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18年首都工会十大新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8年首都工会十大新闻

 

2018年,在北京市委和全总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在学习宣传贯彻、团结动员职工、强化维权服务、深化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盘点一年来的工会工作,哪些新闻事件让你难以忘怀?哪些又让你内心有所触动?本报编辑部以首都工会十大新闻的形式,对2018年首都工会的大事件进行了整体梳理——

1.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市职工勇当行动者、改革者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全市职工群众在这一年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改革开放庆祝纪念活动,唱响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时代强音。一年间,在北京市委和全总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团结动员首都工人阶级积极投身改革,全市职工爱岗敬业,立足一线,奋勇拼搏,建功立业,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郑重宣示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首都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职工群众与工会干部第一时间收看收听了大会的实况,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而后又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贯彻活动。全市职工纷纷表示,要发扬首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奋勇拼搏,争取更大光荣,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各自的实际工作当中,勤奋工作,建功立业,再创辉煌,在新时代为首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全市工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

2018年10月22日至26日,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期4天半。出席会议的代表团35个,特邀代表约100名,港澳来宾约40名。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国工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会期以及会后,全市广大职工群众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王沪宁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工会十七大所作的致词、中国工会十七大工作报告、王东明在十七届一次执委会上的讲话、大会闭幕词和《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的主要精神。

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及时向党委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与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立即组织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认真学习,并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好、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大会精神。组织专人进行宣讲,在基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

同时,紧密结合首都实际和各地区、产业、部门和单位的实际工作,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国工会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开创新时代首都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3.市总启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研工作

为制定《关于推进新时期北京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培养和造就一支与首都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产业工人队伍提供决策依据,2018年下半年,北京市总工会启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研工作。

此次调研包括统计调查、问卷调查、行业调查和典型调查四种方式。调研内容包括5个方面:了解本市主要产业、行业职工队伍的数量、结构等基本情况,产业工人队伍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产业工人特别是技能人才基本情况、思想政治建设情况、技能素质状况、职业发展空间及权益保障情况;了解产业发展主要区域的企业基本情况、人力资源数量及结构、人才需求情况、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途径;了解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技能评价与使用和激励、发展通道、支撑保障方面的改革措施;分析当前制约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职业素质提升、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4.首都工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2018年下半年,市总工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制定和修订了管长远的制度文件55个,改革各项工作实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区总工会全面启动和推进各项改革工作,16个区总工会和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均已制定印发了改革方案,产业系统63个集团公司工会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同级党委通过并实施,全市工会系统形成了以上带下、以上促下、整体联动、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北京市总工会改革方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报中央改革办同意,于2016年12月底经市委批准印发实施。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总关于抓好改革落实的部署安排,积极主动、全面谋划,按照增强“三性”、去除“四化”、做强基层、着力创新的总体思路,推进工会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5.首届“北京大工匠”揭晓,第二届评选活动启动

2018年4月,首届“北京大工匠”名单出炉。来自首都10个行业(工种)的10位技能人才经过各环节的比拼和评审,最终荣获首届“北京大工匠”称号。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政策规定,市总工会将给予每名“北京大工匠”获得者一定物质奖励,给予他们与北京市劳模等先进人物在研修学习、疗休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并支持其所在单位设立“工匠创新工作室”,同时连续3年、每年给予10万元资金补贴,鼓励“北京大工匠”开展“名师带徒”“技术创新”“难题攻关”等工作,进一步形成以点带面、传帮带的良好效应。首届“北京大工匠”选树采取“报名不设门槛、通过选拔赛、挑战赛等各环节依次晋级”的活动形式,这在全国各地的工匠评选活动中属首次。通过“零门槛”报名和“现场比拼”的方式,脱颖而出一批“民间高手”和“一线匠人”,比如钳工选手贺伯原就是通过社会报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北京大工匠”称号。第二届“北京大工匠”评选也已经火热展开。

6.北京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升级

2018年5月21日,伴随着北京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的建立,运行已有17年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实现了升级发展。相对于原有的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三方委员会由协商议事平台变为议事决策机构,提高了领导层级,增强了组织性,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1年,北京市建立了由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和市企业联合会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2011年,市工商联作为企业方代表加入三方会议,形成了三方四家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

近些年,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通力合作,以构建首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首善之区为目标,坚持保障职工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相统一,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相互沟通、平等协商、合作共事的优势和作用,从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和舆论引导的全过程入手,先后召开52次会议,研究确定200余项议题,并积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认真组织落实和共同推动劳动关系各项工作,在维护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保障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职工之家与暖心驿站建设迈出大步

2018年11月26日,北京市总工会在海淀区中关村智造大街召开北京市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建设现场推进会。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公共区域职工之家13个,示范职工之家128个,百人以上新建会企业职工之家733个;在苏宁小店等商超连锁店以及加油站、银行网点、楼宇社区、车间班组,建立了9150个职工暖心驿站。2018年以来,市总工会积极探索职工之家建设新路径,提出建设“公共区域职工之家”和“职工暖心驿站”,在商圈、楼宇、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公共区域职工之家,把原来单位内部的职工之家,扩展到社会、公共区域层面,为职工群众提供及时方便的工会服务。在便利店、加油站、银行网点、房屋中介等不同业态场所,推广建立职工暖心驿站,因地制宜地开展“小而精”的便利服务。

8.“双沟通”从试点到推广

2018年开展“双沟通”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共召开1714场企业沟通会,涉及3745家企业,其中未建会企业2616家,与885家企业达成建会意向。全市共召开870场职工沟通会,咨询职工5.35万人,现场申请入会1.55万人。全年新增工会组织3531个,涵盖单位7875家,新增百人以上单独基层工会1092家;新发展会员37.72万人。

近几年,北京市总工会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基层调研,也发掘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例如联系职工不密切、工作方法针对性不强、有效指导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总工会从规范化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创新工会组建流程和工作方式,确定了以职工为中心“回归本源”的工作方向,最终摸索出了“双沟通”的工作模式。

9.“劳动光荣”主题宣传有声有色

2018年1月18日,北京市“劳动广场”正式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国际区落成,万余名历届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名字全部被镌刻在名录石墙体上。这是继2016年北京市在明城墙遗址建成第一座劳模墙后,第二座劳模墙正式与市民见面。

劳动广场由1块主题石、20块名录石组成,全部选用青白石,寓意为清白做人,诚实劳动。劳动广场整体设计邀请了中央美院团队进行专业设计,整个劳动广场建筑群巧妙地融入了周边的环境, 使劳动广场既符合首都现代城市定位,又突出了劳模身份的无比光荣。

2018年,北京市总工会开展以“劳动光荣”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开展了“寻找千名最美建设者”“把微笑祝福带回家、为最美劳动者点赞”等公益活动,在京华大地上持续唱响“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主旋律。

作为北京市总工会“两节”送温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劳动午报社牵头组织开展的 “把微笑带回家,为最美劳动者点赞”公益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不断拓展社会影响力。截至2018年底,此项活动已开展3年,3年来,由新闻记者与摄影志愿者组成的拍摄队伍,行程数万公里,深入生产一线,已免费为5000余名一线农民工和普通劳动者拍摄了大幅“微笑”肖像照,拍摄范围已从最初的建筑行业,覆盖到快递、环卫、公交、保安、建筑、制造、矿业、教育、卫生、公安、海关等数十个行业和领域,深受职工的欢迎,被许多农民工兄弟称为“最开心的新春礼物”。

10.《北京市全国劳模大辞典》出版

2018年10月底,由北京市总工会编辑的《北京市全国劳模大辞典》出版,《辞典》共100万字,收录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全国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共1197人,填补了北京市劳模资料的一项空白。

据介绍,《辞典》共收录了自1950年至2015年间在“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959年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全国‘群英会’)”“1960年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全国‘文教群英会’)”“1977年全国工业学大庆会”“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1979年国务院表彰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1979年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以及1989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者,共1197人。

《辞典》为精装设计、大16开本、100万字,内容包括每名荣获称号者的个人信息、主要事迹。

□本报记者 白莹/文 邱勇 于佳 彭程 万玉藻/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