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发动“厕所革命” 美丽成为竞争力
村支书的102本日记 写满“治理经”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支书的102本日记 写满“治理经”

密云区溪翁庄镇东智北村
 

驾车导航至密云区溪翁庄镇东智北村,沿公路进村的村口,一座占地50亩的生态文明公园映入眼帘,设有公平秤、警示钟、思源井和刻有教育后代、孝敬老人、邻里和睦等相关内容的碑文石刻颇为有趣;篮球场、乒乓球活动室、健身器、各种健身设施可谓是一应俱全……据说,这座公园原是村民私搭乱建的一块荒地,后经村干部治理成为现在的样子。而令人惊讶的是,建设这座生态文明公园的材料,大多是村民建房装修剩余的瓷砖、瓦片等。而有这般“变废为宝”作为的,便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高贺民。

记者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了位于村子中心位置的村委会。要不是外墙上醒目的“黑板报”,这村委会俨然跟附近的村屋民舍无异。对此,高贺民则表示,“村干部、村委会,不就是应该融入在老百姓中间嘛,这样才能知民情,解民怨。”

60岁的高贺民是在2010年底被选派回东智北村任职党支部书记的,因为是本村人,他带着满腔情怀走上这个最基层干部岗位,发誓要有一番作为。高贺民没有机关干部作风,也不喜欢在办公室里呆着,于是开车带记者在村子里转,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共267户,没有一家私搭乱建,街道是这几年整修的,街边低矮的护坝一方面干净美观,一方面也防止村民私自扩大房屋占地面积。”高贺民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的大工程都在修路等完善基础设施上。

沿村内小路行车至村外山间田地,一水的硬化路面,直至田间地头。与硬化路面同样延伸的是路侧的护坝与挡墙,它们发挥着保持水土和美化美观的双重职能。高一点的护坝和挡墙上还粉刷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标语、谚语与诗歌,“这让村民在下地干活的路上,也能感受文化熏陶。”高贺民告诉记者,没有人比他熟悉这乡间小路,修路的施工设计图都是他亲自画的,路边的一砖一瓦都有他的心血在里面。

走访中,记者发现,修建这些护坝和挡墙的材料多有不同,既有当地的大石块,又有混凝土块和各色的砖块,显然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建筑垃圾或废料。对于记者的发现,高贺民的神情里略显骄傲,他告诉记者,这些工程用料有的是村民拆旧房的废料,有的是村里或附近工地的建筑垃圾,高贺民到处张罗这些“好东西”,让它们“变废为宝”,村内3.7万立方米的护坝和挡墙,都是这样建起来的。

此外,村南侧小山坡的登山步道,以及山上消防护林、防汛设置,大多也是这样“捡便宜”建设起来的。而更让高贺民倍感自豪的是,村里这么多建设,却没有外欠一分钱,同时也不曾向上级政府申请过任何费用。那么,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经过一大圈的参观,高贺民带着记者从他的“工作日记”里最终找到了答案。“这是第102本,我每天都写工作日记,记录自己起床读书时间,一天的工作安排,还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考。”高贺民翻看厚厚的日记本,给记者读起了东智北村的“治理经”:“‘无米之炊’的工作方法便是,精打细算,把集体的日子当成自家的日子来过。”

高贺民说,在他的精打细算里,“变废为宝”只是其中一招,自他上任以来,还减少了村干部职数,取消了勤杂工、门卫等不必要的职位,减少用人开支;实施“零用工零招待”,减少办事开支。工程不外包,就由村里的党员义务干,用工则专招村内低收入户……一些列措施,每年可节省资金上百万元,再加上高贺民善于争取社会资源,每年的施工费用就这样从指尖一点一点省出来。如今,东智北村的公共设置累计不低于三千万的建设,低收入户因参与建设领工资,全部脱低。村情村貌发生巨变,老百姓也个个称赞叫好。

高贺民工作日记的“治理经”远不止这些,他还总结了众多办事理念和工作方法,制定出了“村干部十不准”“村两委工作方法”“村干部办事歌”以及“村民公约”等。这些工作方法让村干部为民服务更高效,老百姓认可度也在逐年提升,至此,东智北村的治理工作也走出了独特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子。

对于高贺民来说,落实乡村振兴就是让乡村基础设置完善,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作为一名基层带头人,吃苦受累,我无怨无悔。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要做人民的勤务员。”说完这句话,高贺民眼眶含泪。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