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像首钢这样与奥运结下不解之缘。十多年前,为了首都的碧水蓝天,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钢率先搬迁到曹妃甸;2015年,奥林匹克再一次选择了北京,随着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工业园进行了再一次改造。变化的是时光,不变的是首钢期盼奥运、情系奥运、参与奥运的强烈愿望,是首钢人的历史担当。
筒仓: 两个多月才拆除筒仓里的漏斗和锥体
首钢停产后,首钢人实在舍不得拆掉厂里原有的建筑和设备,于是,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首建投)应运而生。
罗刚是首建投工程设计部部长助理,学土木工程的。2014年他入职首钢,负责一线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筒仓有30多米高,改造筒仓时,他想保留首钢原有的老工业遗址状态。首先要拆除筒仓上面的钢结构通廊和转运站通廊,再给筒仓开洞。筒仓里面黑洞洞、阴森森,空气污浊。他们用液压剪剪开锥体,用风镐将漏斗凿碎,用气焊切割,再运走挖下来的钢筋混凝土,足足干了两个多月,才拆除筒仓里的漏斗和锥体。
筒仓变成了一个圆柱体,要建六层楼和两层地下室,就要改造建筑单体,每一层的空间都要分割开来,筒的外壁安装电梯,电梯外是一层玻璃幕墙。他们邀请汉能公司给南边的6个筒仓和料仓安装多晶硅发电板和薄膜发电板,它是一种由光能转化成电能,再由电能转化成光能的技术,通过光纤将阳光导入到灯罩上照明。
冬奥组委入驻后,首钢设计院和中联筑境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首钢筑境公司,他们继续改造料仓、转运站和联合泵站。工人们早晨5点钟上班,晚上7点钟下班,加班加点,将N3-2转运站改造成会议室和员工餐厅;将N1-2转运站改造成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将料仓改造成规划发展部办公室;将N3-3转运站改造成办公楼,外面是玻璃幕墙,里面的钢柱和混凝土柱子都是原有的,安装了智慧照明系统,将光感应器安装在窗帘附近,当外面的阳光照进来,屋里的灯自动灭掉;当外面的阳光较弱,屋里的光线就会增强,空调安装了温度感应器和红外线感应器,人不在屋里时空调会自动关闭;将N3-17转运站改造成综合服务楼,设立了邮局、医务室、美容美发室和服务人员宿舍。
秀池与三高炉
在秀池中挖了一个“碗”
首钢的优势是有一山两湖:一山是石景山,两湖是群明湖和秀池。秀池将改造成新型水下车库和下沉式圆形展厅。为了节省空间,建设者别出心裁将水放掉,将空间用楼板平行隔断,经过防水工程和混凝土浇注,下面是一个停车场,可以停放850辆汽车;上面蓄水,水深1.5米,水中种上浮萍芦苇,仍然是一座美丽的池塘。建设者将三高炉掏空改建成一座博物馆,设ABCD四个展馆,一个是中国工业博物馆,一个是首钢展示中心,保利和嘉德拍卖中心将在这里拍卖艺术品。
三高炉和秀池通过水下廊道进行连接,地上部分采用折线形的地景建筑设计,将博物馆、报告厅、临时展厅、餐厅等配套设施以活泼的小尺度滨水建筑呈现,让高炉之刚与秀池之柔自然承接。
最有创意的是在秀池中挖了一个“碗”,碗的顶部蓄上10厘米的水,冬天,带有温度的水冒着一层热气,吸引来绿头鸭,别有一番风景。碗底就是博物馆的一隅,叫做静水院,可以由秀池柳堤沿着清水混凝土砌筑的首钢功勋墙拾级而下,“潜”入池中。站在碗底仰望天空,刚巧可以看到三高炉的帽子。
建设者还用建筑垃圾制作混凝土砖,与原来首钢的烧结砖搭配铺地;在园区栽种枫树、狼尾草等生命力强的植物,与粗犷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
首钢的西北角就是冬奥组委办公地,这里已经初具规模,筒仓、料仓、转运站和联合泵站改建的办公楼拔地而起,呼唤着冬奥会的到来。
“四块冰”
精煤车间改造成冰上运动馆
秀池南面是精煤车间,长300米、宽66米,这个长方形的厂房是个储藏煤的老仓库,这里煤粉遍野、杂土飞扬,灰尘扑面,人穿着白衣服走进去,穿着黑衣服走出来。
我国冰上项目运动员原来是在首都体育馆训练,为了迎接2022年冬奥会,首都体育馆改建,运动员需要有一个新的训练场所,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首钢建设国家冬训中心:一个短道速滑馆、一个花样滑冰馆、一个冰球馆、一个冰壶馆,俗称“四块冰”。精煤车间这块宝地就是留给其中“三块冰”的:短道速滑馆、花样滑冰馆和冰壶馆。
曹雷是河北衡水人,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是首建投工程建设部冬训中心项目经理,负责“四块冰”的建设。2017年5月,他和同行初来乍到精煤车间,用高压水雾喷射降尘完毕,瞬间衣服就变成了黑煤球。
按照国际惯例,花样滑冰制冰整体厚度在40厘米至50厘米,由5厘米至8厘米底层冰、冰漆层和20毫米左右的冰面组成。冰漆层起到美观作用,需要喷洒专用冰漆才能成型。为了保障冰体坚硬度和平整度,每次浇水制冰都要用刮冰机刮平,清冰车轧实扫平,制成一块冰需要刮冰100次至200次。
制作这样一块长60米、宽30米的国际标准滑冰冰面,一般需要10天到15天时间,决不允许中间有缝隙。冰下面的基层必须有缝,首建投聘请国际一流制冰团队AST公司全程参与制冰,昼夜加班,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混凝土基层有9层-11层构造,加热管、制冷管、防水……加起来有50厘米厚,必须保证每层不能出错,专业团队要求冰面高低差在3~5毫米以内,而“四块冰”的冰面高低差在2毫米以内,30米×60米的冰面用了整体桁架技术,将工期缩短了3~5个月。
走进花样滑冰训练馆,场馆整洁明亮,冰面水平如镜,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为了全力保障国家队队员在训练和参赛时真正感觉“无差异”,制冰工序及各方面设施均严格按照冬奥会标准。制冰有十几道精密工序,冰面结构分为地板加热防结露冻胀层、防冻胀加热层、保温层、保护层、滑动层、防水层、混凝土制冷层等,最终才呈现出光洁的一块冰。
设计师把厂房的结构保留了,红灰颜色水泥板材料的骨料是建筑垃圾做的,内装修秉承了“莫兰迪式”配色原则:朴素,不扎眼,让运动员把注意力放在冰上。厂房没有吸音效果,他们将混凝土板穿孔,木饰面也穿孔,以吸纳噪音。团队考察了国内很多比赛场馆,首钢新场馆的地面就铺设了运动地胶,使运动员穿着冰鞋走在上面不至于滑倒。而在热身区,四条跑道地胶呈鲜红色,运动员进行训练就能感到神经兴奋,迅速进入比赛状态。
现在,短道速滑馆、花样滑冰馆和冰壶馆已经可供运动员进行训练。
冰壶运动对于冰面的温度、湿度和硬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冰壶馆,加拿大制冰工程师吉米正带领首钢工人制冰。本来冰场应该半个月做好,但是运动员着急训练,吉米带领一班人赶制,7天就完工了。如今,冰壶队已经来了130多个运动员住在酒店公寓,全力以赴投入到冬奥紧张的训练备战中。
中国北方还没有一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冰球馆,为此,首钢邀请了北美专业冰球联盟的比赛专家,参与设计中国最棒的冰球比赛场馆。目前,100米×100米的冰球馆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建成后这将是一座多功能场馆,铺上地板能够打篮球。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