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30条改革措施向街道赋予“六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
30条改革措施向街道赋予“六权”

 

2月26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以首善标准建设“文明”“活力”“宜居”“平安”四个街道的工作目标。同时从强化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的中枢作用出发,以“明确街道职责定位,强化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四项职能和激励保障措施”作为贯穿文件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在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街道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街区更新、社区治理和保障机制六个方面,提出30条改革措施。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建委、市城管委、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局、市城管执法局等有关单位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

【举措】

明确街道四方面职能

《意见》明确,街道是代表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对辖区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行使综合管理职能,对辖区内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负总责。为实现这一职能定位,必须着力提升街道统筹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动员能力“四个能力”建设。要向街道赋予“六权”,包括辖区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全市性、全区性涉及本街道辖区范围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工作情况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建议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下沉资金、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确保基层有充分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

街道可直接开展执法工作

《意见》明确街道作为执法主体可以直接开展执法工作,提出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除上级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真正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状。

推行街道大部制改革

《意见》提出要按照精简、效能、便民的原则,综合设置街道内设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将街道原来“向上对口”的20多个科室,精简为“向下对应”、直接服务居民的“6+1+3”的架构设置内设机构,即党群工作、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社区建设和综合保障6个内设机构和1个街道综合执法队,窗口类、平台类和活动类3个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确保街道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实现由行政管理型向为民服务型街道转变。

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办理

《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整合一条热线、开设一个窗口、强化三种服务”,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将各类热线归集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全市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实现事项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一号通”,做到各部门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深化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办理,实现就近办理、自助办理、一次办理。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就医、上学、养老、日常生活服务等事情,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强化对物业企业监督管理

《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新一版城市总规,充分吸纳规划师、建筑师和普通居民意见建议,协商制定街区更新实施方案和城市设计导则,提高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和服务质量。要着力改善居住质量,强化街道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暂时没有条件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实行准物业管理,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秩序乱、环境差等问题,给居民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加强四项社区治理工作

《意见》明确提出,社区治理重点抓四项:一是优化治理体系,做实社区六个委员会,将社区各方力量纳入体系中,延伸自治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二是持续抓社区减负。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清理社区填报表格、机构、评比和表彰,精减社区出具证明,整合社区信息系统。同时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和通报制度,从存量和源头两个方面,减掉社区不该做的各类行政事务,让社区回归主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抓服务、抓自治。三是自治协商。社区要办好小院议事厅、居民恳谈会、居民微提案,做到居民的事居民自己议、自己定,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社区治理的活力。四是队伍建设。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标准的社区工作考核和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机制,推行错时延时、全程代办、预约办理和“互联网+”服务,让社区干部多到社区走走,多到居民家中坐坐,用脚丈量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

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制度

《意见》提出,要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制度,重点从选人用人、福利待遇、制度保障等方面,为基层干部“送大礼包”。比如,注重提拔具有街道乡镇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探索从街道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街道领导干部、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一定数量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比如,要确保街道干部收入高于市、区部门同级别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指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比如,推进编制精简下沉到基层,2020年前街道乡镇行政编制占全区行政编制总量的40%以上,激励干部到一线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行动】

中共北京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滕安英:

探索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

在去年上半年会同市委组织部共同编制北京市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分党群工作,平安建设、城市管理、社区建设、民生保障、综合保障六个板块,共111项职责。据统计,111项职责中,街道负责承担的主责主业约占24.1%,组织协调部门共同完成的职责约占34.5%,参与协调配合的职责约占41.4%。此次市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进一步优化街道职责事项清单。预计今年重点是根据为街道赋权和派出机关属地化管理工作进程及时将相关职责充实到清单中,同时探索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凡涉及到街道职责调整的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市区各部门不得将清单中以外的职责交由街道承担。做到人随事转,钱随事转,使街道有人有物有权,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项有人办。

北京市商务局副巡视员丁剑华:

累计推动200余个社区中心建设

目前,全市有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家政、美容美发等七项基本便民商业设施网点约4.7万个,其中连锁网点近两万个,全市七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2%以上。完善基本的便民商业网点跟踪核验机制,对建设提升的便民商业网点进行回头看,动态了解网点运行情况,同时将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还有媒体曝光的有关问题定期建设梳理、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鼓励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通过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发展,解决便民设施实体、空间不足的问题。据统计,这几年累计创新推动83个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和200余个社区中心建设,支持一批规范连锁网点搭载蔬菜零售、早餐、快递等便民服务功能,同时鼓励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市民需求。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规划处处长刘生富:

332支街乡镇执法队调整为双重管理

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区的城管执法监察局已经将332支街乡镇的执法队全部由原来“区城管执法监察局统一管理”调整为“以街乡镇为主的双重管理”。将近6500名城管执法人员编制下放到各个街乡镇,16个区城管一线执法的人员比例已经实现不低于90%的要求。

下一步,要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意见》,将继续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工作,将城管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执法保障进一步向街乡镇进行倾斜。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巡视员谢国民:

今年打造200条精品街巷

2017年以来,北京市大力推进了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全市完成了2000多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今年除拆迁区背街小巷按照干净整洁的标准整治提升以外,其他的背街小巷都要按照“十无五好”的标准全面完成,同时打造200条的精品街巷。城市副中心要对标核心区,按照“十无五好”的标准完成20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要按照“十无五好”的标准完成519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按照“八无两规范”的标准提升。远郊区要围绕重大活动的保障区域、建成区,尤其是居民诉求强烈的地区开展8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架空线入地、规范广告牌匾治理、清洗粉饰建筑物外立面、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

□本报记者 盛丽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