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随叫随到的“小巷总理”
赵朝兵:做一个匠人修一颗匠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朝兵:做一个匠人修一颗匠心

 

中建铁投集团东北公司的赵朝兵,来自贵州大山里,16岁那年作为一名钢筋工进入中建系统。

那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项目工地的条件跟现在完全不能比,项目没有塔吊和吊车,钢筋需要管理人员与工人一起手把手搬运。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家很有工作热情,工作态度也很踏实严谨。

“这个工作我只干了两年,一次搬运盘圆钢筋时发生的事故,导致我的右大腿粉碎性骨折,40厘米长的钢钉被打进我的腿里,也结束了我的钢筋工生涯。但是我不服气,只过了短短一个多月,我就申请出院,要求继续工作。公司为了照顾我,把我调到了机电部门。”赵朝兵说。

“刚到机电部门的时候,啥也不知道,我初中还没毕业,看到复杂的机器,整个人就像木了一样,一开始连螺丝正反转都不知道。不会咋整?学呗!我知道,如果我不尝试着改变自己,我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我就辜负了企业对我的期望。”面对新工作,赵朝兵开始了学习。

那时候每天七点半上班,赵朝兵总是七点就到,到了就开始研究,蹲在机器旁边,听机器工作的声音,哪个机器声儿不对了,他就赶紧叫人来修,别人修他就在旁边看。晚上没人的时候,就打开机器盖,一边回忆白天别人怎么修理,一边对着机器观察。有的机器上面记号很多,他就一个一个记。每天这么循环,最后机器一有啥问题他听一听、看一看就知道怎么修。平时没事的时候,他就看书,有的时候字儿不认识,就查字典,每本书不读烂就不放开,就这样,他不断学习,后来考取了机电中专,目前又在自学大专。

2016年11月,长春已经入冬。沈阳、大连等地的项目都采用空调、电暖气、电磁热泵等方式供暖,但是那些方法不仅采暖效果不好,而且成本也较高。能不能研究一套既节约成本供暖效果又好的方法呢?赵朝兵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捡一个小树枝蹲在地上画,他觉得,搞研究搞创造,靠的就是这股“魔劲儿”。

“光靠一个模式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赵朝兵一边在房间里转悠,一边思考,最后将电磁热泵和东北常用的锅炉供暖方式相结合,由项目自行设计、安装,建起了一个锅炉房,开发了循环水供暖系统。这套系统刚投入使用的时候他很不放心,于是每天就像守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守在锅炉房,白天在里面吃饭,晚上在里面睡觉。两个月后水循环供暖成功,项目节省电磁热泵设备采购费用46万元,电费每月节约近30万元,同时为冬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这套系统,他还发明了很多东西,喷淋系统、电焊火花浇头、遥控照明,搞这些发明,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企业节约成本,从他第一个发明起,他就一直坚定着这个信念。

如今,赵朝兵工作也快30年了,最开始进入企业的时候,和他一届的农民工有80人,这么些年过去了,只有他还坚守在建筑岗位上,并从最初的一名钢筋工到机电部门的负责人,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有了自己的徒弟,创新成果已累计达到15项,为企业共节约了成本约760万元。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洪旭/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