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水火淬炼的特勤人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9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火淬炼的特勤人生
——记北京市消防总队丰台支队方庄中队指导员马小卫
 

“当兵,就一定要当个好兵。”怀揣着儿时的梦想,18岁的马小卫在2003年穿上崭新的橄榄绿,带着家乡亲人殷切的嘱托,满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如愿成为了一名消防兵。从踏入警营的第一天起,他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句话。

如今,已经与火魔搏击16年,马小卫现任北京市消防总队丰台支队方庄中队指导员,二级指挥员。他每每游走于生死两极,命悬一线之间,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两次,先进个人一次,获得第四届首都公安“杰出青年卫士”称号,连续四次获得北京消防总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天道酬勤练就火场尖兵

同事们都说,马小卫时时冲在前,事事干在前,无论条件多么困难,任务多么艰巨,他都临危不惧,敢打敢拼。

曾经,一家冶炼厂发生氰化氢毒气泄漏事故,刚刚入伍不到1年,年仅19岁的马小卫,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扎实的业务水平,24小时内先后18次进入重度污染区寻找泄漏点、通风降毒、关闭阀门、筑堤围堰、中和洗消。

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行动,无不在挑战着身体的极限,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作业,再加上洗消药剂的刺激,身体疲惫之余,随之而来的各种不良反应接踵而至,但他从未停止工作,一次次冲锋在前,确保了每一步处置程序的准确无误,最终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一次,石景山区衙门口桥一辆载有23.5吨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发生泄漏,任何意外都将引发相当于引爆十万公斤TNT炸药,马小卫临危受命带领官兵紧急处置,奋战9个小时才避免一场灾难发生。

2008年,汶川发生震惊中外的大地震,200名北京消防铁军火速集结、千里驰援,并且率先抵达重灾区。被派到灾情最重的广元市青川县官庄镇的马小卫,在历时九天九夜的抢险救援过程中,在缺水断粮的情况下,和战友们一起日夜奋战,在废墟之中搜救埋压群众,翻山越岭运送重伤人员。

“我一直以自己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救援而感到光荣,过了这么多年,回想起当年的事还是历历在目,但是更重要的是让我更牢记了自身的使命以及军装的光荣。在灾难面前,我们都太渺小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对生的渴望会格外的强烈。所以10年前我想的是多救出来人,现在想的是带好队伍,让官兵们有更强的技能,保卫辖区的一方平安。”汶川地震的救援经历让马小卫有了坚强的意志、向上的斗志以及乐观的心态,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他用从汶川带回的精神鼓励自己,鼓舞官兵。

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疯狂肆虐,雨量历史罕见。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马小卫义无反顾地带着队里的骨干力量共同奔赴前线,很多战士的双脚在雨水里泡了十几个小时已经感染,但是他们顾不上自己,划着冲锋舟四处寻找生命的迹象。

2014年的一个周末,马小卫外出归队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区着火了,二十几层楼上浓烟呼呼的冒着,楼下几层也不同程度的有浓烟冒出。马小卫立刻停下脚步询问在场的群众里面的情况,当听到有人被困,马小卫二话不说就赤手空拳的跑进了火场,顺着孩子的哭声救出了一对母子。

“多亏了消防兵,不然我们娘俩今天肯定是没命了。”被救出来的母子感激得流下了眼泪,马小卫却说,“火场就是战场,我穿上战斗服是消防兵,不穿的时候还是消防兵,救人就是我的责任。”

2015年1月,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商品交易中心——北京百荣世贸商城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高烧不退的马小卫穿着已经完全湿透并且结冰的战斗服,在毒烟蒸汽弥漫、头盔面罩都能烤化的火场中奋战70个小时,与战友们一起确保了商城二期20余万平方米的商场和毗连相通的40万平方米主楼安然无恙。

马小卫告诉记者,18岁当兵的时候,他觉得身上的战斗服特别光荣,觉得自己穿上就像个英雄。当兵16年,无论是地震还是火灾,他救出的人已经数不清了。“年轻的时候越是在危险的地方,我救人的愿望越强烈,平时所学所练的救人技能也越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现在反而只有一个愿望,我多希望自己多年所学的一身技能无用武之地,我希望我们的国家没有灾难,我希望百姓平安,祖国平安。”

日日坚守践行铮铮誓言

16年的消防生涯,马小卫无时无刻都在苦练消防技能,钻研消防知识,飞檐走壁,攀登破拆,救生结绳,无所不能。消防队伍这个大熔炉,不仅锤炼了马小卫精湛的业务技能,也铸就了他忠诚报国的坚定信念。每一次红门开启,每一次警灯闪烁,每一次危难来临,他都挺身而出,冲锋陷阵。

提干后的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对工作、对事业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2015年“两大安保”期间,作为“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宛平城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阵地之一。

作为整个系列活动的首次亮相和安保以来的第一次考验,马小卫本着“前沿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的大局意识,接到组建命令后,连夜对办公设施、基础档案等硬软件设施进行完善,并迅速开展了战斗力合成演练,对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建筑布局进行熟悉。

100天的坚守中,他每天带领官兵分六个时段开展重点区域徒步巡逻看护工作,每次巡逻长达6小时,每次行程20余公里。此外,他还组织官兵先后对宛平城内4个重点单位、40家沿街商户、22个胡同口、400个居民院落进行系统梳理排查,修订预案6份,更新水源标识40处,开展辖区“六熟悉”36次、灭火演练20余次。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消防安保工作期间,马小卫先后组织召开支部会5次、队务会8次、军人大会4次,设立6组党员先锋岗、成立2个临时党小组,成立马小卫灭火救援青年突击队,先后开展了“三亮三树”、“岗位之星”评比、“千里一信报平安”,签订战时誓言册等活动,累计开展主题授课15次、主题讨论12次、主题党团活动16次、邮寄信件38份,撰写决心书、责任书76份。

在历时5天5夜的核生化安检工作中,他带领队伍连续对35000余人进行安全检查,组织灭火救援实战演练35次,以最高标准确保了驻地会场的绝对安全,圆满完成了党和人们交给的特殊使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消防安保工作期间,历时三个月,马小卫带领中队官兵累计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演练35次、动态执勤650个小时,有效确保了社会面的消防安全。马小卫带领中队30名骨干力量成立核生化安检团队,对人民大会堂宾馆等5家代表住地进行危化品本底调查,确保代表住处无放射性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直接对200余名代表的生活安全负责。

“没有发现问题就是最大问题,没有查出隐患就是最大隐患。”马小卫说,他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定期对代表住地进行全方位、全要素侦检,上到天花板通风口空气,下到花盆土壤,再到洗漱用水,逐一取样检测,以“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累计排查区域约17万平方米,检测房间1400余间,生物取样12份,排除可疑物品116件,确保了代表住地绝对安全。

会议期间,马小卫带领官兵身穿全封闭的厚重防化服,挤坐在不到3平米的驾驶室内,在人民大会堂东侧累计执勤110个小时,从未叫苦叫累,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近距离直接保卫了十九大会议的顺利召开。

2018年“中非论坛”期间,为做好方庄地区消防安保工作,马小卫主动作为,率先垂范,每天坚守在工作岗位,身穿战斗服,顶着高温酷暑,带领执勤车组调研重点单位72家,修订预案方案15次,尽管汗水一次次浸湿战斗服,他却始终坚守岗位,以最高标准完成了“中非论坛”消防安保任务。

大爱无言彰显铁骨柔情

对待群众他总是有求必应,而对待家人他却总是力不从心,奉养双亲,陪伴妻儿,这是一个男人对家庭的基本责任,而他却做得很少。2011年,儿子出生,正在战备中的他,一直投身工作,第一次见到儿子,已经是百天之后了。

2014年,父亲患哮喘病住院,作为儿子本该床前尽孝,但当时正值APEC会议召开,作为新兵连连长的他还要带领新入伍的战士们执勤,等到执勤任务结束回到老家后,只能愧疚地说:“爸、妈,辛苦了,请你们理解儿子的工作”。

消防特勤工作的特殊性常常让马小卫忙得不可开交,甚至是随时面对生死。马小卫常说,驱使他一次次冲向火场的动力就是群众的安危。

“群众劫后余生的一笑,让我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这句话的确是马小卫的心里话,他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的还是汶川救援时自己亲历的一个又一个瞬间。在那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中,赶到指定位置的马小卫被眼前的惨象震惊了,残酷的现实让官兵们深深地感受到在巨大灾难面前的无力感。

在随后救援的过程中,有一名正在读初二的小女孩被救了出来,孩子躺在担架上,头皮骨外露,气息奄奄,马小卫看着孩子甚至不敢判断她能不能活下来。但是小女孩见到身穿消防救援服的马小卫之后,竟然竭尽全力地冲他们微笑,甚至还使劲地握住了他的手。

孩子对他寄予的所有希望和当地老百姓们无条件的信任,让在场的官兵们再次鼓起勇气。作为消防兵的使命感让马小卫暗暗发誓:哪怕用自己的性命去交换,也要保护这个孩子和所有被营救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不再让任何一个人受到哪怕一点点伤害!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