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市职工志愿服务呈繁荣景象
让村民精神“富”起来
年人均工资从700元增至10万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8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改革开放40年来
年人均工资从700元增至10万元

 

昨天,记者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召开的“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北京市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举措与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年人均工资收入从1978年的700元左右增加到2017年的10.16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从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样的就业渠道、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一项项改革举措给劳动者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明山介绍,40年来,我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从1978年的444.1万人增长到1246.8万人,增长了近2倍;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由1978年的28.340.131.6发展到3.915.580.6;工资收入不断提高,从1978年年人均700元左右增加到2017年年人均10.16万元,高技能人才培养达到百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通过发挥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等,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社区服务,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增长。“目前,全市已建设400余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双创服务机构,服务创业团队3万多家。建设‘大学生创业板’,入板企业达到85家,每年新增就业超过30万人。”王明山说。

同时,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打造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6年来,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430余万人次。

王明山介绍,全市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通过政策支持、开展培训、优化服务,促进企业职工转岗就业。围绕生态涵养保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就近就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27.5万农民实现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围绕重大建设项目,对新机场建设涉及的大兴区、城市副中心建设涉及的通州区制定倾斜政策,缓解阶段性地区就业压力。围绕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新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此外,全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先照后证改革,精简审批材料和环节,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1300余家。同时,引导企业通过转型转产、培训转岗、支持“双创”,多渠道稳定职工就业;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就业创业服务;引导劳动者主动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就业创业。

□本报记者 张晶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