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在刚刚过去的“世界水日”,节水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频繁地洗手,洗手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用水最多的环节之一。如今,北京许多公园、博物馆和中小学都采用了节水皂等节水措施。
一块节水皂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又如何改变着我们周围的环境?日前,记者走访了北京绿华盛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节水皂生产线及史家小学通州校区,了解一块节水香皂的前世今生。
公司技术负责人宁月胜告诉记者,一般香皂制作,大多是使用成本低廉的动物性油脂,或者成本高昂的植物性油脂。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化学凝固剂,或者自然凝固,然后制作出一块块香皂。而国家专利产品节水香皂,首先是通过动植物油合成技术完成皂基制作,生产出易起泡、易冲洗的合格皂基。其后,将皂基投放入装料口,使用机械搅拌,经反复的物理挤压、抽条后,压模完成节水香皂锁芯与皂基的融合,随后进行晾干、装袋、装箱、入库、运输等流程,一块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节水皂皂头就可以进入各个使用场所了。
跟着送货车,记者来到史家小学通州校区,我们看到了洗手台前,通过不锈钢支架与吸盘有机结合,节水皂头始终保持在干燥状态。此外,由于香皂使用高密度加工工艺,增加了香皂的硬度,在选用材料上增加了发泡的比例。根据水利部鉴定证书显示,与香皂相比,节水区节水15%以上,节约成本28%以上;与洗涤剂相比,节水30%以上,节约成本40%以上。
“其实我们国家水资源还是比较缺乏的,水龙头一开就有水,不少人没有缺水的切身感受。有时候那些浪费水的人反而觉得节约用水的人很‘抠’,甚至对节水行为有点不屑,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宁月胜介绍,“我们发明节水皂只是节水措施的一种,关键还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好的节水意识,养成节水护水的好习惯。节约用水,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 彭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