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任性”老爹
鸡飞蛋打
工科女博士的诗意人生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鸡飞蛋打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小时候家里很贫穷。

平日里,家里人谁要是生病了,最好的“病号饭”就是熬点大米粥,放点白糖;要是再严重了,就煎鸡蛋。那时候,煎鸡蛋可是地地道道的“营养餐”。

如果做煎鸡蛋,妈妈会在做饭的勺子里放一丁点油。油是自家榨的菜籽油,有一股呛鼻子味。妈妈麻利地用火柴点燃一把草,把盛有油的勺子拿在火上燎。待油冒烟了,打一个鸡蛋放进去,“哧,哧”一会儿,鸡蛋就煎好了。这油黄澄亮,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鸡蛋,是孩子们梦想的美食。生病的人吃了煎鸡蛋,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优待”,病也会慢慢地好起来。

我们小孩子就跟大人们学。嘴馋的时候,就天天想着如果有鸡蛋吃就好了。有一次,大人们去庄稼地里干活去了。我们几个孩子在家没事干,就从鸡窝里拿出鸡蛋,学着煎鸡蛋,笨手笨脚地把油撒了一地。

有个孩子说:“鸡蛋肯定不如烧鸡好吃!”大家立刻附和。我们追着老母鸡跑,到处是孩子的叫声,母鸡逃跑的“嘎嘎”声,院子里的尘土被扬起来,铺天盖地一般。

终于,一只老母鸡被我们捉住。往大锅里添上满满一大锅水,可是,怎么才能做熟?我们都面面相觑。一个孩子提议说:“把老母鸡放进热水里就行。”其他孩子纷纷点头称是。

我们拿蒸馒头用的大笼屉把母鸡罩住,还使劲地摁住,然后美滋滋地烧火煮鸡了。大家都流着口水,这个说:“这烧鸡啊,一定特别好吃。”另外一个说:“一会儿我想吃个鸡大腿儿!”

袅袅炊烟升起,我们这群等着吃煎鸡蛋、吃鸡肉的孩子正兴奋地做白日梦呢。一大群正在田地里干活的大人们提着木桶飞奔而来。原来,大人们见到屋里冒烟,以为着火了!

一场虚惊,大人们掀开笼屉,老母鸡耷拉着脑袋,半死不活的。解救了老母鸡,扑灭了火以后,我们自然谁也没有逃脱一顿暴揍,吃老母鸡的梦想自然没有实现。

那时,农村的每家每户都有“银行”,那就是母鸡。母鸡下了蛋可以拿到合作社的商店去以蛋换钱,或者以蛋换物。根据鸡蛋大小,一个鸡蛋可以卖7分到1毛钱。说句玩笑话,无数的母鸡为中国农村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穿的衣服,吃的食品,用的东西,都离不开母鸡的辛勤努力。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母鸡“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应该是那个年代的“中国好声音”。因为它一叫唤,就意味着一颗蛋诞生了,给贫瘠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丝安慰和希望。老人们常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可想而知,我们这群孩子差一点害了家庭功臣——“银行行长”。

如今,吃过很多美味珍馐,却感觉怎么也没有儿时的煎鸡蛋香,没有儿时老母鸡的味道醇美!

□王南海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