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蓝绿交织成底色 教育交通医疗服务全面提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部门详解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
蓝绿交织成底色 教育交通医疗服务全面提升

 

1月11日上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当晚,北京市召开实施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通州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园林绿化局、市文物局、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如何落实《关于扎实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19年—2022年)》。

交通:

内部通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内部通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首先,规划指出要促进新老城区功能融合,实现更有创新活力的经济发展,吸引本地居民就业回归,形成更均衡的职住关系。从交通本身,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增加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同步优化地面公交线网,与轨道形成互补。创造适合慢行的街道环境,提升步行自行车系统的品质,使慢行环境更加安全、优美。让步行和自行车与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形成良好的衔接换乘,在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发挥重要作用。

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素芳介绍,为构建副中心通达便捷的开放交通体系,重点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各新城之间交通联系,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完善内部干道系统,畅通微循环道路,实施重点区域堵点疏堵工程。未来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将形成“4+5”主通道体系。“4”指四条轨道线,包括6号线、7号线、八通线和已开通运行的市郊铁路副中心线;“5”指的是五条主干路、快速路,包括京通快速及通燕高速、广渠路二期及东延、京哈高速,以及朝阳路、朝阳北路两条主干路。目前,已建成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正加快推进京唐铁路北京段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民生:

推动通州教育医疗水平提升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研究院院长施卫良介绍,在基础教育方面,积极引入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通州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医疗服务方面,要优化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养老助残方面,鼓励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协同推进,完善助残服务体系;住房保障方面,要提高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政策性住房比例;便民设施方面,要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均衡设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还要注重以新促老、新老融合,从居民家门口的事、身边的事入手,集中解决一批痛点问题,让老城区重新焕发生机。

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素芳介绍,为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副中心已开工建设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北京卫职院新院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和北海幼儿园,确保北京学校小学部按期交付使用;开工建设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建成潞河医院四期和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环境:

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底色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研究院院长施卫良介绍,副中心将大幅增加绿色空间总量,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建立全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贯通约163公里连续滨水岸线,建设富有活力、充满魅力的亲水城市。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副中心东西两侧建设生态绿带,南北两侧建设生态廊道控制区,让城市副中心矗立在森林环抱之中。

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介绍,城市绿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功能区之一,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处,规划建设面积约11.2平方公里,其中总绿化面积约7.39平方公里。目前,城市绿心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绿化标段已全部进场,计划2019年底初见成效、2020年底建成。在工程方面,目前城市副中心已经实施绿化16.8万亩。城市绿心完成绿化1000亩;行政办公区完成绿化101公顷,其中先行启动区65公顷、千年守望林36公顷,为市级机关启动搬迁营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高大伟表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将达到41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30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绿荫率达到80%以上,建成绿道约280公里。届时,整个通州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

碧水:

2020年副中心污水处理率达到99%

通州区副区长阳波介绍,副中心将打造滨水生态环境。围绕“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水环境格局,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持续推进滨水景观提升工程,加速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实施通惠河、萧太后河、玉带河等一批河道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有序实施城北水网、两河水网、城南水网工程,加强水系连通,着力构建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

市水务局副局长张世清介绍,目前北京市正在大力实施第二个治污三年行动方案,城市副中心所在的北运河流域是治污的重点流域,目前正在继续实施的污水收集管网、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农村治污等工程,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9年,水务部门将按照打好碧水攻坚战的要求,在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减河北再生水厂,实施雨污合流管改造,加快上游流域水污染治理,到2020年实现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中心城和副中心达到99%的目标。

防洪:

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张世清介绍,通州区地处北京城市下游,九河下梢,河网水系较为发达。为实施流域河道水系保护和治理,将城市副中心建成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推进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副中心防涝能力。

目前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及周边共约20平方公里区域正在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预计2019年将基本达到70%降雨不外排的考核要求。未来,海绵城市还将在整个副中心范围逐步铺开,到2035年实现副中心80%建成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的目标。

张世清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设立后,防洪标准由原来的50年一遇提高为100年一遇。

为实现更高的防洪标准,并稳定副中心河道常水位,目前已经启动温潮减河分洪工程前期工作、宋庄蓄滞洪区(二期)、温榆河综合治理、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开工,上述4项工程实施完成后,可分流、蓄滞北运河上游洪水,提高下游河道行洪能力,提高城市副中心防洪能力。远期还将陆续实施北运河通州上游其他规划蓄滞洪区、潮白河治理等工程,到2035年全面实现规划防洪标准。

产业:

围绕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通州区副区长阳波介绍,副中心将紧紧围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尖端芯片、IT信息软件、智能制造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入驻通州,横向实现产业统筹布局、项目有序聚集、资源科学配置,纵向实现产业上下游辐射带动、关联产业梯次组合和有机联动的高质量产业链。

以总部企业和财富管理机构为重点,吸引一批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行业领军企业率先入驻运河商务区。围绕“北有宋庄原创艺术、中有环球主题公园、南有台湖演艺小镇”的空间格局,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一批精品文化产业项目。加快科技创新引领,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为重点,积极对接引进国家和市级IT信息产业优质资源,推进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吸引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产业要素落地。

历史遗迹:

通州区最早古代城址将建博物馆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负责人黄威介绍,自2016年起,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市文物局组织了来自全国多省考古力量投入到勘探、发掘等相关考古工作,并取得一系列考古新发现,特别是发现了迄今所知的通州区最早的古代城址——路县故城,它在北京作为早期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交通、经济和军事意义。

2017年,市政府已正式批复对路县故城进行整体保护,建立考古遗址公园,并配套建设考古工作站和博物馆。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推进,考古工作仍在不断进行中,且成果也在进一步扩大。2018年全年,配合副中心的考古勘探项目共计14项,已完成勘探面积约202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项目7项,已完成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发掘和保护古墓葬567座、窑址48座、灰坑18座、房址1座、塔基遗迹32座、水井31口、寺庙建筑遗迹1处、道路遗迹2条等。

两年来,路县故城大范围勘查120万平方米,重点钻探9万平方米,发掘18600平方米,探明并发掘了城墙、城壕、城内道路遗迹和城外生产、生活区等。目前,《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先行启动区园林绿化设计方案》已批准,绿化工程已启动。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工作站等遗址公园附属设施的建设也正在按照计划推进。

□本报记者 李婧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