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市职工志愿服务呈繁荣景象
让村民精神“富”起来
年人均工资从700元增至10万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州区仇庄村文化道德建设先行
让村民精神“富”起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村的发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通州区,曾经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乱村——仇庄村,就是找到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先行,经济支撑”的新路子,在进行政治、经济建设的同时,文化道德建设先行,让村民精神“富”起来。如今,该村已经连续12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近几年相继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中华孝心示范村”“全国人居环境示范村”等。

仇庄村隶属于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村域面积3500亩,常驻人口886人,流动人口120人,现如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0元。然而,20年前仇庄是个有名的乱村,村里打架斗殴、上访闹事的特别多,整个村子贫穷落后、乱象丛生。为改变村庄面貌,仇庄村以弘扬孝道文化作为礼树村风的切入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庭观和社会观,打造仇庄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村庄文明和谐。

马上就进腊月了,仇庄村又该开始张罗“老人节”了。记者了解到,从1999年起,仇庄村便将每年的腊月二十定为自己的“老人节”,组织村干部到老人家中慰问,发放慰问金,了解老人的身心状况,使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开心、舒心地度过节日,至今已整整19年了。

2014年,仇庄村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天线”与仇庄村孝德文化这一“地线”接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仇庄化、家庭化、具体化,为此率先启动了“追寻家训家规,呼唤良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全村呈现出“大树底下谈家道,农家院里话家风”的良好局面,并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和“最美家庭”。

村民杜振国是公认的“活雷锋”,常年帮助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家堂屋正中挂着的“杜家家风家训”,写的正是“勤劳节俭、乐于助人”几个端正有力的大字。杜振国说,践行“乐于助人”这四个字,不但在帮助别人中得到认可,还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要求儿女们也要把这条挂心上,传承下去。

村党支部书记王书信说,多年的孝德文化及家风建设,使得大家生活越来越和谐,村内风气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现如今,村民们淳朴善良、文明有礼、积极向上,仇庄村更早已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这不仅影响了周边更多的村庄,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携同手中的项目自发参与到仇庄的建设发展当中。

这不,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政策的实施,原先村里的企业疏解后今年改造成仇庄书院,不但吸引社会各界前来合作精神文明教育项目,还为村民搭建了学习平台。王书信透露,目前,仇庄村原有的产业格局已不存在,为寻求转型提升,解决百姓就业问题,两委班子提出了借助仇庄土地资源开发“农耕文化科技主题园区”项目,以新的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实现就业,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和村庄的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