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且见昔日“锈带”客盈门
“北京准备好了!”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浦江沿岸:
且见昔日“锈带”客盈门

 

当黄浦江蜿蜒进入徐汇区,西侧有一段“凸岸”与世博后滩公园隔江相望。

西岸所处的徐汇滨江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拥有中国第一座货运车站、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中国第一座煤码头,远东最大的龙华机场。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个地方一度逐步沦为铁锈地带。

近10年来,这里转型“城市客厅”,日渐更新幻化出美术馆、滨水空间、马拉松赛道……上海对“锈带”的再利用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工业文明,更能为很多城市的工业区转型提供出新老并存的活用样本。

“锈带”转型

“徐汇滨江曾是聚集‘铁、煤、砂、油’的大工业厂区,是一条封闭的传统工业岸线。”在徐汇区政府区长方世忠的描述中,滨江笼罩了一层锈色。

这片土地,偏偏又有着11.4公里的岸线,腹地可开发面积高达9.4平方公里,是浦江两岸可成片开发面积最大的区域。

如何打开封闭岸线?西岸筹谋转型——全球征集滨水规划方案、搬迁工业企业和厂房、改善滨水环境和交通路网、兴建文化场馆和休闲设施。

2011年冬,“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战略正式提出。次年夏,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与徐汇滨江签署落户协议,“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正式启动。

曾经同呼吸,如今共命运。《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18)》显示,上海现有总共约400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越来越多的优秀工业建筑正在从闲置、衰败的状态走向积极动态的保护与再利用。

新老共生

溪水环绕,步步生莲。只要走进5号油罐,就浸入花海之中——经过了6年的设计和建设,位于上海徐汇区西岸核心区区域的油罐艺术中心终于在上月对外开放;5号罐引入了来自日本艺术团队team Lab的大型沉浸式互动艺术作品展,使得它立时就成了徐汇西岸最热的打卡地。

这“油罐”,真是不折不扣的油罐。它们隶属于中国最早建成并在1966年停用的上海龙华机场。在改造过程中,5个巨大的航油油罐被保留,由新建的美术馆大厅相连接。其中,5号罐内部空间被分隔为上下两层,每层面积超过600平方米;4号罐则被分成了3层。

新老共生,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内加一部分面积,是西岸多处老工业遗存开发的共同点之一。

如果站在市政路对面看余德耀美术馆,透过临江的新建玻璃幕墙,能看到它至少有三层——最底层有咖啡厅,一株大树跨越了二三层。而从侧面看,它又保留了原上海飞机制造厂麦道机库的大门,一看就是一座新老共生的建筑物。

记者从美术馆方了解到,这座建筑物总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其中包括超过3000平方米由机库改建而成的主展厅。

就连纯新建的美术馆也包容了工业遗存。中国最早水陆联运码头——北票码头如今已成市民的亲水平台;而北票码头的煤漏斗也已融入龙美术馆的设计,营造出理性冷静的工业感与原始感,同时赋予美术馆建筑以极具敏锐的当代性和创造性。

“到2020年,这里将聚集20个美术馆、艺术中心、剧场等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全球美术馆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负责此地的上海西岸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来自上海市住建委的信息显示,黄浦江两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正在进一步深入。

“对于未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工业建筑物、构筑物及工业码头,尽可能进行保护或保留,不要很简单地去拆。”上海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指标活用

擦去工业遗存的锈迹,用国际知名会展、发布和活动让滨江工业带熠熠生辉,是上海激活工业遗存的密码。在相关部门提供的素材中,记者注意到一句话,“××方案和初步设计工作已完成,目前与相关部门研究审批路径”。

所有的城市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而这方面,上海在持续做出尝试。

从2016年到2018年,上海以每年一部的频率发布政策,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其中每份文件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短语——“提高容积率”。

2018年,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经委、科委等部门联合,对产业用地做了一系列基层调研。随后形成了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规划实施的细则》的规范性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设立了一套“图则更新”程序。只要符合上海战略发展方向,企业在新版上海总规确定的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范围内,企业在建筑物建设和未来发展中不对周边的权益产生影响,就可以进入容积率调整的“快速通道”。

按照细则规定,工业和仓储用地以2.0容积率为上限。例如1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加建后的总体建筑面积不超过2万平方米,就不用走控规调整流程,只要通过项目层面的方案论证,就可以通过审批。

同样,研发类用地以容积率3.0为上限。只要不超上限,就可以通过项目管理建筑论证程序,就不再走控规调整程序。

“我们要尊重市场、尊重产业。”一位负责人表示,在不改变用地性质、不改变土地权属、不影响周边相邻关系的前提下,尊重新业态转型中需要新面积的需求,加快项目落地,既能促进上海战略产业的发展,又能为城市发展留出空间。

记者还注意到,上海的工业遗存转型,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研发、商业办公、教育、医疗、养老等都预留了接入端口,昔日“锈带”正在重新融入整座城市的发展进程,成为城市的“客厅”。(耿诺)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