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超630公里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本市最大天然冰场预计元旦开放
公交客六分公司职工赛厨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头沟炭厂村转思路抓生态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这个冬天,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神泉峡景区”迎来了游客旺季,“冰瀑”景观改变了以往冬仨月没人来的惨淡,让民俗接待户李秀芬家忙得红红火火。“现在,来我们村旅游、休闲的人越来越多,一年四季游客不断,最大吸引力就是我们村的生态环境好。”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和炭厂村一样,京郊美丽乡村不只有蓝天白云,更有优良的基础设施、舒适的人居环境。宜居的生态,正在让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炭厂村位于妙峰山西北部,自几十年前烧炭业凋敝之后,就成了一无所有的荒山沟。几十年来,村民种过树、搞过养殖业,都效果甚微。近年来,炭厂村转变思路,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措施,加上产业精准施策,短短几年的功夫,打造出了山水相依、美景如画的人气景区“神泉峡”。村民拿股份、开民宿,炭厂村终于找到了产业振兴的正确道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7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27.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61元。

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是当了20年的“老书记”,他说,炭厂村历经了四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烧炭业到种植业。山区禁止砍伐树木,烧炭业逐步退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但因为耕地少,种植状况不理想,只够糊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第二次转型,从种植业到林果业。该村提出“围山转”——荒山变梯田,梯田变果园的发展思路。种植800亩杏仁,但见效周期长,收益不多,导致村里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村庄发展陷入困境。

在前两次转型不理想的情况下,炭厂村开始第三次转型,从林果业到保护生态开发旅游业。该村根据门头沟区和妙峰山镇的功能定位,提出“依靠自然山水资源发展旅游兴村富民”的思路,2008年开始兴建“神泉峡风景区”,发展民俗旅游。邢卫兵介绍,由于一直以农业为主,村民们不但要上山放羊放牛,还要砍柴烧火,生态资源破坏非常严重。通过确定开发旅游业后,炭厂村的养殖业全部退出。“山上的植被得到了保护,慢慢变好的生态环境涵养了水资源,神泉峡的水也一年比一年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神泉峡,夏天赏瀑布,冬天赏冰瀑,成为京郊旅游的热门景点。为了更持久的发展,炭厂村开始了第四次转型——壮大集体经济。邢卫兵介绍,“神泉峡风景区”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以干股形式分配村民,用按股分红代替了原来的平均分配。现有股民383人,2016年每人分红800元,2017年每人分红1000元。通过宣传营销和精细化管理,景区游客量和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景区收入160万元,2018年已接待游客6万人次,预计全年收入能突破300万元。2018年,还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吸引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一同致富。

景区的发展,为村民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提振了回村发展的信心。村里环境好了,收入提升了,村民们也都愿意回村了,在外居住的老人、打工的年轻人甚至是应届大学生,都纷纷回村,2017年来,已达到20人。

村民李秀芬一直在村里的鞋厂上班,厂子越来越不景气,干脆回家干起了民俗旅游,没想到,随着村里环境的改变,游客越来越多,自家的生意也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元旦,仅她家一天就接待了57桌客人。李秀芬说:“客人多,说明我们的景区受欢迎,这几年,不但景区越来越美,村里的环境也干净、漂亮了,客人来了说村里的厕所比城里的都干净。”

小小的炭厂村带领村民干出了大产业,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邢卫兵透露,炭厂村将打造全村域景区化,目前正在打造“四个一工程”,包括打造一个精品旅游村、一个精品农家院、一桌精品农家宴、一支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将炭厂村着力打造成为京城知名、体现国际标准的休闲养生园区。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