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上接第2版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第2版

 

(上接第2版)当前,北京正在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主动应对面临的变化和挑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北京的必然抉择。新时代新时期需要新作为新担当,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更加自觉地把工会工作放到全市工作的大格局中去考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承担起新形势下工会组织的新使命,不忘初心、笃定前行,用实际行动为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刻把握“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始终坚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北京是首都,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工会组织既是群众组织,更是政治组织;工会工作做的是群众工作,实质上就是政治工作。把职工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就是最大的政治。当前职工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征,首都工会必须适应形势变化,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履行政治责任,掌握工会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实现劳动关系领域政治安全,维护好职工队伍与社会和谐稳定。

深刻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组织动员全市职工在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首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目标。首都工会必须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群众优势、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参与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四个服务”水平,高质量完成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和全市重点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参与劳动技能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打造适应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技能人才队伍和符合现代服务业需求的服务人才队伍,全面展现工会组织新作为、首都职工新风采。

深刻把握“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落实工会基本职责做好维权服务工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有”要求,北京坚持首善、主动作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五性”需求。首都工会必须立足职工群众需要,着力推动解决职工群众在劳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职工群众工作。要在首都减量发展中特别是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等重要工作中,协调处理好职工切身利益,更多关注、关心、关爱职工。要在首都创新发展中,为高新技术人才、高端服务人才提供精准服务。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措并举促进首都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深刻把握首都转型发展和职工队伍变化,驰而不息深化工会改革。在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以及推动新一轮消费升级、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等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大量出现,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和职工就业形式的深刻变化,劳动关系构建、职工权益维护等面临许多新挑战。首都工会必须主动适应,破除束缚,解放思想,健全完善全覆盖的组织体系,打造法治化、社会化、智慧化的维权体系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等平台载体作用,推动政策、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化工会改革,强“三性”、去“四化”,努力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首都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共北京市委、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落实中国工会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线,推动工会改革全面深化、工会组织全面覆盖、职工队伍全面发展,促进维权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体系更加智慧、基层工会更加活跃,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懈奋斗。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展现新担当

旗帜鲜明讲政治。各级工会要牢记“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更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健全市总党组向市委、各级工会党组织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制度,有关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及时、如实请示报告。要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紧扣“四个服务”抓好落实。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敢于斗争,切实履行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

知行合一学理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学深悟透、把握精髓,使之真正成为推动首都工运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要建立重大政治理论轮训机制,抓好工会系统党组织理论学习和调研、工会干部集中示范培训等,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要务求实效,将学习贯彻与首都发展、工会工作紧密结合,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首都工会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众中。

久久为功抓党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特别是要发挥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优势,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组会工作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工会系统党员教育。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做好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推动廉洁办会。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定不移反“四风”、去“四化”,为首都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作风保证。

(二)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在推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作出新贡献

主动服务首都工作大局。明确工作目标和主攻方向,团结动员职工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努力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要以追求完美、做到极致的工作态度和标准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找准工会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参与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老城整体保护等全市重点工作。落实精治共治法治要求,创新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的方式方法,主动融入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改善营商环境,为首都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积极拓展职工建功立业平台。制定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五年行动规划,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部门配合、职工参与”的竞赛格局。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聚焦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动员职工发挥首都建设主力军作用。丰富新产业新业态的竞赛活动方式和载体,扩大对非公企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建立京津冀地区协同机制,推进三地职工技术交流。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示范作用,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工作室创新联盟,力争到2023年累计建成工作室近万家。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定“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联动,促进完善职工技能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为实现职工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以“北京需要千千万万大工匠”为主题,深入开展各行各业工匠选树活动,引领产业工人提升技术技能和综合素养。发挥工会职工教育阵地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设首都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深化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探索“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持续实施在职职工职业发展、技能素质提升、创新创业等助推计划,以市场化方式培养技能人才。开展多层级多行业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更好地拓展首都技能人才的国际视野。

(三)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在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上实现新提升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做好首都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准确把握职工思想动态。持之以恒地开展“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等宣传教育活动,选树劳动模范、“最美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发挥工会报刊、网站、职工书屋、俱乐部、文化宫、纪念馆等宣传阵地作用,创作贴近职工生活的文化精品,开展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和文体活动,建设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要以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北京故事、职工故事、工会故事,引导职工爱党爱国、爱岗敬业。

落实工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及时研判新经济、新业态下的劳动关系新动向和企业、职工的新变化,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和舆情监测,主动排查风险隐患,强化工会应急反应处置能力,促进职工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维护劳动关系领域政治安全,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把握全媒体时代的趋势和规律,建设工会系统融媒体中心,形成新媒体矩阵,传播网络正能量,占据宣传制高点,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四)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在履行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上迈出新步伐

推进职工维权体系化。健全源头参与、协调三方、集体协商、民主管理、法律监督与援助等工作机制,构建五位一体的维权体系。利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工会与政府联席会、厂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及人大代表、政协工会界别委员等渠道,参与涉及职工权益法规政策的制定和修订。实施集体协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以“四必谈”为重点的集体协商,扩大协商覆盖面和实效性。以集团职代会制度建设和“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为重点,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巩固拓展、提质增效,并进一步向非公企业延伸。依法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发挥工会公职律师、工会法律工作者和社会律师的作用,加大调解、仲裁和法律援助的力度。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机制,深化“安康杯”活动,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好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工作。

推进服务体系智慧化。制定北京智慧工会建设五年规划。以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为重点,深化“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联系,加大购买专业服务力度,推广共建共享模式,形成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服务格局。建设工会大数据库,提升职工数据研究分析能力,准确定位职工需求。推动工会工作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提供网上“一键式”服务,促进形成上下互联互通、资源高效集约的智慧化服务体系,切实做到“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努力为职工提供便捷、普惠、精准、常态的暖心服务,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

实现维权服务常态化。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减量发展和转型发展过程中,协助做好职工转岗安置、就业培训、社保接续等工作。制定工会送温暖工作实施办法,加强温暖基金会建设,叫响工会送温暖、送清凉等“四季服务”品牌,实现服务职工全方位不间断。继续实施好在职职工医疗互助、意外伤害、财产损失、就业创业等系列互助保障计划。提前完成工会在档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助力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女职工关爱行动”,切实维护好女职工权益。

(五)始终坚持增强工会组织生机活力,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推动工会改革向纵深发展。总结前期改革经验,推动改革成果制度化。探索推进产业工会、行业工会联合会、职工协会组织的改革,更好履行职能、提高效能。打破产业行业与地区之间的限制,推进改革横到边纵到底,实现融合互动、资源共享。突出公益属性,推进工会事业单位改革,建设职工素质提升平台、综合服务保障平台、职业健康服务平台,巩固工会服务的重要阵地。以开放姿态推进工会改革,善用网络环境和社会资源,主动接受社会、企业和职工监督评议,借助社会力量服务职工群众。

夯实工会基层基础。突出强化基层导向,制定基层工会组织权责清单,把政策举措、人员力量、经费使用进一步向基层倾斜,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的投入力度。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和工作方式转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件、通知,改变令出多门、职责交叉、权责不一等情况,多措并举为基层减负松绑。加强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发挥“压舱石”作用。准确把握新时代首都街道工作的要求,推进街道、社区工会组织和工会服务站的建设发展。加大工会财务、经审管理规范化建设,推进工会经费资产监督检查全覆盖,推动审计结果向会员公开,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加大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力度。制定加强非公企业工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扩大对新兴产业、新兴领域覆盖,做好农民工、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等群体入会工作。力争5年内实现非公企业工会组织覆盖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职工入会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发挥非公企业工会组织作用,推动工会维权服务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引导非公企业合法经营,构建企业和职工命运共同体。给予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必要的待遇和保障,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讲信仰、学理论、比业务、见实效”专项活动常态化,激励工会干部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制定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着力提高培训实效性,推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大力推广职工沟通会、企业沟通会工作经验,在实战中锻炼工会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拜群众为师、向职工学习,到职工身边去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统筹推进其他工作。做好工运理论研究、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老干部、信息化、统计、信访、督查等工作。加强工会港澳台工作和外事工作,扩大首都工会朋友圈。推进外埠及海外企业工会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劳动开创未来、奋斗实现梦想!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北京市委和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扎实推动首都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懈奋斗!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