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13年的北京市教学设计评比中,指导丰台选手获得23个一等奖,数量占到全市近1/3,曾经有一届获得了一等奖数量的“半壁江山”;
历时三个月,带领团队完成了12册北京版音乐教材和教师用书的编写;
指导教师撰写了全国两套音乐教材536篇教学设计、录制249节教学课例,以满足全国6.7万个教学点开足开齐音乐课的需求;
……
种种不可能,都逐一变成肯定,这些辉煌战绩创造团队的带头人,就是2018年北京市师德先锋获得者、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艺体教研室副主任、音乐教研员杨俐嘉。
指导选手夺得市级比赛1/3的一等奖
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标准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打造丰台区小学音乐“四有”教师团队,是杨俐嘉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作为音乐教研员,杨俐嘉自1999年上任以来,带领全区音乐教师创造了无数个第一:2001年开始的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培训,丰台小学音乐第一个使用网页制作音乐教学课件,第一个创作PPT与音乐同步旋律线辅助教学,第一个尝试讲座与教学等融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北京市教学设计评比始于2005年。截至2018年,丰台小学音乐共获得23个一等奖,占据全市一等奖的27%,遥遥领先,其中2012年丰台夺得6个一等奖的一半,2018年又拿到4个一等奖,在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中起到引领作用。
惊艳数字的背后,是参与者的辛苦付出。因多种条件限制,丰台区音乐教师来自科班的少,入职时的专业水平与几个教育优质区存在距离。但在这项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市级综合评比中,丰台选手却表现突出,获得了市教研员“你们在专项上不占优势,但综合表现好”的评价,除了选手自身努力外,离不开幕后“军师”的付出。
在每次评比中,杨俐嘉都会全程陪同,指导老师、领队、后勤服务者,身兼数职。她为选手整理所有教学案例,从指定书中提炼总结核心内容,整理修改初稿、制作课件,甚至选配参赛歌曲都要一一过目。她每次一定要和选手再三打磨,追求最佳状态。每个选手她都会修改三五遍稿件,还有一次为一名选手改了十遍,她才彻底放心。
为让选手能安心准备,杨俐嘉把她们的孩子接到自己家里,让家人帮忙照顾;为了陪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她把临近高考的女儿独自留在出租房里一周自己料理生活;为了安抚选手的紧张情绪,她还给临上赛场的选手买来生日蛋糕放松心情……
在2009年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最后的说课和专业技能比赛历时三天,杨俐嘉让选手保证睡眠时间,自己总共只睡了四个小时。丰台的选手每每从赛场下来,总要感叹“杨老师,大部分都是您给我们测试过的内容”“杨老师,您给我们总结得太全面了”,这时她的心里很欣慰,但其实大脑已经累到转不动,只想好好睡上一大觉。
在杨俐嘉的悉心指导下,丰台区音乐教师梯队已经成长起来,“70后”市级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有近十位,丁艳茹、张红梅、陶陵宇、文伯静等人已经在本校独当一面,有的还走上领导岗位;“80后”“90后”也有数十人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区新秀教师、校骨干教师,成为市、区、校的中坚力量;多位音乐教师当选北京市优秀教师、丰台区人民教师、丰台区师德先进、丰台区优秀青年教师。“我和我的音乐老师们亦师亦友,看着他们一批又一批成长起来,就像自己孩子取得好成绩一样开心。”她说。
杨俐嘉的徒弟丁艳茹来自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2012年获得北京市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2014年又被她推荐作为北京市代表,在她的指导下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录像课评比,再次夺得一等奖。如今,丁艳茹已当上学校的教学主任,工作表现突出。
三个月带团队完成12册书编写
因为在市级教学设计评比中的辉煌战绩,丰台区先后承办了多次北京市音乐教学研讨会,比如本市唯一电子教材教学方式研讨会、本市第一个音乐与舞蹈教学研讨会等。杨俐嘉还带领骨干教师团队,于2010年撰写了工具书《小学音乐教学设计》;2011年用时三个月,完成了12册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课标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和《音乐教师用书》的编写;2015年完成了北京市课程中心第一部音乐电子教材……
在编写教材的那三个月里,她忙得昏天黑地,天天半夜才能休息,与市教研员、编写团队一起商议,根据搭建好的教材框架一点点填充。
“7·21”大雨那天,她们完成工作后赶在零点之前回家,总算避开了最危险的时刻,几个家住得远的老师是她开车送回去的。团队成员吴晨第二天要去度蜜月,头一天还跟大家一起研究工作。“我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回忆起老师们和她一起加班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杨俐嘉眼圈红了,哽咽了好一会。
硕果累累 像陀螺一般忙个不停
2013年至今,作为教育部资源中心特聘艺术学科专家,杨俐嘉带领丰台区近30位教师,承担了教育部重点项目“教学点教育部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所有工作及部分美术学科工作,指导撰写全国人音版和人教版两套音乐教材教学设计536篇、录制教学课例249节,以满足全国6.7万个教学点开足开齐音乐课的需求。她带着团队曾经一天录制出39节微课,当晚10点完成后,所有人都累到不想说话,但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近几年,杨俐嘉多次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机构聘为音乐学科专家,参与录制各类音乐教育教学讲座,进行音乐教学问题答疑,现场培训全国骨干教师、点评课例,共计100课时有余。
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控检测中心之邀,杨俐嘉参与了音乐学科至今为止的两次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工具研发工作;她三次参与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参与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也是音乐学科唯一一名三次全程参与出题、录音、阅卷、撰写各类报告及学生反馈的教师;她还是第一期入选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的音乐教师。
作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近年来,杨俐嘉出版论著5本,参与编写教材4套,多篇论文在国家、市级评选中获奖,发表文章11篇,其中4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工作节奏永远像一个陀螺般转个不停,是靠什么信念支撑的呢?听到这个问题,杨俐嘉微微一笑:“做教研员,就要学会从工作中,从和老师们的业务研究中寻找乐趣,因为你是一个区县、一个学科的责任。”没有豪言,却掷地有声。正是为了这份热爱的事业,她年复一年累并快乐着,看着“百花齐放春满园”,她说这是她作为教研员的骄傲。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