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护肾养肾 从冬季开始
中药零食 不可乱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护肾养肾 从冬季开始

本期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中医康复中心
副主任医师 赵宏波
 

记者:为什么说冬季更适合养肾?

赵宏波:四季一般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然而,在中医理论中,除四季外,还有一个季节:长夏。长夏一般是指夏秋之交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此,一年可以分为五个季节。

中医理论认为,五季与五脏相对应,而冬季与肾脏相对应。冬主闭藏,肾主封藏,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补肾,在冬季最为适合;反之,冬季不注重养生,则最容易伤肾。

记者:中医和西医所指的“肾”是一样的吗?

赵宏波:中西医所指的“肾”实质上有很大不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纳气,肾气旺,则生命力强。因此,中医肾的功能与内分泌、免疫、生殖、呼吸等多个系统功能有关。而西医认为,肾是泌尿代谢的重要器官,主要用来清理体内代谢产物及毒废物,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同时,肾还具有内分泌的功能,可以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记者:肾虚有哪些临床表现?

赵宏波:肾虚症状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低;缺乏自信和激情,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久之表现为焦虑、抑郁;容易疲劳,食欲不振,腰膝酸软,面色晦暗无光泽;小便清长,性欲减低,甚至不孕不育,未老先衰等。

记者:冬季有哪些行为,容易伤肾?

赵宏波:养生应顺应自然,冬季同样也不例外。冬主闭藏,无论作息、情志、运动,皆应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违反规律则会伤肾,等到春天,身体容易生出疾病,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以下行为,尤其在冬季,容易伤肾:

长期熬夜。容易耗气伤阴。肾为一身之本,肾阴不足,则容易波及其他脏腑,导致全身阴液不足;肾气虚,则肾脏功能虚弱,气化、受纳等功能失司。

爱喝浓茶。茶叶中富含草酸,常喝浓茶可导致高草酸尿,在尿路中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从而引起肾结石。喝浓茶利尿,容易加速排尿,加重肾脏负担,从而伤肾。

工作压力大。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内分泌激素紊乱,造成体内环境失衡,肾脏功能失调。

饮食偏咸。血液高渗,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血压升高,肾脏微循环供血不足,容易诱发肾病。

高蛋白饮食、饮酒。高蛋白饮食,尤其是动物内脏、海鲜等,同时也是高嘌呤饮食,容易产生过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产物;酒精也容易升高尿酸,加重肾脏负担。

经常憋尿。尿液在膀胱里时间过长,容易繁殖细菌,细菌经输尿管逆行到肾脏,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

乱服药物。很多肾毒性药物都会引起肾脏损害。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比如:去痛片、扑热息痛等;还有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包括:关木通、广防己等,要尽量避免长期使用。

记者:冬季如何正确养肾?

赵宏波:冬季是补肾的最佳季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顺应自然规律。冬主闭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在冬季宜早睡,适当晚起,从而“闭藏阳气”,使自身的热量和生命的动力不受损伤。

情绪意志安静。不大喜大悲、过分激动,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使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心如止水、静神少虑;七情中,“惊恐”最易伤肾,因此,防“惊恐”对于养肾也十分重要。此外,冬季万物凋零,人往往容易触景生情、情绪低落,所以应及时调整心态,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转移注意力。

适当有氧运动。切忌久坐久卧,“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尽管冬季天气寒冷,但也应多参与室外活动。因肢体活动,可以同时运动关节、筋骨,强肝补肾。运动要循序渐进,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微微出汗为度,避免大汗。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能够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

养肾重在养脚。足部穴位较多,三阴经汇集于足,且足部离心脏较远,阳气不易到达,容易出现双足冰凉症状。因此,坚持温水泡脚,按摩、刺激足部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鼓舞阳气,有助于养肾。

腰背部要保暖。因“腰为肾之府”,且背部为阳经循行部位。遇到大风、大雪天,及时添加保暖衣服,减少寒冷对人体的侵袭,减少腰腿痛、腿抽筋等疾病的发生率。

饮食平衡不偏嗜。五味偏嗜皆对身体有害,肥甘厚味、过咸之品更易伤肾。冬季切忌食生冷、粘硬食物,容易使脾阳受损,波及肾阳;冬季应多吃补肾之品,如:核桃、桂圆、大枣、枸杞等,还有“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等。

记者:中医养肾有哪些误区?

赵宏波:很多人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饮食睡眠欠规律等原因,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性欲减退等问题。有的人,容易将此类症状归结于肾虚不足,从而盲目地使用补肾药物。事实上,出现以上症状,并非都与肾虚有关,可能属于肝郁气滞、肝气犯脾、气虚两虚等证候,需要请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

□本报记者 陈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