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显示,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40.5%的游客参观了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里过大年”受到了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欢迎。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主题活动,不仅让春节假期更具年味儿,也充满着更多的文化气息。
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参观博物馆日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月5日一大早,家住洋桥的朱强一家便走出家门,赶往公交车站。“过年好。”走在社区中的他遇到街坊便问候拜年。“这么早您去哪啊?”“去故宫,看展览,过大年。”朱先生兴奋地回答道。在听说故宫博物院举办“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的消息后,朱先生一家便将这个活动安排进了过节清单中。
“虽然去年‘十一’也去过一次故宫,但是紫禁城里过大年还真没感受过。”满怀着憧憬的朱先生提前在网上预订了门票,“订票时我还在想,毕竟是大年初一,参观的人应该不会太多。”让朱先生没想到的是,来到故宫后他发现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都不为过。
“在过安检时,我就听排队的人说初一到初六的门票都售完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赶在过年期间来故宫转转。”虽然游客不少,但是让朱先生印象深刻的是大家都自觉有序排队,“一会儿,就顺利进入故宫。”
春联、门神、宫灯……参观前,朱先生也做足了功课,制定了游览计划。“主要还是要围绕年味儿展览来逛故宫。这天灯确实又高又大,平时参观可都见不到。”看到在乾清宫和皇极殿的丹陛上下竖立着高大的天灯,朱先生发出了感叹,然后忙着让女儿用手机拍照。“赶紧拍些照片,回家给你奶奶也瞧瞧。”
同样在大年初一来到故宫的还有家住刘家窑的梁女士一家,她和老公还有儿子正在慈宁宫花园、慈宁门外广场逛“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安徽的豆干、天津的果仁、山东的扒鸡……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吉林、山西等145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参展,展示传统小吃、特色美食、保健食品、丝织服饰、生活用品、文房用品、首饰玉器、文化创意类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等10余项内容。“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的同时,还能品尝、购买到各地老字号产品,这次的故宫逛起来年味儿十足。”梁女士两手领着大大小小六七包购物袋,赞叹道。
据了解,故宫先后推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恢复宫廷过年景象、乾清宫数字沉浸体验展及“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等多项专题节庆活动。活动中,观众能感受到老习俗也能体验新技术。比如,乾清宫东庑举办“宫里过大年”数字沉浸体验展,以数字技术、虚拟影像、动作捕捉等科技手段呈现。展览分为冰嬉乐园、门神佑福、花开岁朝、戏幕画阁、赏灯观焰、纳福迎祥六个部分。
多彩活动成过年“抢手菜”
初一至初四,《天官赐福》《三岔口》《拾玉镯》《罗汉斗悟空》四场大戏轮番上演,每天四场,连唱四天;民俗手工艺专家及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观众制作风筝、泥塑、剪纸、烙画、中国结、毛猴共六项传承工艺;“生肖展”系列的收官之作——“家和年丰——猪年生肖文化展”告诉你“啥是佩奇”……2019年新春期间,首都博物馆又一次为观众筹备了丰盛的“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成了过年“抢手菜”。
“豕即猪”,有“豕”才有“家”。春节假期,“家和年丰——猪年生肖文化展”与观众见面。展览的主题是探索猪作为最后一位生肖动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猪从古至今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全部展区分为“生生不息”“风调雨顺”“岁岁今朝”三个单元,选取60组(件)馆藏文物,配以文字、图片、多媒体场景互动等方式展出。
“妈妈你看,小猪佩奇!”本次展览中,一部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成为小朋友们的最爱。而在另一处多媒体影音室,现场荧幕正在播放着1986版《西游记》里第七集“计收猪八戒”中,唐僧师徒在高老庄的剧情,同样受到了成年观众的喜爱。
记者了解到,除了新设展览,七大常设陈列《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千年宝藏 盛世重光——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同样开放,陪你过大年。
看展、听讲座、做泥塑,记者看到,来首博过大年的观众多是全家出动,一家男女老少在博物馆里留影成为一道祥和的风景。这不,大年初二本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姥姥家的萱萱,一改往年吃吃喝喝的老方式,把姥姥姥爷带进了博物馆。“姥姥姥爷没想到在博物馆里也能看到戏剧表演,特别高兴!我们约好了,明年还到博物馆里过大年!”萱萱兴奋地说。
首都博物馆馆长助理杨丹丹介绍,己亥猪年春节,观众参观热情高涨,馆内秩序井然有条,“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活动精彩不断,首都博物馆自从大年初一中午十二点开门迎客以来,至大年初六闭馆,共接待参观游客59024人,接待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5%。“从接待量可以明显看出,博物馆里过大年越来越受到市民认可,成为市民过年期间的一道‘文化宴’。”
记者了解到,不仅首都博物馆,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各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和文化活动达到135项,吸引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主动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魅力。比如,北京自然博物馆组织彩绘花灯,邀请4-10岁小朋友及其家长,一起用颜料绘制新年花灯。北京天文馆开展“天文馆里过大年”春节特别活动,搭建寓教于乐、传播天文知识的平台。其中,全新推出天文科普剧《月球那些事儿》、举办“我与天文馆”绘画比赛等。
出外旅游定制“博物馆过年攻略”
留在北京过年的市民跑到博物馆里过大年,利用假期到外地旅游的市民也把博物馆列入了行程,有的市民甚至制定了“博物馆过年攻略”,在领略当地风景、人文特色的同时,逛博物馆更能够深入地了解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年春节,市民孙先生一家三口趁着放假,来到了上海旅游。“孩子想要去迪士尼乐园,为了满足他能玩儿又能学到知识,我和他妈妈定制了一个‘博学乐园计划’,除了去迪士尼,还安排了两到三个博物馆,没想到孩子特别赞成。”孙先生向记者介绍。
大年初一的晚上到达上海后,初二一大早,孙先生一家首站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令孙先生没想到的是,过年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也是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绝对是不虚此行,孩子特别喜欢,大人也收获不小,现在的博物馆真是老少皆宜的好去处。”孙先生告诉记者,参观当天感觉上海市民和北京市民一样,利用假期携家人走进博物馆成了一种新风尚,全家人一起学知识,长见识。
上海一行,朋友推荐上海科技馆一定要去。正逢过年期间,上海科技馆筹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不管是当地观众还是外地游客,到科技馆看生肖展已成为过年期间的必游项目之一。今年的“猪事皆宜——猪年生肖特展”增设了更多的互动游戏,十分受孩子们的欢迎。观展之余还能体验“小小农场建造师”“奇蹄偶蹄对对碰”等教育活动。
孙先生说,参观科技馆的当天,还赶上了限流,据科技馆“官宣”:大年初三,科技馆以一天4.1万人次客流破了单日新高,同比增长31.7%,初四更是创下了4.5万人次的单日客流最高纪录。“可见去博物馆过大年有多火爆!”
业内人士指出,“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一种“新年俗”,并掀起新一轮博物馆热潮。
□本报记者 盛丽 孙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