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普通人插上文学创作的翅膀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普通人插上文学创作的翅膀
——王也丹和她的文友们
 

在京郊密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读书、写作,交流创作心得与体会,分享作品和成果。他们用文字抒发情感,用创作表达心情,在一次次与文学邂逅的过程中,感受近在咫尺的诗和远方。

然而,他们不是专职作家,也不是文人雅士,只是来自密云区各行业的职工、居民或农民,但是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文学梦。而把这个“文学梦”编织到一起的,是密云区社区教育中心文学大讲堂暨王也丹文学沙龙——

文学滋养心灵 文学沙龙凝聚数百业余爱好者

对于“大讲堂”这个名词,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社区里的大讲堂无非是一些具有普遍性教育意义的培训与讲座。密云区社区教育中心文学大讲堂当然也兼具这样的职能,但不同的是,这个文学大讲堂的魅力与一个叫“王也丹”的名字紧紧相连。

王也丹是一名优秀的密云本土女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密云作协副主席、《渔阳文艺》杂志执行主编。近年来,她创作的小说、散文作品不仅频频刊登于各大知名报纸、杂志,更是获奖无数,是个势头正劲的青年作家,在密云区文学创作圈子里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一次听说社区教育中心有创办文学大讲堂的想法时,我很高兴,这不仅仅是在搭建培育文学爱好者的摇篮,对一个作家来说,也是让文学走进基层,走向大众的平台,是让文学创作服务于人民的机会。”当密云区社区教育中心主任王笑怡找到王也丹时,两个人一拍即合,于是创立一个文学大讲堂,并用王也丹名字命名文学沙龙的创意就这样酝酿而生。

经过几次探讨,密云区社区教育中心文学大讲堂暨王也丹文学沙龙确定了以倡导“赏析·创作·交流·共享”为主旨,定期开展大型讲座与小型沙龙相结合的不同主题活动,为喜爱创作的人们创立一个自由且开放的空间,让书香弥漫社区成为他们的共识。2017年5月,在著名作家李培禹,著名作家李迪,著名评论家、作家兴安等人的见证下,文学沙龙正式启动了,来自密云区各行各业的40余名文学爱好者参与了首次沙龙活动。随后每个月,不同主题的文学大讲堂和沙龙活动相继开展。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老师曾题词致王也丹文学沙龙——“文学滋养心灵”,以示支持与鼓励。这句话也正是王也丹想传播的理念,“我希望更多的人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更懂得品味生活,让文学滋养心灵,让爱和阳光洒满精神世界。”

王也丹说,每场大型文学讲堂都能吸引上百人参加,即便是小型沙龙活动,报名人数也频频刷新纪录。据统计,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文学大讲堂与沙龙活动相继服务了数百名业余文学爱好者,不但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教育水平,培养了人文素养,更挖掘和培育了一大批文学“新秀”,让更多的老百姓感受了文学创作的魅力。

边创作边交流

公益课程打造社区品牌教育

记者了解到,虽然活动形式多为大讲堂或小型沙龙,但内容丰富多彩。在每月安排的主题活动中,既有作品研讨,又有采风和创作,同时兼具微信群线上交流。学员们可以一边创作,一边交流,一边成长。

“我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是讲述密云的人和事。而那些带给我灵感的创作地,也成为沙龙活动的采风地。”王也丹说,她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散文《四月雪》,描述的就是密云新城子镇苏家峪村流苏树盛开的画面,这篇文章为学员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摹本。

今年7月,王也丹文学沙龙还带领着学员一起前往密云北庄镇大岭村,那里被称为“红色大岭”, 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密云潮河东岸的抗日中心,有“小井冈”之称。“我们参观了旧址和展览,带领学员进行诗歌创作,没想到最终呈现的作品竟多达20多个。”王也丹告诉记者,她曾在此地写下散文《大岭的山楂树》,而此次采风,她又创作出诗歌《大岭的岭——写给承兴密联合县政府旧址》。同行的学员们也创作出很多精彩的作品,其中,退休教师于凤兰笔名蓝天,创作出的组诗《北庄行》,备受好评;学员穆德亮还创作出快板《大岭井岗永传扬》,供大家传唱。

“每次采风回来,学员们都会提交创作作品,并在微信群内进行线上交流,大家相互点评,形成了良好的探讨氛围。”王也丹说,文学创作是孤独的,是私人化的,但是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作者碰撞出灵感与火花,并发现不足,从而打开思路,取长补短。这种沟通和交流是有益于创作水平的提升的。

除了采风和研讨活动,文学大讲堂也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已先后邀请了多位知名作家走进密云,为数百名文学爱好者授课。著名作家李迪在以“如何写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文学创作大讲堂上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激发学员创作热情,开拓学员创作思维;作家李培禹先生带着他的新书《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来到密云,从创作过程到人物把握,坦诚交出了自己的创作秘笈。

王也丹说,她特别幸运遇到了许多具有文学情怀的人。社区教育中心主任王笑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她和副主任许宏、文学大讲堂负责人张怀京等老师,不仅是组织者、亲历者,更是积极的践行者,周到的组织、无私的付出、宽广的接纳,温暖了所有学员的心。

据了解,密云区社区教育中心文学大讲堂暨王也丹文学沙龙属于公益性活动,王也丹也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讲座,指导学员进行创作。而这种联合社会优质资源,共同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社区教育形式,也成为密云社区文化教育的特色品牌,吸引了全国多地同类机构前来观摩学习。

创作成果丰富

为普通人插上文学创作的翅膀

采访中,记者也得知,密云区社区教育中心文学大讲堂暨王也丹文学沙龙一年多的创作累计已多达40余万字。而其中,30名学员创作的小说、诗歌、快板作品已被收集成册,一本名为《文学滋养心灵》的学员作品集(第一辑)也即将出版。

“这些都是一年多来学员们精心创作的作品,有的学员还是第一次发表作品。”王也丹不仅对于这些创作作品赞赏有加,更让她觉得倍感珍贵的是因为文学走到一起的这些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中有的通过学习和交流,文学素养快速提升;有的因为活动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性格变得开朗乐观;有的甚至重拾了生活的希望,打开了幸福的大门……

王也丹向记者讲述了学员程淑山的故事:因为个人境遇和感情问题,程淑山曾饱受生活之苦,在迷茫之际,加入了文学沙龙。于是王也丹鼓励她多看书,拿起笔书写和表达情感。“起初,她最早的作品里总是带着消极情绪,但随着参加活动次数多了,她作品的调子也越来越明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也更加积极阳光了。”王也丹说,程淑山创作的散文处女作《乡恋》发表后,更是燃起了她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文学的热爱。

在一次总结中,程淑山曾哽咽地说:“我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在人生最低谷,是文学挽救了我,把我从悬崖上拽了回来,是文学的灯光点亮了我心中的光明。趁着年轻,我要用读书改变自己,用写作增强生存的勇气。”

是啊,文学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它让人发现和感知生活之美,重拾热情与阳光。看着文学之光能照进学员内心,化解痛苦,热爱生活,文学大讲堂暨王也丹文学沙龙的所有老师们,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同样让人倍感欣慰的是,有很多学员创作的优秀作品相继发表。还有学员的优秀创作作品,通过朗诵、表演的形式,在社区活动中得以展现,让这些作品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部分,广泛传播。

跟作品一样名声在外的,还有王也丹文学沙龙的名号,很多来自北京其他区县,甚至京外省份的文学爱好者,也都慕名来文学大讲堂参加活动。王也丹说,这些学员们,既有多年爱好文学创作的资深爱好者,也有刚入门的新写手,但只要真心爱好文学,普通人也可以在不断成长中插上文学创作的翅膀,翱翔于书海文坛之上,享受心灵深处的安详与宁静。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