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体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亚洲杯之后, 中国男足路在何方?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洲杯之后, 中国男足路在何方?

 

距离国足兵败本扎耶德球场已经过去了一周有余的时间。亚洲杯算是告一段落,但有关中国足球未来的讨论却依然充斥着各大媒体平台。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中国足球究竟如何发展,不同的球迷眼中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我们必须按照足球发展的规律去办事,否则我们只能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过去的错误。

摆在眼前的问题则是未来4到5年,我们的中国足球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国产主帅和年轻球员

里皮已经离任,球队需要全新的主教练。经过过去数年的惨痛经历,事实已经证明中国足球的问题并非是简单请一位大牌教练就能够解决的,与其如此不如将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前提是我们能够拥有耐心)交给国产教练。国产教练的上限确实比起欧美教练低了一些,但并不代表没有能力,而能力是需要时间和经验来积累的。

类似的例子可以参考英格兰。英伦三岛本土教练的水准比起欧洲其他国家,在过去10年时间里是不断下降的,但因为英超联赛强大的吸引力使得很多球队都可以聘请不少优秀教练,反而形成了一种“技术扶贫”。瓜迪奥拉、波切蒂诺们使得英超联赛在过去几个赛季中的战术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各自队中的英格兰球员也获益匪浅。索斯盖特作为本土教练,在去年的世界杯上带领年轻的英格兰队,融合了英超联赛当下的先进技战术体系,获得了4强的好成绩。

英格兰总被嘲讽为欧洲中国队,我们的“正牌中国队”为何不能够学一学英格兰人的方法?中超联赛中也充斥着不少外国教练,他们把先进的战术理念带到中国,如果我们的国家队肯信任一名对中国球员更加了解,而且擅长学习与总结的教练,相信国足也可以有进步。获得2018赛季中超最佳教练员的李霄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执教山东鲁能之前,他的执教履历并不算成功。然而,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李霄鹏让鲁能在延续马加特时期技战术的基础上,又融合了不少自己的思路,最终帮助球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

至于球员,就不得不说到中国足球目前人才匮乏的现象。

补充匮乏的人才

同样的本扎耶德球场,同样的伊朗队,同样的比分,却收获了不同的结果。在中国队面前风卷残云的波斯铁骑,被日本队一顿吊打。几天以前,国足队长郑智在这里留下了悔恨的泪水,现在日本队的南野拓实和堂安律等青年才俊大放异彩。这或许就是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的差距,人员的匮乏让我们的未来十分黯淡。

事实上,任何国家的足球都有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可能,即便德国这样的足球强国同样面临过如此窘境,但不要忘记的是,这些国家经过若干年的准备,很快就能够在国际大赛上收复失地,但中国足球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队直到现在还要倚仗“85国青”,这批球员已经步入职业生涯暮年。但第一批“90后”仍旧很难接班。武磊、颜骏凌、张稀哲、金敬道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但似乎也只有他们具备不错的水准。93和94这两拨球员更是在里皮刚一上任的时候就被放弃。人员储备匮乏到这种地步,着实令人咋舌。

既然93和94这批球员的水平不够,那么不妨将重点放在95后上面,搭配武磊等中生代球员,做到彻底的年轻化。正所谓不破不立,与其让老将们继续苦苦坚持,苟延残喘,不如来个痛快的。年轻人尽快登上舞台,接受亚洲层面大赛的洗礼,才能够更早接班,成为国足的栋梁。

留洋,而且必须留洋

我们总说提高足球水平的办法是做好青训。现在也有不少俱乐部在加大力度做青训,这是一件好事,但这些球员的未来如何发展则需要一个大环境的衬托,很显然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是无法帮助他们高质量成长,留洋则是最好的出路。另外,留洋也是在目前国内环境无法短时间内改善的情况下,提升球员水平最为现实的办法。

很多人说中国足球投资人给球员们开出的虚高薪水让他们失去了前往国外踢球的斗志,此话不假,但也不是全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球员的水平无法在欧洲主流联赛立足。注意,笔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主流联赛,换句话说就是5大联赛。众所周知,这是全欧洲水平最高的5大联赛,影响力自然也是最大的。但这也就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以中国球员的现状是很难适应的。那么我们为什不换换思路?欧洲也并非只有这5大联赛,还有很多小联赛可以选择。

也许有些人不愿意承认,但不少中国人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在潜意识里是看不上5大联赛之外的联赛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数对于“留洋”二字没有正确的理解。其实,只要中国球员能够前往一个比中超水平高的联赛踢球,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5大联赛没有机会,那就去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联赛,照样能够获得不少的机会。中国球员需要在国外打出品牌,让别人认识到中国足球还是有一些人才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有越来越多的球队愿意去主动引进中国球员。

无奈的是,在过去5年间,中国球员的留洋大多成了走形式。年轻球员去欧洲是出口转内销的前奏,成名球员去欧洲则是凭借赞助商关系,机会寥寥。这对球员的提升有限,对中国足球形象的提升也有限。但即便形势对我们不利,我们的球员依然需要尝试去国外踢球,而且是尽可能在年轻时去,尽早接触足球先进国家的青训理念与足球文化。

看看孙兴慜就知道了,韩国天王完全就是欧洲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的球员,他对于足球的认知高出亚洲平均水平一大截。再看看能够排出准全海外球员首发的日本队(门将权田修一亚洲杯后也会去欧洲踢球),正是因为他们在国外赛场积累的丰富比赛经验,才能够全场比赛都十分从容应对伊朗人的反复冲击。这就是留洋与不留洋的差距。

归根结底,以上的内容都是笔者的“纸上谈兵”,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要想实现,还是存在着不小困难的。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之前,希望有关部门的诸位领导们可以认真搞清楚什么是足球发展的规律,只有搞清楚了这一点,才可以不再走弯路。通衢大道或许并不平坦,也会磕磕绊绊,但终究是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路线。搞足球没有捷径,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希望未来发生在85后这批球员身上的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纪盈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