。据了解,张泉村的特色党建活动早已声名远播,很多高校、企事业单位都来到张泉听党课。季景书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场合中讲述他与张泉村的故事,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节生动的党课当中。让人惊喜的是,特色党课也成为张泉村一项创收项目,2018年低,共有20余万元的特色党课收入,进入到了张泉村的集体账户,老百姓既在“思政课”上提高了思想意识,又同时收获了不菲的经济收益。

找准定位破冰求发展

集体企业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如果说思想上的变化都隐藏在老百姓心里,那么张泉村经济上的变化,则是精准扶贫工作中成绩斐然的“明珠”,显而易见。

就在2019年猪年春节前,张泉村192名村民都收到了500元的红利,较之上一年每人200元的红利,又翻了一番还要多。“老百姓对致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有钱了。”季景书深知,对于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山村来说,找准产业发展道路是关键。于是在进村不久,季景书便牵头办起了“北京张泉达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村办集体企业,他们着力推出“张泉达康”品牌系列绿色深加工产品,包括蜂蜜、蜂蜜润唇膏、板栗仁、山楂养身茶、NFC无添加山楂汁等。

“我们将这些深加工绿色产品售卖到北京城区,更把‘张泉达康’品牌叫得更响。”据介绍,在北工大校园里,很多教职工和学生都十分关注张泉村,食堂旁专门为张泉开了一家实体店,不仅农产品卖得好,独具特色的鲜榨红肖梨汁更是让学生们排长队抢购。

2017年,北工大副教授卖南瓜的事情,被媒体广泛报道了,主人公就是张泉村的第一书记季景书,“当时,我也只是在村里走访时发现的南瓜,并通过微信群传播出去。学校食堂、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们的支持与积极购买也是意外之喜。”季景书说,但通过卖南瓜的事,他们也在反思,村子里有好的绿色产品,如何推销出去,变成经济收益,是村里所有党员干部和村民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动员村民主动作为,季景书每次带游客来,都要求村民自己推销自己的产品,“只有村民自己具备了销售能力,他才能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季景书把扶贫、扶智看得同样重要,他告诉记者,破冰式的发展将给张泉村带来新的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目前,除了集体企业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外,张泉村还成立了农宅合作社,已经有“大地乡居”和“鹿栖书苑”两家高端民俗品牌进村,改造14家闲置农宅,村民吃上了租金,还在家门口当上了民宿管家,带动了村民就业与增收。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张泉村已经实现了全面脱低。接下来的路,将是一条发展致富路。

新书记接过精准扶贫接力棒

校友会持续参与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季景书是真的喜欢张泉村,他曾创作了一篇《张泉赋》,表达了对村子的情感与向往——“张泉不远,京城百里;山路弯弯,时光渐慢;山青水甜,没有雾霾;昼见蓝天,夜数繁星;静心洗肺,此为张泉。”在离开张泉村的时候,季景书向大家承诺,只要村里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精准扶贫的接力棒传递给了新任第一书记沈自友,面对上一任第一书记季景书干出的成绩,他既有压力,也倍感心安。“有压力,是希望自己能在现有成绩上干得更好。而这份心安也来自季书记为我铺好了,梳理好了工作方向与方法。”沈自友也是个有担当,有情怀的好干部,他在与季景书交接工作过程中,便已逐渐融入了这个小山村,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便认识了村里超过90%的村民。

行走在田间地头,往返于邻里之间,沈自友的身影慢慢随着初夏的脚步,留在了张泉村的山水之间。而与此同时,助力张泉村农民增收致富的力量也越来越多。前不久,北工大密云校友会成立了,来自密云区各行各业的北工大校友被“第一书记”凝聚到了一起。他们中有做电子商务行业的,正好牵手“张泉达康”品牌产品开展线上销售;也有从事社会公益领域的,意在社区养老助残方面,鼎力协作……

“校友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将带着各行各业的优势资源,助力张泉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沈自友表示,未来,张泉村的发展之路将是一片欣欣向荣,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任何一任“第一书记”,都将以“张泉人”的身份出发,造福这美丽的张泉。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