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窗
3上一版
 
杨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晋:
业精于勤 艺成于心
杨晋为錾刻新作精心设计草稿。
一件小小的作品,需数道工序和上万次地錾刻而成。
在这小小的工作室中,杨晋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錾刻艺术品。
女设计师拿着图纸登门,请杨晋提意见。
▲杨晋正在聚精会神地创作。
▲和同行交流,杨晋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创作经验。
 

杨晋最初学錾刻时,纯粹是出于兴趣。工作之余做些什么?当时他偶然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讲述的是“燕京八绝”传承问题,大意是愿意学习传统手工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父亲是北京花丝镶嵌厂的工人,做彩石镶嵌,杨晋通过父亲的引荐,拜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杨锐为师。

师从名门,2009年,25岁的杨晋一头扎进錾刻的世界。所谓錾刻,即在金属上刻花纹图案,比如酒具茶具、花瓶摆件、首饰用品。

“师父说不仅要有技术手段,还要有自己的风格。”从一开始,杨晋就跟着杨锐边学手艺,边设计纹饰,将技术与设计紧密结合。当他把一件作品錾刻成功,自己也感觉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你想想,0.5-0.7毫米厚的金属片,在自己手中做成有立体感的图案,变成看上去漂亮、精美的图案、器物,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为了使錾出来的线条均匀、流畅,他在铜板上练直线、曲线、S弯。“一整张铜密密麻麻的都是直线,要么都是曲线。那时候家里成卷成卷地买铜板,一买就是几十公斤。”他还用铜板练字,把铜板裁成20厘米乘8厘米左右的一张,在上面錾刻诗歌。楷书、隶书、草书,一练就是一年,他錾刻出来的小五号字,线条非常流畅。现在家里还存放着他练习过的上百公斤的铜板。

因为喜爱,所以沉迷。杨晋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都投入在錾刻技艺的学习和提升中。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设计,保证自己出图纸。在这样的稳扎稳打下,杨晋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去年,杨晋辞去工作,并成立了自己的錾刻工作室。在北京首届挑战大工匠的比赛中,他力压群雄,获得贵金属手工制作工錾刻组第一名。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万玉藻/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