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劳动”做出的价值选择,是对当今社会价值需求的时代回应,体现了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北京市总工会基于“劳动光荣”主题开展的宣传活动以及工作实践诠释了“劳动光荣”的内在逻辑。
在新时代背景下,北京市总工会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开展以“劳动光荣”为宣传主题,“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为宣传主线的系列活动,在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上展现新作为。这是北京市总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担当,是适应新时代首都经济发展需求、服务首都城市定位的有力保障,是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满足首都职工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举措。
一、“劳动光荣”的时代内涵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不仅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不仅是为自己劳动,也是为社会劳动。对劳动的评价直接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积极的评价与认同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
2015年4月,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劳动光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劳动”做出的价值选择,是对当今社会价值需求的时代回应。“劳动光荣”体现了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价值倡导与立场定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国梦价值取向的重要支撑。
“劳动光荣”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及其创造过程的认可;二是对劳动主体与过程展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行为与价值观的认同;三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四是社会支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劳动光荣”是不同主体社会互动的结果,不仅应注重自上而下的宏大意义建构,还应关注自下而上的微观个体心理体验。“劳动光荣”具有实践性,是一个特征显现、理念提炼、价值判断、社会传播、认同与内化的过程。只有完成这个全过程,才能实现在劳动中成就价值、在保护中获取尊严、在奉献中赢得尊重,最终体现“劳动光荣”的价值与意义。
二、“劳动光荣”的内在逻辑与生动实践
“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这是在“劳动光荣”价值倡导的基础上面向“劳动”提出的三个不同层面的维度与指向。“劳动创造生活”指向的是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取生存与发展所必要的物质与生活条件;“劳动创造幸福”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感受与判断,是指向生活的更高状态与层级;“劳动创造未来”是“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的发展与升华,寓意通过劳动及其过程,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劳动形态在时间维度上的演进与变迁,进而形成内涵式、发展式、持续性的更高阶段的社会与生活形态。
(一)“劳动创造生活”是发展基础
人们的生活需要包括物质、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要逐步向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高级化等方向演进。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具体目标与内容并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而是需要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与奋斗,为社会贡献更多的新产品与新服务。北京市总工会立足首都城市定位与新时代首都职工的新需求,通过“四必谈”集体协商、快递与互联网等行业建立工会、安康杯竞赛活动、搬迁副中心干部职工需求调研、“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就业培训等活动,在普惠制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精准化水平。
在“劳动创造生活”的过程中,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与典型代表。北京市总工会开展“劳动模范”“北京大工匠”“北京榜样”等系列评选活动,推动落实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与社会待遇,激励广大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与勤奋劳动,共享改革红利与实惠,不断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劳动创造幸福”是发展目标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2018年新年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劳动与幸福之间的逻辑关系,指明了劳动是通向幸福的现实路径与重要载体。
幸福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对工作、学习与生活等条件和状态的一种心理体验与价值判断。幸福是客观条件与主观意义的统一,是个体与社会的统一,是“自我”与“他者”的统一。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构建与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关系,实现劳动者自身价值,寻求、创造并感知自己的幸福。工会组织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劳动者心理体验的形成,在社会互动中构建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探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特质。
近年来,北京市总工会探索运用职工喜欢和熟悉的话语体系与工作方式展现劳模工匠风采、讲述普通劳动者故事、推进女职工关爱行动、深化“四季品牌”服务项目、开展职工互助保障计划、举办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购买社会服务、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减少了脸谱化、模式化、刻板化的人物与组织形象,让广大职工感知劳动者的幸福故事与图景、体验工会的温暖,让职工成为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参与者、表达者、传递者与代言者”,让工会成为职工幸福的“支持者、宣传者、传播者与助力者”,构建首都工会与劳动者的新名片与新形象。
(三)“劳动创造未来”是发展方向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发展阶段离不开劳动及其创造的财富与条件。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在这一历史演进与变迁进程中,我们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推进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全面进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推动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北京处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新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创造性劳动将是其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北京市总工会立足于时代需求与外部环境,以高科技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工作领域,通过首都职工系列成果展与书画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重大工程项目主题劳动竞赛、职业技能大赛、在职职工助推计划、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等任务,团结、动员、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实践中向纵深发展,全面助力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郭宇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