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两代务工路
道德仁艺,群己统一
职工荐书随笔
晓风过处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道德仁艺,群己统一
——听钱逊先生《论语导读》有感
 

我有幸聆听了钱逊先生的论语导读——君子理想人格的要求。钱先生摘取了论语当中的两章来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第一章是《述而第七》: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简单来说,就是要有志向,要根据道德,要做一个仁义的人,然后要有一些兴趣爱好。首先,志于道的道就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君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很多人他没有把道当作志向,而是把艺当作了道,比如说长大了要当一个科学家、舞蹈家、商人,甚至是当一个大款,这些实际上都不是道。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不要把欲望当志向》。

那么怎么样实现自己要当一个君子的志向呢?就要据于德,依于仁。比如说有一个年轻人,他去绑架,问他为什么?他说家里的老人生病了,他很孝顺,但没钱治病,于是就去绑架。他是做到了孝这个德,但是他并没有“依于仁”。钱先生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学做君子的纲要。

钱先生讲的第二章是《宪问第十四》: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就是作为君子,要从自身修炼,最后做到为天下百姓谋福利。那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是只重视集体主义而忽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呢?

钱先生说,自我价值和集体主义是不矛盾的,而且是统一的,也就是“义以为上,群己统一”的关系。在《卫灵公第十五》里面有句话叫“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意思是君子很害怕到死时没有好的名声留下来。要想流芳百世,就要做到修己以安百姓,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自觉地与群体发展相统一,这样,个人短暂的小生命就融入到了群体长久的大生命当中,物质生命终结,精神生命却永留人间,永垂不朽。这种精神构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两弹元勋邓稼先,二十八年隐姓埋名,不为名利,把国家利益和个人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名垂青史。“义以为上,群己统一”的古代传统文化精神和优秀的革命传统和现代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都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根。

由此,我们看到,理想的君子人格的要求确实高标准、严要求,但是“义以为上,群己统一”应该成为中国人一生追求的道,而追求的方式就是“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海淀实验中学 章珊珊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